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例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问题设置的重要性和策略探究

例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问题设置的重要性和策略探究

小编:

摘 要: 问题设置关系到课堂推进,关系到课堂落实,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深刻领悟。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树立问题式教材研究意识,借助情境材料,通过设置小步子、序列化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最后在总结中提高认识。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 高效 研究

高效教学,是教育战线近些年来讨论得最热门的话题。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用好问题设置,高效率地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

一、问题设置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问题设置关系思想品德课课堂的推进。

学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问题设置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推进速度。

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教学的内容可以自己拓展,但是教学主题必须围绕新课程标准进行。因此,如果在教学的时候能够通过设置问题,以问题为提纲来掣领教学的内容,将能较好地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有效推进课堂教学的进度。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一框第一目中有关国有经济的内容时,我设置了四个问题:“什么是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有哪些特征?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哪些作用?我国应该如何发展国有经济?”这四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将教学任务逐步完成,并能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理解国有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

(二)问题设置体现教学的思路,关系课堂落实的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体现在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思路整理上,体现在对实际问题的运用上。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思想品德课时,如果能将教学内容以问题序列呈现给学生,让他们从中不断地由简单到复杂、由未知到熟知地把握所学的内容。这样,使思路更加清晰,理解更加透彻,形成学生自己的领悟,有效地落实课堂的学习任务。

例如:在复习中华文化这一内容时,我给学生设置了“什么是文化?中华文化有哪些特点?中华文化具体有哪些形式?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有什么关系?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有什么关系?中华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等一系列问题。从点到面,从浅到深,不断升华,都在这一系列的问题设置中得到了体现。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有了一个整体的思路,不断掌握了对教学内容展开学习的方法,强化了课堂复习的效果。

(三)问题设置关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悟深度。

当前开展的学案导学教学,许多老师担心教学深度得不到挖掘,学生流于表层的认识。其实通过问题设置就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一疑惑。

例如:在教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路线中所提的“领导”是谁?其核心内容是什么?基本路线是依据什么制定的?基本路线中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是什么?四项基本原则包括哪些内容?其重要性如何认识?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建设现代化中发挥什么作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什么?问题层层推进,随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有深度,对知识的领悟越来越清晰。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中问题设置的策略探究

(一)树立问题式教材研究意识。

教学是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环节的,将每一个环节做细致了,教学的效果就有了,细节决定成败。在实践中,我认为备课时有意识地将教材内容设置成一个一个的问题,能有效地提高备课效率。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备课时应树立问题研究意识,用问题式的思维研究教材。

在备课时,教师要有小学生的精神,与教材对话,将教材看成是一名教师,将自己看成是一名学生。通过一个一个问题的提出,层层解剖教材内容,模拟学生听课的情景,这样就能够发现让学生理解掌握学习内容的轻而易举的方法。

例如:有关我国人民代表制度的教学内容,我提出了什么是人民?人民与公民有什么区别?什么是人民代表?我国人民为什么要通过选举人民代表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它有哪些职能?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制度的特点有哪些?这样问题式地研究教材,能有效地区别人民、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制度四个概念,这不但使教师明白了教学的思路,而且帮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二)问题设置应小步子、序列化。

开展问题设置,关键的一点就是问题设置要合理科学。在教学中,我坚持小步子、序列化原则,坚持用解剖教材的理念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够稳步地掌握所学内容。

就上例而言,一系列的问题其实就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基本问题形式进行设置的,遵循学生认知问题的心理过程,符合认知科学规律。每一个问题都是从最小步开始,形成序列,紧紧地围绕着教学的主题目标。只有这样的问题设置才能让我们有效地达到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剖析学习材料的能力,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

(三)问题与背景材料的配套设置。

问题离不开具体的背景材料,否则就是空中楼阁,艰涩无趣,长此以往,学生会觉得学习枯燥乏味。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持久力,我在课堂教学中将时事性、生活性的材料引进教学,将之与问题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为了让学生认识它们各自的作用,我给学生画了一架飞机,然后问学生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可以用飞机哪一部分分别来做比喻,请你谈谈你对它们的重要的认识。借助飞机这一事物形象,让学生饶有趣味地掌握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重要性。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强国战略,为什么国家要重视实施这一战略?我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了一些世界各国抢占南极大陆、太空世界的信息,然后问学生如果没有科学技术和教育,中国能否在世界上独占鳌头?请你结合材料及二战后日本、德国的发展情况说说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书本与实际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有效地发挥了问题设置对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

(四)问题探讨后的再提升。

俗话说得好:“编萝编筐,功在收口。”思想品德课中,教学的最后总结工作是有效强化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关键一步。因此,在每次组织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之后,我都会让学生回顾问题的探究过程,总结得失,归纳体会,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比如:在教学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内容时,我给学生提出:“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国情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在我们所学的知识中,我国还有哪些政策、路线、方针与基本国情有关系的?”学生联系前后所学,展开讨论,最后我追问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这样,使学生认识到基本国情是制定我国一切方针、政策、路线的基本依据,我国现时的方针、政策及路线都符合我国的国情,因而有利于实施。

问题探讨是重要的,但是总结提升更是不可以缺少的。我们应该用最经典、最简练的语言帮助学生提升认识,掌握知识,保证思想品德课取得高效。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承载着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任务的综合学科。如何高效率地进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值得我们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长期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儒德,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2002(10).

[3]葛伦奎.课堂提问策略与学生的情感及表现[D].浙江大学,2008.

热点推荐

上一篇:新建构主义视角下多类型职业教育间学分互认制度初探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内控专题培训会议纪要 旅游购物心得体会和感想(热门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