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台湾意识的主体特征与中国意识之关系

浅析台湾意识的主体特征与中国意识之关系

小编:

台湾人就是中国人,台湾人民的思想意识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一事实决定了台湾社会意识必然呈现中国意识为主体意识的特征。中国意识是台湾与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心理基础,是抵制“台独”的最深厚力量。为完成统一大业,中共中央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再三强调“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台湾岛内统独各派也纷纷打着民意牌。那么,台湾人民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台湾人民的思想意识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意识是台湾社会意识的主流,这就是统一的心理基础。

中国意识是台湾社会意识的主体

社会意识,通俗地说,是指社会生活中一般人的意识或心理,文化条件是影响社会意识的一个主要因素。台湾的社会意识取决于台湾人民的心理意识。台湾人民的心理意识,尤其是民族意识、民族感情等,又取决于他们属于中华民族、传承中华文化这一事实。因为不管是什么时代、什么国家、什么民族的人民他们所由以成长的思想意识氛围或者说精神文化环境,都是在他们生前就已经由前代人创立并形成了的,这就是传统的思想文化和传统的民族精神。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也不管是愿意还是不愿意,他们都要受到这种氛围或环境的浸染,在这种浸染中发育成长,正如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赖以生存的生产力和社会关系一样,他们同样不能选择自己所由以发育成长的思想意识氛围和精神文化环境。台湾人就是中国人,台湾人民世世代代传承着中国文化,所以,台湾人民的心理意识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台湾社会意识必然呈现出这样一个特征―“中国意识”是主流。

中国意识就是祖国意识,是指台湾同胞从文化心理上对祖国的认同,认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人就是中国人,台湾和大陆必须统一。中国意识是在民族意识、民族精神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实质上是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在当代台湾特殊历史条件下所赋有的具体内涵。斯大林说:“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的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这里的中国意识是从中华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角度而言的。台湾人民具有中国意识,是由台湾人民属于中华民族决定的。

从地缘上看,台湾自古是中国一部分。

据台湾史学家考证,台湾与大陆的土地,本是同一结构,台湾初为半岛,后因地层变动,局部下陷,形成了台湾海峡,台湾便成了四面环水的海岛。战国初期成书的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地理书《尚书.属贡》,就有关于台湾的记载:“淮海惟扬州……岛夷卉服,厥篚织贝”。“岛夷”指的就是台湾。到了隋唐,大陆和台湾的接触更频繁了。宋元两代开始在澎湖、台湾建官设治。南宋有记载:“泉(州)有海岛,日澎湖,隶晋江县。”元世祖忽必烈,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辖台湾、澎湖等岛屿,隶属福建省泉州同安县(现在的厦门)。宋元两代在澎湖、台湾的设官建治,说明早在十二、三世纪,台湾就已经正式列入中国的版图。明代后期,到台湾的汉人日益增多,到了清朝,为了加强防务,在1884年中法战争之初,清政府派刘铭传为台湾防务大臣。1885年刘铭传任命为台湾省第一任巡抚,省城设立在彰化境内。台湾由此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光复,中国恢复了对台湾的主权。

从血缘上看,台湾人就是中国人。 从文化上看,台湾与大陆文化同根。 总之,台湾人属于汉民族,享有中华文化,这就决定了台湾社会意识的中国意识特征。中国意识是台湾社会的主流意识,这一结论也可以从台湾社会意识的历史发展过程得到证明。

17世纪以前的台湾,只有现称为高山族的九个原住民族。他们分别以部落群居,长期与世隔绝,形成了该民族的文化习俗和思想意识。17世纪以后,福建省南部和广东省东部的汉民族开始向台湾移民。到19世纪末,台湾社会已形成汉族移民占90%以上的汉族社会。他们把福建、广东故乡的文化、风俗、习惯带到台湾,成为台湾社会意识的基础。这个时代的台湾人的意识,和故乡福建、广东人民的意识是相似的,保持着中国文化传统。 在清王朝统治台湾的212年间,台湾人民和祖国大陆人民的意识是一致的,即面对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表现出强烈的反对外来侵略的爱国意识。由于台湾地处中国东南海疆,是全国第一大岛,其特殊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她是反对外来侵略的前沿阵地。1841年、1842年鸦片战争时,英国军队侵入台湾的三沙湾和大安港;1884年中法战争时,法国军队占领台湾的基隆、淡水;1894年中日战争,台湾被割让日本。从1841年一直到1948年,以汉族为主体的台湾人民同外国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者对台湾的侵略活动进行了长达100多年的、从未间断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这充分证明了台湾人民反帝爱国的中国意识十分强烈。

台湾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者对台湾进行殖民统治的50年斗争史,是台湾社会意识中的中国意识起主流作用、支配作用的集中的典型的表现;尽管日本殖民者长期大力推行皇民化运动,强迫台湾人民改日本姓,讲日本话,极力摧残中国文化,台湾人民的中国意识依然没有改变。台湾被日本占据的前20年,武装抗争持续不断,数十万台湾人民为不当亡国奴而英勇牺牲了。武装斗争失败后,台湾人民通过群众基础极其广阔的台湾文化协会、农民组合等活动继续进行传承中国文化活动和抗日爱国斗争,直到台湾光复。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光复之时,台湾人民庆祝胜利,迎接祖国军民的狂热表现,证明了日本皇民化运动的失败,证明经历了长达50年之久的殖民统治、台湾人民的那颗中国心始终不渝。

中华文化被台湾人民世世代代传承下来,决定着台湾人民深层的心理结构。台湾学者王宇清对台湾人民的精神性格与传统文化的渊源进行了详尽论述:中华文化铸成“居民耐劳、互助、尽其在我的精神”,台湾人民“家风世袭,故而无不刻苦耐劳,团结互助”;中华文化“讲公理,爱好和平,不侵略他人”,“台湾同胞亦然……所以台湾往古,多有尽我、爱人、和平是尚的史事”;中华文化“多有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传统风习”,“故台湾同胞乐于施舍、乐于助人”等等,更颂扬了台湾人民世代相传“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意识和民族精神。凡此等等,都说明台湾人民的心理意识,尤其是民族意识根源于传统文化。

中国意识即民族意识,在当今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又赋于其特定的主题?一盼望祖国和平统一。主题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爱国意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人就是中国人。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台湾人民有着光荣的爱国传统,在多灾多难的历史上,台湾人民为维护祖国的独立与统一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如前所述,在历史上,台湾人民有抵抗荷兰入侵的坚决斗争,有拥护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光荣斗争,有反对日寇统治台湾的长期英勇斗争,等等。台湾人民的这种爱国主义强烈感情,在今天也未丝毫减弱。例如,台湾前“总统顾问”赵耀东说:“中国人的历史情结很重,总认为同宗吵架吵事都可以,但改名换姓绝对不可以,因为对不起列祖列宗。”“我到大陆访问时,大陆一位领导人就对我说,如果台湾独立了,他不但是历史的罪人,更是民族罪人……这位大陆领导人的想法,我相信全球大多数中国人都有类似看法。”颜元叔教授愤怒声讨“台独”时指出:“世界上没有任何政府,或政客敢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之统一,中国之再结合,是今后历史发展的必然方向。”台湾人民虽历经近百年与祖国分离之苦,依然不忘自己是中国人。对多数台湾人来说,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是“既侮祖先,又诽谤自己。”正是这种深浓的爱国意识,使得近几年来,数百万台湾民众冲破台湾当局重重阻挡到祖国大陆探亲、旅游寻根,进行经贸、文化等各项交流活动。台湾人民祟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台湾永远不可能从祖国分离出去的根源所在,是“中国意识”最主要的内容。

(二)群体意识:中华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

强调群体利益,反对个人至上,在个体与群体关系上,强调群体为重、为先的原则,这是中华民族历来的文化传统。这种重群轻己、重义轻利、克己奉公的优秀传统培养了台湾人民以大局为重,乐于助人,勇于牺牲的精神。对待统一问题上,台湾人民应以民族大义为重、国家利益为重,走出狭隘的“台湾情结”,站在整个中国的角度,化解旧仇,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求同化异,以实现祖国统一。任何以台湾人民的福祉为借口、以生活水平的差距为理由而阻碍拖延中国统一的行为,都是违背中国文化传统、违背两岸人民心愿的。

热点推荐

上一篇:从特殊走向普遍:专业化时代的公共知识分子如何可能?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美术剪纸校本课程方案设计 小学剪纸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汇总5篇) 大学毕业鉴定表辅导员意见范文(23篇) 2023年教师个人风采自我介绍(优秀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