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就业导向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本质特征之论析

就业导向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本质特征之论析

小编:

"

论文关键字: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本质特性

论文摘要:就业导向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特征可以归纳为:发展性,体现为培养模式本身、培养模式下人的发展,以及创业教育的发展;多样灵活性,即培养方式、校企合作方式、学习形式、模块化课程结构灵活多样;开放性,指面向市场、大众开放,办学主体、评价机制开放;实务性,具体表现为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等。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涵义

就业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人文关怀思想和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和课程、选择教材、组织教学方法等,旨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岗位的应用型和可持续发展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最基本的特色,是职业教育的功利性目的,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内涵,主导高职教育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但是就业导向的高职并不是狭隘的就业教育,而是发展的教育,终身的教育,全面的教育,综合素质的教育,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具备高素质,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的教育。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主旨,才能真正实现就业导向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国内外就业导向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典型范例

国外典型的就业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德国双元制模式,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政府和企业共同办学,但以企业为主,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教学以实践为主,学生每周有四天在企业实践,一天在职业院校接受理论教学。二是CBE职业教育模式,以能力为基础、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由有代表性的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根据目标制定能力分解表,组织教学内容,最终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三是TAFE模式,这种模式根据产业的需要,按照能力标准开发课程,经认证和注册,由学校和培训机构对学生进行培训与教育,按照能力标准对学员进行评估,合格者经颁发准备就业的国家资格证书方可就业。

国内就业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台湾的建教合作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先进的学习设备和实习场地,建立校内模拟训练系统,企业的生产现场也是教学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务实的教学特色,以技能考核检验教育的成效,鼓励学生在毕业时同时获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证书。二是内地广泛推行的校企合作模式,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综合利用高职院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和岗位实践相结合。其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工学结合,顶岗实践;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三是“宽口径、强基础、重实践、图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素质”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地方、行业经济结构变化为依据,以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重点,突破单一学科式设置模式,实行按大专业招生,小专业施教,设置柔性的宽口径专业方向;强化人格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基础。重视实践教学,增加课程的高新技术含量,严格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按照国际高职教育惯例和终身教育的思想,培养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特征

(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性特征

1.培养模式本身的发展

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更新,使许多原有的职业与岗位被淘汰或被注人新的内涵,新职业大量产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高职教育也在与时俱进。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必须根据职业和岗位变化的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人才培养模式又以不同的功能反作用于产业界,通过反馈,使人才培养模式处于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动态过程。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等,都使得就业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显著的发展性特征。

2.培养模式下人的发展

就业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不是狭义的给予学生职业技能的教育,而是重视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专业技术综合能力、管理与人际交流能力、文化道德修养与创新能力导人培养过程,将适应明日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渗人课程教学中;以职业岗位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需求为标准进行职业教育的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估;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个体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应该纳人到终身教育体系之中,摆脱“终结教育”的阴霆。要给予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和社会变化,不断调整自己和设计自己的能力;不仅仅强调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功利化要求,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不仅重视在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还强调培养学生就近岗位迁移的职业能力,学生在经历社会实践后形成的个人期望的岗位职业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和自主设计职业生涯的能力等。

3.创业教育促进人的发展

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的发展性还表现在创业教育中,高职不仅重视就业教育,更加强调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良好的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高度的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创业教育过程中,学生参观、考察或服务于各类企业,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积累创业实践经验,自觉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为自己量身定做创业规划。创业教育同样体现了就业导向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性。"

(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特征

1.培养方式灵活多样

就业导向高职教育的生源中,除普通高中毕业生外,还有职业高中生、中专毕业生、技校毕业生、高中毕业或肄业的社会青年和在职人员以及五年制高职招收的初中毕业生。根据学生不同的教育背景制定不同的学制和专业层次,如工艺类专业,可以招收高中毕业生进行三年制高职教育,而复合类管理专业,则可以招收中专毕业生进行‘`4+2"学制的高职教育;技术服务类专业,可以招收职业高中毕业生进行“3+3”学制的高职教育;需要较长时间训练的专业,可以招收初中毕业生进行五年制高职教育等。

2.校企合作方式多样

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主要采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建教合作,如TAFE模式、CBE模式、双元制模式等,都强调与企业的合作,但是合作的方式和权重不同。有整体式,即企业通过成立董事会全面参与学校的办学与管理;分散式,学校与众多企业签订协议,合作办专业,合作办班,实行订单教育,或定点实习;集团式,即若干所学校与某个行业或若干企业合作办学,实行董事会制,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立人才供需和资源利用关系。具体合作方式又有订单培养式和嵌人式等。

3.学习形式灵活多样

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更新技能,积极推广启发式、引导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

4.结构灵活的模块化课程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主张通过模块化的弹性课程对职业课程进行优化和补充。相对于传统职教课程,模块化课程具有灵活性的优势。其基本设计思路是:对某一专门职业能力进行分解,将其中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确定为各个具体工作岗位的技能,确定为选择性岗位技能,设计就业方向性课程。多个核心课程模块和就业方向性课程模块的组合,构成一个专业及专门化方向的课程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核心课程是相对稳定、能体现专业特征的,就业性课程是灵活多变、体现就业方向特征的。整个课程结构因核心课程内在结构以及方向课程的多种选择性而具有灵活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

(三)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开放性特征

1.面向市场开放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型、技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中。高职所培养的人才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欢迎,必须面向市场开放。在立足市场这一“传感器”、“晴雨表”的前提下,以社会需要为中心,社会需要何种人才,高职就培养何种人才,社会将新增什么职业,就相应开设什么专业。

2.面向大众开放

就业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学历导向的学校教育,它突破学历教育观念的束缚,面向全社会的在职、非在职人员开放,不仅仅是高中和中职毕业生,还包括城乡剩余劳动力,企事业单位员工,高中毕业后经过短期就业的社会青年,普通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等,不管年龄多大是否有工作,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生活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高职通过采用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其接受从几周到几年不等的职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使其具备进人某专业的就业资格和从业能力。

3.开放性的办学主体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子,就业导向高职教育需要多元主体参与,实施学、研、产、训合作教育,把课堂教育环境与生产环境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共同制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各个环节,包括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结构等。

首先,学校和企业行业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做到每一个专业都有对应的行业企业参与人才的培养,企事业单位还可以为合作院校提供专业师资、实训设备,并接受教师和学生见习和实习等。高职有计划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定岗实践,倾听企业行业的意见,使学生在与社会交流及体验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并能切身体会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进而有准备、主动地适应社会。

其次,多元主体参与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课程开发从单一学校主体转向学校与行业、企业相结合,行业、企业逐步开始参与专业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成为课程开发的重要主体。具体形式:一是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身订制”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内容;二是建立有行业和企业管理者、技术专家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让行业、企业专家直接参与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计划,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和评估标准,以及参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发挥校外行业和企业专家在专业开发和建设中的作用。多元主体参与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有利于做到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体现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就业导向。"

4.开放的评价机制

就业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多元主体办学的特点,相应需要一个开放式的多元评价组织与之匹配,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有效性,这个评价组织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同行评价、行业评价、家长评价结合在一起,使社会行业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评价指标体现出来。开放的评价机制将政府、高职和社会连接在一起,突破单一的校内评价,突显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开放性。

(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务性特征

1.职业性

首先,专业设置体现职业性的特征。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所培养的是在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在专业设置上必须突出其职业性,培养学生突出岗位适应能力,强调从事岗位所必须的职业能力。专业设置坚持市场导向原则,行业定位原则,专业复合原则。在设置专业时,进行大量的职业调查,掌握行业和职业岗位(群)的人才需求状况,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的技术和管理专家,分析论证专业设置的可行性,以此寻求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最大程度的匹配。其次,课程设置体现职业性原则。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具有清晰的职业基本能力要求和具体职业岗位的工作能力标准,明确的职业岗位人才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突出职业性培养目标的同时强调人文素质和一般职业素质的培养,由于课程目标瞄准某种职业,落实到具体岗位,就业方向直接在学校人才培养的课程方案中清晰体现,使就业导向的高职课程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征。主要体现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第一,以职业所需的能力为主线,将职业岗位剖解为胜任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等,经过职业能力分析形成能力标准,再将能力标准转化为课程。第二,将系统知识打破,按岗位需要重组,强调教学内容实际、实用、实践,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第三,把职业资格标准引人课程体系,促进学校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内容设计,包括丰富的职业能力,不仅有技术能力要求,而且包括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一般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又有一定的职业岗位转换的适应能力,从而获得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应用性

首先,应用性是就业导向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与高职培养目标紧密关联。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培养的主要是技术应用型人才。负责将工作中设计、规划等转化为现实形态或对劳动对象发生具体作用。工作岗位不仅要求其掌握必须的理论,更强调掌握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就业导向高职教育应该推行以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新技术能力,这是符合就业导向高职教育特色的。其次,构建应用性为特征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以培养目标为依据,整体设计课程体系;以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为宗旨,开发设置课程;以“应用”为特征,构建综合化课程。

3.实践性

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是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方式,有效的实践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与行业需要的差距,又可以起到培养学生技术改革和创新的作用。

(1)校外实践“岗位化”。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学生毕业前的顶岗实践能力,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通过顶岗实践,熟练地掌握生产技能,及时解决生产和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适岗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体现出就业导向高职教育的实践性。

(2)校内实践“仿真化,,。利用校内实用仿真软件和模拟实验室进行实训,是高职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在模拟职业环境中的可控状态下反复进行训练,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各种职业所需的操作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对教师实践素质的要求。为了保障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注重教师的实践素养,在“产、学、研”结合中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引进人才、聘请行业中的专家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和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另一方面,要求专门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通过到对口企事业单位学习或代职工作,熟悉现代企业的运作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以提高其实践教学水平。

(4)实践教学管理。首先,要保障实践教学学时,要求实验、实习、实训等专业实践课时学时在50%以上。其次,开放完整的实践教学过程,最大程度地与行业实际运营情况拟合,同时不断完善和规划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以保障实践教学的有效性。第三,建立实践训练体系,按实验技能训练模块、单项技能训练模块及综合技能训练模块来构建实践训练体系。实验技能训练模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单项技能训练模块使学生达到岗位所要求的单项专业技能水平;综合技能训练模块使学生得到综合性的岗前训练。

热点推荐

上一篇: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实践技能训练促进高职教育改革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教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 教学副校长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集合(优质6篇) 文艺委员工作总结800字(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