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校区共建”平台下大学生社团与社区互动体系构建

关于“校区共建”平台下大学生社团与社区互动体系构建

小编:

"

[论文摘要]文章对新形势下大学生社团的社区服务功能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为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社团工作提出“校区共建”平台下的解决模式,探索了“校区共建”平台下大学生社团与社区互动体系构建的可行性及创新机制,为大学生社团发展提出了新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校区共建 社团与社区 互动体系

一、引言

“校区共建”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它是指高校与社区共建,高校组织学生党员挂职街道,担任社区工作站站长助理、青年中心主任等职,通过学校与社会的紧密接触,创造学生社会实践的新模式。在“校区共建”平台下,大学生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学校社团资源优势,深入社区开展各类社区服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大学生“校区共建”平台,组织大学生以社团的形式进入社区开展基层服务和技术培训,并取得了积极效果。

大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舞台,对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校园文化建设、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大学生开展的各类社团活动,已成为目前高校的常规性活动,增强了广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和服务社会的意识,为广大学生提供了综合实践平台。在这一平台下,实现大学生社团与社区的有效互动,建立健全互动机制,完善大学生社团进入社区的支撑体系,提高大学生社团服务社区的层次,成为“校区共建”平台下大学生社团与社区互动体系构建的核心要素。

二、目前大学生社团社会服务功能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团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特别是高校大学生社团在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过程中,缺乏场地和经费保障,缺乏必要的专业指导,管理机构和制度不健全,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去解决。①

第一,目前国内许多高校更多强调的是社团的自主性和民间性,并把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次要补充,没有将社团组织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和学校课程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织部分,真正将大学生成长与社团紧密结合起来。第二,大学生社团活动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培养教育模式,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缺少支持体系、评价体系,容易出现社团发展空间狭小,社团活动局限在校园内,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的现象。同时,社团活动还往往容易产生学校的“一厢情愿”,无法形成学校、社会、企业、学生多赢的最大化,各方都缺少相应的积极性。第三,高校大学生社团组织还未形成合理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理论框架,在社团市场化、社团NGO化、社团专业化建设方面,尚处在探索发展阶段,缺乏理论支持。现阶段大学生社团在与社区互动机制建立中各主体作用的发挥以及利益均衡存在问题,无法真正实现学校、政府、社区、学生效益的最大化。

三、“校区共建”平台下大学生社团与社区互动存在的利益基础

近年来高等院校在大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和社团文化挖掘的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创新的尝试,组织社团进入社区开展专业特色服务,或大学生社团市场化运作。如江汉石油学院自2000年开始,对大学生社团实行市场化运作,即“像办企业一样办社团”,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提出通过社团市场化运作开展校内创业,即社团利用自身的专业特点,积极与社会接触、与市场接触,完善社团经费来源结构,利用高校所拥有的人力资源、专业资源等投入社团市场化运作和建设中,为实现社团与社会的零距离,开展社团社区服务创造条件。

1.通过大学生社团市场化建设,为大学生社区创业提供条件。社团实现市场化运作,不断提升学生社团活动的层次和品位,以企业模式健全学生社团组织机构,实现社团活动经费来源的多渠道,实现社团与社区企业的合作,解决社团资金不足、社区企业需要技术的现实问题,提高学生走向社会的能力和潜力,为大学生在社区内创业提供条件,达到学校、政府、企业、社区、学生的多赢,同时,通过大学生社团市场化建设,完成大学生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群体创业技能。

2.通过大学生社团NGO化的建设,实现高校社团公益的社会化。完成大学生社团的社会化,实现社团建设学校、政府、社区高度的合作,将高校学生社团引入社区,实现社团贡献的最大化,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完成对社区的服务。政府应在高校学生社团中发挥积极作用,大学生社团应凸显服务社会的作用。

3.通过大学生社团专业化建设,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组织广大学生参与专业社团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对职业的认识,端正职业观念,强化职业技能。通过走进社区、社区企业,服务社区群众、社区企业,了解国情、民情、社情,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并在社会能力、人际交往、公共关系等方面得到发展。

4.通过大学生社团机制创新研究,探索学校与社区共同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学校将大学生社团与社区互动建设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通过大学生社团进社区活动这一途径,对学生进行价值教育、现实教育、创业教育,完成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重新塑造,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达到学生自我培养价值的最大化。"

四、“校区共建”平台下大学生社团与社区互动存在的现实问题

在“校区共建”平台逐步完善的情况下,由高校与社区共同开展社团建设,大学生社团针对社区的特点,积极开展社区服务、技术合作、创业,成为大学生社团建设新的模式和途径,但它同样存在大学生社团与社区互动机制建立的各类现实问题。

1.大学生社团市场化建设的常态性问题。大学生社团市场化模式在个别高校取得了一定成效,实现了社团社会服务、自身育人的双重功能,但大学生社团市场化模式由于制度、现实、社会环境的原因,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目前,大学生社团市场化过程中,承担社区服务企业的功能,但青年学生的主要职责是学习,活动范围也主要在学校,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大学生时间受到限制,从学校到社区合作地点的距离也成为合作效果受限的现实因素,出现了对合作对象服务的不连续性,同时也降低了与企业合作的质量。作为大学生参与社区企业技术合作,同样缺少合作的过程监控、评价体系,导致技术合作过程中出现空间、时间、服务的不连续性。因此,有必要在大学生社团市场化建设常态性的机制和制度上进行深入拓展,为大学生社团市场化建设常态化的构建打下基础。

2.政府、社区、社区企业、学校的角色与作用扮演问题。大学生社团社区社会化服务和社团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技能人才“校企合作”模式的延续,合作的中心点都是人才培养,合作的目标都是人才输送、技术转移。无论是学校通过大学生社团建设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业教育,还是政府、社区完成公益化社会服务工作、社区企业通过技术合作实现盈利,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多方共赢,在完成了青年一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过程中,各参与主体在各自角色扮演中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各参与主体由于各自工作局限性导致各方无法进行有效的工作衔接和信息共享。

<>

3.大学生社团社区社会服务评价问题。通过科学的大学生社团社会服务评价体系,实现服务效果的定量评价,对大学生社团产生正面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服务社区的社团可以随时获得综合的反馈信息,以便随时提高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学校通过评价信息及时了解大学生社团在社区服务、社区企业合作中的实际表现;政府通过评价体系,为监督社团组织服务质量提供保障;社区企业通过评价体系,为实现社团、社区企业技术合作过程中企业作用最大化提供条件,从而实现政府、企业、学校、社团四位一体的评价监控体系;学校在具体评价体系中完成对社团建设的实际评估。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服务评价空隙,未能形成各参与主体共同执行的公共服务评价平台。

五、“校区共建”平台下大学生社团与社区互动发展的机制创新

通过大学生社团社会化服务、市场化建设,在大学生社团建设和培育方法上进行探索,让大学生社团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的平台,通过与政府、社区、社区企业的合作,组织大学生社团以非政府组织的形式进入社区,开展专业化、职业化、长期化的服务。学校为社会建立公益性组织,社会为大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同时,大学生社团市场化建设可以为社团与社区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提供条件,从而实现“校企合作”模式的进一步延伸。“校区共建”平台下大学生社团与社区有效互动,成为大学生社团建设的新途径,社团在社区参与社会服务、企业合作,对大学生创业模式进行了有效的突破。

2.大学生社团与社区互动人才培养的机制创新。各类大学生社团为大学生扮演了职前培训和实习的重要角色,甚至扮演了大学生就业或创业的“模拟单位”。②积极探索大学生社团走出校园,将大学生社团与政府、社区企业紧密结合,要在大学生社团培育方式上进行创新,以完成社会公益服务、与社区企业开展技术合作等形式让大学生充分了解社情、国情,将学生教育的课堂搬进社区、社区企业。大学生通过社团走入社区、企业,参与社会服务、企业合作,在社会、企业中接受锻炼,从而实现学校、社会和企业共同完成对大学生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具体的人才培养上,学校、社区、社区企业对人才培养上要找到三方共赢点,实现学校要培养人才、社区需要人力资源和服务、企业需要人才和技术的目标,从而完成人才的多渠道、多方位培养,达到“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内涵延伸。

3.大学生社团市场化建设的机制创新。大学生社团市场化建设,要把握几个方面:如何实现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层次和品位,改变以往大学生社团的封闭性,让大学生实质性地参与社区服务,实现社团非政府组织的社会组织形式;如何在机制上实现突破,保障大学生社团市场化过程中的政府支持;如何以社团与企业的技术合作,引导大学生专业社团的建设,实现大学生社团专业特色的广泛性。以上问题的实现,需要政府、社区加强支持力度,解决大学生社团的社会身份,给予具体指导。高校则要在社团建设上,加大对专业社团、特色社团的支持力度,高校、政府、社区要建立定期沟通协商机制。

4.学校、政府、社区三方联合培养社团的机制创新。大学与社区互动发展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不同主体之间形成的合作关系,合作的基础在于对各自的需求和利益的尊重。③大学生社团要实现高校、政府、社团的联合培育,大学生社团要作为公益组织参与社区服务或以企业形式参与社区企业技术合作,大学生社团还需与其他社会非政府组织充分融合。学校、政府、社区三方要积极培育大学生社团的社会化和市场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校、政府、社区三方要以参与主体的身份,明确各自职责和作用,积极培育社团,实现大学生社团学校和政府、社区的联合培育,建立大学生社团社会化服务和社团培育体系。大学生社团社会化服务和社团培育体系应由外部保障和内部保障两个体系构成。

在大学生社团社会化服务和社团培育体系外部保障体系的构建中,政府、社区应是主体。政府、社区应根据当前社会非政府组织现状,积极引入高校资源,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手段(如财政政策、与学校沟通的机制、人才引进等),充分吸收高校师生参与社会非公益组织建设,将大学生社团引入社区参与社会服务,完成大学生社团社会服务的对接和融合,并通过高校专业化特点,在社区网络建设、法律咨询、心理咨询、技能培养、文化进社区、化解矛盾纠纷中发挥作用,从而实现学校、企业、社区间合作模式的创新。同时,要对大学生社团的社区服务制定评估标准,建立大学生社团的社区服务激励机制。

在大学生社团社会化服务和社团培育体系内部保障体系的构建中,学校是主体。应坚持适应性原则、人才培养优先原则、重在策划原则和有效性原则。体系结构应包括组织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过程管理系统、服务质量监控系统等。依据高校学生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大学生社团建设和社团人才培养的内部保障框架。大学生社团社会化服务和社团培育体系的内、外部保障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六、结语

大学生社团是基层学生组织的重要一员,是学生拓展兴趣、锻炼能力、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学生社团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社团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存在和隐形课程,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产,对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建立一批具有高职特色、有一定号召力和影响力的社团,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校区共建”平台下,将大学生社团引入社区,以非政府组织形式参与社区服务,加大专业学习型、科技创新型社团的建设,完善社团与社区企业技术合作的途径和机制,为高校学生校内创业和社区创业提供平台,有助于实现大学生社团与社区的有效互动。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试析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应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幼儿园体育游戏教案中班含反思(实用24篇) 最新浅谈台湾问题形势与政策形势与政策台独问题范文范本(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