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试论就业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试论就业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小编:

"

论文摘要: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色出发,探讨基于就业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和方式、培养标准和培养模式,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符合社会、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建议。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一、研究意义

(一)满足专门人才需求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现象。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陆续新增了300余所本科院校其中很多是由高职高专院校“升格”而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建本科院校的出路不能“再版”传统本科模式,而是要在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大众化”、“应用性”领域寻求发展空间。现在我国高校在校生达到2200万不可能把他们都培养成科学家、教授这样的学术性人才,因此,要在多样化人才培养上下功夫,要发展多样化的高等教育,实施多样化的办学实体。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岗位劳动力供大于求,但应用型人才呈现求大于供的态势,特别是高层次应用型理工科人才,如高级技师和高级工程师十分紧缺。能立足一线工作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成为当前我国社会急需的人才,应用性本科教育的出现正是顺应了这种要求。而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正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研究的重点。

(二)区别于普通本科、高职高专人才

“应用型本科与普通本科、高职高专的区别和联系何在”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迫切想澄清的问题。应用型大学与研究型大学的不同点是它培养的是应用性人才,这类应用性人才的显著特点是直接为生产生活工作服务,具有“一线”工作的性质。理论基础、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是理论研究型人才具备的最为重要的基本素质。而应用型人才则是要把发现、发明、创造变为可以实践或接近实践,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也就是说应用型人才主要承担着转化应用、实际生产和创造实际价值的任务。综合应用知识、复合能力、开拓创业精神是应用型人才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另外,相对于研究型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前瞻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业存在即时性。

高职高专和应用型大学虽然都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但从培养层次、就业导向来看还是有所差别。高职高专培养的应用型属职业技能应用型,大多对应的是岗位或职业;应用型大学培养的应用型属专业应用型,对应的是职业群或某个行业]。社会对专科人才能力要求往往针对性强,一个方向瞄准职业岗位的需要,如同水杉;而对应用型本科人才能力要求分支多、适应面宽,如同梧桐。因此,应用型大学不像高职那样一般采用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而是采取学科与应用相结合的课程模式,学生的学科知识面更宽一些,基础更厚一些,掌握的技术层次更高一些,将来职业岗位的发展更有后劲。

由此可见,要在人才培养方式上有别于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方式途径、评价标准和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一)以实现与企业对接为目标

利用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实实在在掌握能与日后工作对接的本领。同时赋予实习基地与企业对接帮助学生就业的功能,尝试“把需要工作的人转变成工作需要的人”的途径,经过专业技能培训,满足社会人才需求,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加速就业。

(二)以满足市场和社会需求为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市场为导向,依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师资状况等因素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不盲目追风,即跟在研究型高校后面,追求“高层次”;不“错位经营”,把握好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区别。因此,在培养规格上,不是“精英”型,应为“大众”型,即以培养本科生为主,随着发展需要,适量培养研究生;在培养类型上,不是“研究型”和“技能型”,应为“应用型”,即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围绕社会需求,面向社会服务,与行业保持密切联系,由原先的从属关系变为如今的服务关系。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多规格、多层次的,但大致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研究型人才;另一类是能够把已发现的一般自然规律转化为应用成果的“桥梁”型人才,即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应向社会输出基础宽厚、专通结合、和谐发展的应用型管理人才,满足社会对“桥梁”型人才的需求。"

(三)以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为目标

从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的学生走向社会后,用人单位在使用中必然关注两方面的能力,即适用性、应用性,具体表现是实践动手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尤其是后者。因此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设计上应由专科的“必需、够用”为度转变为基础扎实、增强后劲;在知识面的把握上由专科的宽窄结合转变为专业知识面广、提高适用性;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由实用型、岗位针对型转变为应用型、适用型,强化实践与创新能力;在适应社会需求、提高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做到外语、计算机、实践环节不断线,课程体系的设计做到文理渗透,增加经管、艺术、技术成果转换法概论等课程;在人才培养计划的构成结构上由原有的二段式转变为“平台+柔性模块”(即:公共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专业方向模块)。

(四)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

所谓创新人才就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人才J。这种人才,一般是基础理论坚实、科学知识丰富、治学方法严谨,对未知领域勇于探索,同时具有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

应用型创新人才作为产业优化升级与发展的生力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尤其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制造业仍然占有并将继续占有相当的比例,客观上更要求相当数量、多种规格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以承担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大任。高级技术型和实践应用型人才的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继续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也使得我国传统的“学术型”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在市场用人机制日益完善的就业市场面前面临严峻考验。这就需要应用型高等学校在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当中,充分发挥生力军和主渠道的作用,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五)以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现代社会的高新技术产业需要的是在工业、工程领域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维持工作正常运行的高等技术性人才。这种人才既掌握某一技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包含在技术应用中不可缺少的非技术知识。他们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技术应用,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他们是现代技术的应用者、实施者和实现者。而这正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培养的人才。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式与途径

(一)开展产学合作教育,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

产学合作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利于零距离培养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在实习基地建设上,采取内外结合,校企互动,订单培养,就业对接的方式。校内实训中心可按专业大类设置,邀请企业参与设计和建设,确保实训的仿真模拟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要注意统筹规划,资源共享,避免低水平重复。要把基地建设的重点首先放在主干专业上,以保证实践教学基地的高水平和高质量。例如西安邮电学院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培训从大二暑假开始到大四上学期,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第一阶段的技术培训。在此期间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西安邮电学院的学生,又是神州数码的见习员工。为保证合作顺利实施,学生、学校和企业签署了见习工程师实训三方协议,明确了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校内实习基地培训经考核通过者将成为企业的见习工程师,进入第一阶段到企业校外实习基地参加真实项目实习。参加项目两个月后进行适岗度考核,通过后将成为神州数码的正式员工。企业为不被录用的学生出具见习表现证明,以便重新求职。被录取者继续参与企业开发项目,同时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在学校通过答辩,毕业后正式入职。

(二)在对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调查的基础上,构建实践教学评估体系

在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内容的构建上,必须突出“应用性”特色,特别是突出其中应用性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根据就业市场、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依靠行业共同确定专业的核心能力或关键能力要求,制订各项技能特别是核心能力的考核标准,严格考核制度,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三)在“平台+模块”的课程设置中体现“就业”特色

“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方向课”这种“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得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普遍认可。但这种“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需要在“就业”这一特点上更加突出,方能适应企业需求。要做到这一点,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放在改进当前教学与实践环节上,提高学生系统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避免培养出来的本科生高不成、低不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要树立品牌观念,努力培养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工商管理本科应用型院校为例CsJ。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中层管理者的后备人才,应当是该类院校教育的目标。中层管理活动涉及到许多职能化的管理活动,如财务、物流、质量、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应结合自身的专长,在专业分工与知识整合之间作一个折中的选择,围绕一项或几项职能管理构造自己的专业品牌,在此基础上向纵深延伸,安排好先修、后续和关联课程,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和教学体系,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需求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出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以订单培养为目标

所谓“订单式”培养,是指作为培养方的院校与作为用人方的企事业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要求学校要建立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合理教学模式,建立满足技能培养为目标的良好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建立稳固的用人单位、学校和订单学生之间的协议关系,还需要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从基层做起的思想。

(五)以综合能力培养为动力

以“理论教学”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育,其培养的“能力”是虚的,而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特征的应用型教育,其培养的“能力”是实的。应用型本科学院就应确立强调“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它既强调培养“就业竞争能力”,也强调“发展后劲”,同时强调在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湖南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围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一条主线、二个要素、四个体系、六个模块,三个层次”,简称为“四体系”模式。一条主线即以工程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二个要素即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四个体系为理论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体系、实习与设计教学体系和人文素质培养体系;六个模块即理论课程围绕四项技术能力的知识、素质要求构建人文素质基础、技术素质基础、电气工程基础、电子电气工艺、计算机应用、电气技术等六个模块;三个层次是指实践教学环节按专业基本技能、专业基本工作能力、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三个层次进行组织。教学中实践、理论交叉循环,使四个教学体系相互渗透,培养自动化专业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

四、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

(一)应用技能

未来社会需要大量的具备扎实的技术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以及适应现代化生产岗位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应重视应用技能的掌握。这里所要求掌握的应用技能,是指具有宽厚基础知识作支撑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掌握应用技能,不能排斥学习基础知识。学好基础知识,才能促进应用技能的形成。

(二)学习、发展的能力

应用型本科教育必须注重对受教育者学习方法和再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工作中独立将已学知识上升到操作的技能技巧,以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三)协作能力

随着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各行业之间的协作越来越重要。要想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调动好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必须具有高度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应用型本科教育就是要培养这样的“协作型”人才。学生工作前首先要适应环境,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既要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又要培养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具有自我控制能力和调节能力。

(四)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前进永不衰竭的动力。”创新是改进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要求。应用型人才是偏重于经济社会实践的实际工作者,但并不排斥创新素质的培养。应用过程中需要创新,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应用。应用型本科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学会创造,能在书本知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实践,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创造性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五、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以素质教育为基石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把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训练自始至终贯穿学生培训的全过程,特别强调学生有意识地自我提升职业能力。一方面通过入职教育要求学生做好职业规划,通过目标驱动调动学生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努力为实验室创造接近真实的企业开发物理环境,以及按照企业制度和规则建立起来的管理环境,使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求学生以企业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

(二)以校企合作为平台

在就业导向下,校企合作要求学校、企业共同实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学校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传授,企业侧重于实践知识技能的培养。其特征为“教育三要素、学习二课堂”。三要素为学校、学生、企业,二课堂为学校课堂、企业课堂。

德国的应用型高校十分注重与企业的合作,企业始终参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并由国家出台法律保证校企合作的实施。新生在入学前需要在企业内进行约6个月的实习,为理论学习打下基础。入学后,企业将组织学生在第二学期和第七或第八学期在与其职业紧密相关的企业实习,并将实习与毕业设计结合,解决企业实践中的真实课题,最后由实习企业给予严格的考核评定。学校还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课堂教学并参与对学生的考核。这一校企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被称为“双元制”,充分体现了学校、企业的通力合作。南京工程学院和康尼公司联合创建产学研基地,接纳本科四年级优秀学生,因材施教,有计划地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进行工程实践强化训练,称之为“康尼工程实践强化班”。

(三)以创业教育为特色

创业型人才是在就业型人才基础上的更高级人才,是对就业型人才精神内涵的升华。一般人认为应用型人才,实际就是就业型人才,也就是教育的制度和内容都是围绕某一类社会工作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来展开。这样对就业型人才的狭义理解要求大学生对外部环境做出削足适履般的自我调整,很少考虑大学生对社会环境主动适应的问题,即充分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和开创才能,对社会环境加以改造。这种狭义的就业人才观在劳动力不足的条件下,对促进社会发展是有益的,一旦劳动力供过于求,这种就业型人才就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确立以创业教育为导向,以培养创业型人才为目标的情况下,要处理好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关系。创业教育或者说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不是对原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就业型人才培养基础上的升华。

热点推荐

上一篇: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刍议之三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程序与劳动争议诉讼程序可以并行 最新有关致父亲的一封感谢信 致父亲的一封信感恩(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