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议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浅议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编:

"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双证书

论文摘要:严峻的就业形势折射出高职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高职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改革课程设置,提高学生职业能力;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岗位适应性和实际动手能力;推行双证书”制,强化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宽口径、多角色的适应能力,从而以较高的综合素质来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及高职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一是毕业生自身方面,包括毕业生择业期望值过高、缺乏务实心理准备、综合素质欠佳、缺少上岗前能证明自身职业能力的资格证书等。

二是学校方面,包括学校专业设置不合理,缺乏特色,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组织方法落后,理论和实践相脱节,不能适应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办学方向和学生素质培养上与市场需求相脱节。

三是用人单位方面,依然存在人才高消费的错误观念,用人上盲目迫求高学历,人为地给高职毕业生就业制造障碍。

二、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目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选择毕业生也更加理性。许多用人单位已将综合素质作为评价毕业生“实力”的主要依据和择人标准。目前,绝大部分学校已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进行全方位改革,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提升就业竞争力。

1、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

首先,以职业所需的能力为主线,以胜任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的培养作为课程设置标准;教学内容强调实际、实用,不再追求学科体系逻辑的严密性;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课程体系中引入职业资格标准,促进学校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在教学内涵上的统一,形成符合职业培养目标的课程特色,缩短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同时,由于其职业能力的内涵较宽,不仅有技术能力要求,而且包括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一般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培养的学生既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又有一定的职业岗位转换的适应能力,从而获得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并不否定一般人文素质和一般职业素质培养目标,而是把学生思想品德、文化知识以及审美、体质、心理等素质教育同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岗位技术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贯穿其中。

2、积极推进校企合作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通过产学合作的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其中关键是要探索和建立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建立实训基地,密切厂校关系。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主动根据用人单位需要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等方面的调整,以适应企业技术岗位对技术、工艺、技能性专门人才的需要,使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能进人角色,适应职业环境。企业的参与使课堂教育能够随时反馈职业技术、技能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和更新内容,注重课程建设的实用性和前瞻性。由于高职教育是以就业导向,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既能在讲台上讲好课,也是本专业、本行业实践操作的行家里手,具有指导、示范和教会学生专业技能的能力。同时,利用好企业一线的技师,使他们成为实践指导教师。

企业介入高职教育的办学过程,参与新专业设置论证、教学计划开发、课程开发、毕业设计与论文指导等环节,同时接收毕业生实习训练。学校主动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企业发展活动,协助企业营造“学习型企业”的环境。校企合作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做到校企双方资源的有效共享。

3、开展各种技能竞赛、科研训练等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技术、技能大赛,通过参加比赛,参与竞争,提高其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一些高职学生积极参加由教师承担的科研与科技服务等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起到了促进作用。这种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对于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和学生会受到用人单位的特别关注。

4、推行“双证书”制,促进培养模式的创新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倡导推行“双证书”制,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双证书”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拿到学历证书外,还可拿到一个或几个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既具备第一岗位的任职能力,又有转换岗位的适应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人教学计划之中,使职业资格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宽口径、多角色的适应能力。与劳动部门、人事部门以及其他行业部门合作,积极开发新领域的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并参与到鉴定标准的制定中去,把教学计划和证书标准有机结合起来,用证书考试推动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应注重培养毕业生综合能力,使其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较高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缩短学校教育与就业需求之间的距离,提高就业竞争力。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谈以就业为导向办好高职教育的几点讨论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幼儿园寒假放假通知美篇实用 学校支部书记辞职报告(实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