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试析我国大学生社会化社会支持体系建设

试析我国大学生社会化社会支持体系建设

小编:

"

论文摘要:当前,大学生社会化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其原因有社会制度的公平性和政府公信力问题及部分大学生经济困难和就业难等。为此,应加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如加强家庭支持系统、学校支持系统和政府支持系统的建设等,使大学生社会化支持体系在组织体制和机制上、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及在文化上等方面形成政府支持、社会协同、多方参与的社会支持体系新格局。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化 社会支持体系 建设

一、当前大学生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解析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大学生社会化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在实践中,我们已经感知到部分大学生身上存在着的某种值得关注的思想倾向,主要表现在无望感、无奈感和不安感等,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社会制度的公平性问题和政府的公信力问题。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的民主制度和民主程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在我国政治体制中还存在着不合理、不健全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还存在着官僚主义作风和权力腐败的现象,基层官民关系变差,政府信息公开少,政府公信力减弱,公民的争议增多,等等。这些现象直接或间接地打击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削弱了大学生对政府的信任,从而产生了对社会制度担忧和失望的情绪。

其次是部分大学生经济贫困和就业难问题。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高,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利益的调整,在各个领域都出现了一些不平等现象,尤其是在经济方面。市场经济打破了利益均衡,拉开了人们之间的贫富差距,造成公民和公民家庭经济收入上的巨大差异。这种利益差距和贫富差距,给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以较大的困扰和震撼。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不公平感和被剥夺感,进而引发心理上的各种不适应。另外,由于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部分大学生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严峻的就业形势、激烈的就业竞争、滞后的就业管理与服务致使部分大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再次是网络快速传播的社会负面热点问题和西方势力在价值观方面的渗透。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对于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大大加速了全球信息流动的速度,加强了人们联系的广度,但是,同时也使大量反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信息有机可乘。西方政治力量依靠开放的网络技术,包装自己的文化,并将其不断灌输给我国大学生,各种反华势力也加紧传播批判我国政治制度的反主流文化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同时,网络传播着各种黄赌毒垃圾信息、夸大社会黑暗面的资讯等等。这些正弱化着青年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意识。另外,西方宗教势力通过多种途径夺取大学生的行径也日益嚣张,大学生群体中信仰西方宗教的有增加态势。

此外,还有极少数大学生是社会化的失败者,如马加爵、药家鑫等,他们冲破法律规范和伦理道德的底线,造成一个又一个悲剧,更是给大学生社会化敲响了警钟。

二、加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的意义

以上这些都给大学生社会化及其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和新任务。诚然,大学生自身原因是其社会化发展的首要原因,具有决定意义。但是,加强我国大学生社会化的社会支持体系建设,仍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确引导,能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政治信念和政治理想,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有利于维持我国政治体系和社会的稳定。公民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情感对政治体系的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公民中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情感更是社会形势的晴雨表。大学生是否拥护现存的政治体制,对政治体制的稳定有重要意义。大学生顺利社会化能够使大学生养成健康积极的社会心理,自觉地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自觉地维护国家的国体和政体,能够选择正当合理的方式参与社会和政治,在重大事件中能够与国家号召相统一,并以积极的行为维护社会稳定。第三,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当前,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特别是我国随着改革向纵深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矛盾也不断涌现。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大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才能在他们的头脑里筑起一道抵御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侵蚀的防线,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从而使他们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肩负起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重任。

三、大学生社会化社会支持体系的含义及其构成

我们所研究的加强我国大学生社会化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建设什么性质的大学生社会化社会支持体系。笔者认为,大学生社会化社会支持体系应是以荣辱价值观为导向、以德育为重点、以社会规范为准则、以能力提高为基础、以自我价值实现为目标的社会支持体系,它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开放性和现实性的特点。其二是在哪些方面建设大学生社会化社会支持体系。笔者认为,大学生社会化社会支持体系,应是指大学生与家庭、学校、同辈群体、政府、文化、大众传播媒介、企业及社区等要素所发生的相互作用而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

1.家庭支持系统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是个体成长的摇篮。由于当前我国大学的集体住宿制度,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大学,与父母直接接触减少,但是,不可否认父母会以各种方式灌输给子女一定的人生观、是非观、审美观和价值观,其对子女的个性和人格的形成仍然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家庭其他人的思想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状况、家庭社会状况等都会对大学生社会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2.学校支持系统

学校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在学校生活中,大学生通过接受专门文化知识和专业训练,学到了社会生活的初步规范和初步生存能力,树立了政治信念和理想信仰。此外,在与同学和老师的相互交往中,初步体验了社会生活。因此“在确立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培养其政治态度和政治情感等方面,学校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3.同辈支持系统

同辈群体是指由地位、年龄、兴趣、爱好等方面相仿及关系密切且经常交流的人组成的非正式群体。同辈群体有自己的行为规范、价值准则,即亚文化。同辈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在儿童期就开始,在青春期达到顶峰,它对个体的行为方式和人格发展可以产生强有力的影响。

4.文化支持系统

人类的个体要实现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首先就要获得加入社会生活的资格,而要获得这种资格,他就得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等文化。因此,有人称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个学习文化的过程。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要更加注重学习。人的社会化是传递社会文化的过程,经过这个过程,人类的经验、技能、智慧得以保留和遗传下来,不会因个体的死亡而消失。

5.政府支持系统

政府通过行使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职能为大学生社会化提供最重要、最直接的外部条件,如物质条件、教育条件和资讯条件等。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推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以及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为大学生社会化奠定良好基础。

6.大众传播媒介支持系统

大众传播媒介是指传播信息的各种方式和手段,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在现代社会能够快速有效地让个体分享资讯和经验,也可向人们及时地提供各类社会事件和社会变革的信息,在潜移默化中使人们接受新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等。当今社会最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网络正向大学生展示出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它给大学生的社会化带来了利弊两方面的显著影响。网络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文化知识、更宽广的自主空间和更多的角色实践机会,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垃圾信息和偏离现实的认知。

7.企业支持系统

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注重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此,高校必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等,这是实现和提升大学生社会化的关键一环。高校要十分重视教育基地建设,而企业和社区要积极支持配合。

8.社区支持系统

鼓励和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是党和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大学生到农村、到基层社区去磨练心性,锻炼能力,不仅是提升自身社会化水平的重要渠道,而且也是培养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进步、与农村共发展的价值观的良好途径。

由上可知,大学生社会化社会支持体系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其中每个要素又都构成不同的子系统,发挥着对大学生社会化的独特作用。同时,这个社会支持体系又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它的具体内容及其研究目的和手段会因时、因地、因条件发生变化而变化。只有弄清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把握其发展的具体规律,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化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设。

四、加强大学生社会化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的路径

1.在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上,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社会协同、多方参与的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新格局

第一,高校党委分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应负责大学生社会化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的任务,走“共识、共建、共享”之路。“共识”是前提,是指大学生社会化社会支持体系的各方要充分认识到其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建”是重点,是指在高校党委领导、政府职能部门支持下,社会协同,多方参与,共同为了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而努力。“共享”是目的,是指各方同心协力,共同承担社会义务,共同分享由大学生社会化发展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 "

第二,高校要主动加强和各方的联系,定期召开会议,汇报与研究大学生社会化的情况,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有效支持。

第三,高校应加强家校合作机制的建设。目前高校与家庭的联系太少,大学生在学校里的信息反馈给家长得太少,家长也很少主动反映学生的情况,这不利于家庭和高校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合力的发挥,也不利于来自特殊家庭的大学生及时消除负面思想。高校应主动建立一个学校与家庭、大学生与家庭交流互动的平台,形成合力,及时掌握和疏导大学生的情绪情感。

第四,高校要提供途径和机会让大学生参与学校、学院和班级的决策和管理,强化参与意识,锻炼参与能力。高校要完善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机制,制定政策制度,提供经费支持,落实长效机制。另外,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支持,鼓励大学生通过学生会的自治、学生社团的运营、大学生维权组织的管理、大学生创业实体的实践等途径获得各种认知。

2.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要重视大学生的德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第一,要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深入进行“八荣八耻”教育。既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又注重运用反面典型的警示功能,用正反“两面镜子”教育引导大学生。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使大学生形成独立的社会判断力、强烈的社会意识和提高社会参与水平的重要途径。要大力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要选拔和培养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人员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通过现实生活和网络社群等多个渠道准确把握大学生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和关注热点;要引导教师利用网络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形式,使思政理论数字化、形象化,从而更容易为大学生所喜闻乐见。 3.在文化上,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一,要针对大学生在各个时期发展的特点和需求,举办系列讲座。邀请资深专家学者和企业家讲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文化、科技文化、现代企业文化及校园文化,并结合本地区的特点讲授民营文化和移民文化等,培养和引导大学生树立先进的思想理念和思维方式,自觉提高社会化水平。

第二,要培养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包括对本民族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前景的信心。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要求大学生在对多民族文化兼容并包的同时,珍视和保护本民族的优秀文化。

第三,要加强全球文化意识的培育。民主、公正、平等、自由、人道、秩序等价值观是全球化时代每个个体应该具有的意识和素质。为顺应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要倡导每个大学生都应该以国际间的和平、合作、互助为己任,培养和平意识、合作意识、公平意识、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等等,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地从全球化的角度客观地对待西方文化。

4.在传播媒介上,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促进官民互动空间建设

第一,要加强政府网站、政务微博等渠道的全面建设。各级政府、事业单位和高校都要通过网站、微博等途径加强信息公开速度和公开程度。为达到实效,要配套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方面的立法,以法律形式确定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渠道和范围。

第二,要鼓励或培养体制内“意见领袖”。在政府和高校体制内培养一批有号召力的“意见领袖”,利用网络发布信息,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把握网络话语权。

第三,要鼓励“网络问政”。政府各级机构和高校应通过专门的网络问政、在线交流、网络发言人、网络联络员等途径及时解答和解决人民的问题。

第四,要加强与大学生的网络对话。政府和学校应利用网络实现和大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可让大学生建设管理一些与大学生关注焦点相关的网站、论坛、微博,以拓展大学生利益诉求的网络模式。高校和教育管理部门要建立大学生网络民意反馈和民主参与的网络平台,如设立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领导的留言版、厅长校长邮箱、校生零距离、在线问答等互动平台,使学生对学校和政府的工作有充分了解,在有疑问和困难时,能找到快捷有效的求助途径。政府和高校还要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在有突发舆论事件时,要实行网下事件处理和网上舆论引导双管齐下。高校还应建立一支能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大学生骨干队伍,对网络上消极负面的政治信息实施关注、过滤和澄清,对西方国家对我国大学生的意识形态灌输实行有效抑制。

第五,要整合利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使各种媒体一体化。一方面,要加快传统媒体网络化进程,要在国内或地区内有较大影响力的传统媒介中(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建设配套网站。另一方面,传统媒介要积极关注和回应网络舆论,积极发挥传统媒介特殊公信力的作用,澄清网络舆论和突发事件的真相。<>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试析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兴趣问题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从新中国到新时代心得体会(模板18篇) 热门记者年度工作总结大全(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