查字典论文网 >> 辽宁省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研究

辽宁省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研究

小编:

大学时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日益成熟的重要阶段,随着所承受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更加需要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做后盾,可以面对生活和学业的压力。人际交往焦虑、学业就业焦虑、生活焦虑等都是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水平是决定了其综合素质的基础,高校学生在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中,因为观念、能力、素养等方面的因素,在学业、生活和未来工作等多方面压力下,各种亚健康问题不断出现。体育锻炼可以激发体能和智力,增进同伴友谊,培养团结意识,促进生活情趣等,大学体育课程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同时,也可以建立青年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辽宁省的高校众多,也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心理健康是现代人才的基本素养,本文通过调查辽宁省七所高校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了解不同性别、民族、年级等学生的锻炼水平及心理状况,并分析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联系,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提供帮助。

1 研究对象

本文以辽宁省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科技学院、东北财经大学、大连大学、东软信息学院、大连医科大学七所普通高校的840名非体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大连理工大学120人、辽宁师范大学120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120人、东北财经大学120人、大连大学120人、东软信息学院120人、大连医科大学120人,并统计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2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作者依托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图书馆和数据库,查阅十年间关于体育锻炼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文献和期刊,为研究做坚实理论基础。

问卷调查法。发放调查问卷840份,回收有效问卷793分,回收有效率97%。量表为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45),因子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九个方面。分数越低,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反之则不好。

数理统计法。所有数据通过统计软件 SPSS22.0进行管理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1)辽宁省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现状

①辽宁省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

态度是一种人内心的趋向状态,是具有指导性的个体行为影响因素。态度也是人在道德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估和测评,可以促使个体保持规律行动,具有行为意向。良好的态度会导致良好的结果,所以良好的体育锻炼态度会决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由表1可以看出,辽宁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喜爱体育锻炼的人数为566,占三分之二,不喜爱体育锻炼的人不到三分之一,比例还是比较高的,其中男生喜爱体育锻炼的人数更多,占总人数的四分之三,相比之下,女生不喜爱体育锻炼的人数更多,占36%。

兴趣可以促使人在心理和行为上向积极的方面活动,选择不同体育项目的兴趣对参与人有长期性和定向性的作用,对实现终身体育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从表2可以看出,男生更喜欢体育锻炼,其积极性因子更高,女生在不喜欢体育锻炼的消极因子更高,主要体现技能学习方面。

③辽宁省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时间、强度

除了体育课程之外,统计辽宁省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频率、强度和时间,如表3,可以看出,运动次数上,每周参加1-2次体育锻炼的人数最多,占38.1%,每月参加2-3次体育锻炼与每月参加一次以下体育锻炼的人数总和接近总人数的一半,说明体育锻炼次数较少的大学生所占数目不少。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上,如表4,30-60分钟的人数最多41.3%占4成,15-30分钟的39.4%,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的锻炼时间仅在一小时以内。但男、女大学生锻炼时间的比例不同,男生明显长于女生。运动强度上,如表5,半数以上学生的锻炼强度可以保持在中等强度以上,同样,男女生的差异较大,女生多选择小强度,而男生多选择较大体育强度。

(2)辽宁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本文采用的是《症状自评量表(SCL45)》对乌市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从表6显示,辽宁省大学生的平均分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说明情况略好于平均水平。T检验后,辽宁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大学生常模在焦虑、偏执因子上存在差异。

调查中发现,经常锻炼的学生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方面因子分的都比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低,说明其心理健康状态更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男生心理状态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女生心理健康更好。

4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本文中辽宁省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包括,调查对象中,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占 22.4%,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的占24.7%,而每周参加 1-2 次以上体育锻炼的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学生中,对体育锻炼的频度、强度、运动量也有所不同。男生普遍更喜好体育运动,女生则对技巧性的运动更感兴趣;男生的锻炼时间更长,频率更大,女生对运动项目的选择更倾向于按照喜好和兴趣而选。在调查问卷中,还有接近四分之一的学生没有体育锻炼的兴趣,说明这一部分学生尚缺乏自我锻炼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在调查结果中按照差异性比较来看,男生的心理状况好于女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要比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好一些。在心理健康问卷中显示,40%多的学生轻度心理压力,13%的学生心理压力过大。体育锻炼是舒缓心理压力的最好方式之一,就运动强度而言,中等运动强度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不运动和偶尔运动的学生。

(2)建议

重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实现终身体育是终极目标,高校塑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加强体育锻炼的氛围,提供更多的渠道让学生感受运动的快乐,体验运动的活力,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开展心理健康宣传。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体育锻炼的渠道,促使学生重视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在体育课程的体育俱乐部活动中,帮助学生了解各种体育项目及体育文化,为让不同学生选择不同的、喜好的项目而奠定基础,在校内外的各种体育比赛中,提供机会让学生体验运动的魅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进一步完善体育设施。在调查中发现,辽宁省高校的体育设施建设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每所高校的体育运动场地和场馆设施比较完善,但人均占有量均不是很高,这与高校扩招,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不够有关。良好的硬件基础是开展体育运动的基本保证,是良好体育运动氛围营造的基本条件,高校应进一步完善相关体育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更先进的体育锻炼场地和设施。

教育管理部门积极疏导。重视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将心理健康筛查与体育教育教学,体育课外活动向关联,对筛查结果中心理压力过大的学生在心理辅导过程中,辅助体育锻炼活动,以舒缓心理压力,全面塑造同时拥有健康身体和心理的大学生。

热点推荐

上一篇: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法律课程感想(模板21篇) 师范生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