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试析社会资本视阈下家庭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试析社会资本视阈下家庭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小编:

"

论文摘要:家庭社会资本是对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资本视阈下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家庭要秉持民主平等的家庭教育理念,要对学生提供适度的经济支持,要形成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要和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家长要积极了解国家有关政策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论文关键词:社会资本 家庭社会资本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影响

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大学生在面临环境变化压力时,调动自身各种资源去满足环境的要求或适应环境的能力,具体包括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社会融入能力、抗挫折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等。

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是全方位衡量学生能否成为社会所需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大学生作为准“社会人”,所具有的社会适应能力应该与生活的外部环境相适应。大学生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目的,有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完善。

一、社会资本为家庭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研究提供了新维度

二、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中的家庭社会资本分析

根据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理论,家庭社会资本理论即以“己”为中心, 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就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地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离中心近的属于“强关系”,离中心远的就属于“弱关系”,而家庭社会资本必然属于“强关系”。首先,家庭社会资本构成维度表现为家庭自然存在的社会地位,如父母的教育程度、职业状况、经济来源、社会交往、朋友多寡、居住环境等,这些因素的差别意味着大学生在资源占有方面也会有差别;其次,家庭社会资本构成维度表现为包括家庭习惯、交往爱好,家庭成员价值观和一定的思想认识,也势必使大学生会因为家庭社会资本存在的差异而受到不同的制约;第三,家庭社会资本构成维度表现为亲友的数量、亲友的关系、亲友的行政级别等。中国社会是人情社会,关系在资源流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关系网络中,网内拥有社会资源丰富的大学生,比起社会资源相对匮乏的大学生,掌控的社会资本更大,调动的资源更充裕,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会更具有优势。

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家庭社会资本,还包括家庭成员间的人际关系,父母的教育方法、性格特点、文化层次和认知水平等。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孩子的人格养成,对大学生的性格形成、个性塑造和心理素质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家庭会直接影响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适应能力。许多研究发现:在民主式、放任式和权威式三种基本的家庭教养类型中,放任式和权威式的家庭教养容易导致大学生出现更多的适应性问题。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境况同样会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二者呈现一定的逆向关系,经济境况较好的家庭提供给子女的生活费等开支如果过度充裕,使学生在求学期间没有任何的经济压力,则这些学生为了生存而主动寻求勤工俭学或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几乎没有,甚至会产生衣食无忧、养尊处优的思想,不利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经济境况不好的家庭给子女提供的学习、生活费用常常捉襟见肘,甚至相当拮据,会逼迫他们为了基本生存而想方设法勤工俭学,这样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大学生成才以及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基本外在环境之一。家庭环境对每个大学生的成长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每一个家庭的自身结构都有其特点,每一个家庭成员都以其不同的文化程度、认知水平、性格特点、社会地位、交往范围等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家庭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学生在社会适应过程中遇到障碍时,父母如果能够按照合理的社会规范引导他们,能够及时采取科学适当的方法帮助他们,那么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将会产生很大的正向激励;相反,如果家庭成员采取忽视甚或漠视的态度,那么可能会导致大学生产生挫折感,消减其融入社会的热情甚或对社会产生抵触。 "

三、社会资本视角下家庭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基本策略

第一,家庭要秉持民主平等的家庭教育理念,为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调查表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状况与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父母对大学生适度体贴关心和理解,大学生本人的适应状况就良好。反之,父母的过分干涉以及过度保护都不利于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勇于放下家长的架子,创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用平等方式与孩子交流,着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与孩子建立健康的情感联系。同时,家长要科学地进行家庭教育,如励志教育、吃苦教育、节约教育、宽容教育等。独生子女家长要注意引导子女加强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学会排解孤独,学会与人相处。

第二,家庭要对学生提供适度的经济支持,为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调查表明,家境宽裕的家庭供给大学生的学习费用和生活费用等开支如果充足过度,使其在大学学习生活期间无任何经济压力问题,那么他们为了生存而主动寻求勤工俭学或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几乎没有,甚至会产生衣食无忧、养尊处优的思想,不利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相反,家境较差的家庭给子女提供的学习、生活费用等有限甚至极其有限,则会促使学生为了基本的学习生活需求而进行力所能及的勤工助学活动,则其社会适应能力、抗挫抗压能力就会相应提高。家庭经济状况与大学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性呈现一定的逆向关系,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要特别引导子女进行正确消费、增强抗挫折的能力;经济条件差的家庭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因此,作为家长要转变经济支持观念,可以提供给大学生必要的生活费、学习资料费等,但不能没有标准和节制,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第三,要形成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环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同样会影响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的社会适应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放任式、权威式和民主式三种基本的家庭教养类型中,放任式和权威式等两种教养类型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更多的社会适应问题。在家长对学生教育上的严厉刻板和生活上的娇宠放纵并行的教养方式影响下,孩子的学业可能很出色,而一旦离开父母,依赖性强、以自我为中心等偏执型心理便暴露无遗。在放任型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常常自我意识过强,规则意识过弱,在情绪和信心的稳定性、亲合力、独立性、社会责任感等非智力因素上处于劣势。从年龄上分析,大学生绝大多数已经成人;从学识上分析,大学生绝大多数已经接近甚至超过父母的水平;从接受新事物能力上分析,大学生绝大多数超过父母。因此,作为学生家长,应该客观分析孩子和自己的差异,认真总结和反省教育方式,虚心学习,充分认识到孩子在大学阶段学习和基础教育阶段的根本区别,发挥家长自身优势,教会学生足够的社会经验,鼓励孩子要勇于和敢于参与各种健康的社会活动,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第四,家庭要积极和学校联动,形成强大的家校教育合力。学校是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常常会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来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以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包括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作为学生家长,必须要主动和学校联系,要了解学校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要积极支持学校开展各种有益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活动,包括学业帮助、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见习实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同时,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明确学习目的,对自己的未来多进行理性思考,引导和激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第五,家长要积极了解国家有关政策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构建良性的家庭舆论保障。大学生来自于家庭,成长于学校,归宿于社会。社会是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的大环境。随着社会日新月异地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国家为了适应社会需要也在不断调整高等教育各种政策。作为家长,必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介质和路径了解国家有关政策和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化盲目为自觉,才能使大学生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家庭舆论保障,才能引导孩子主动寻求社会机会,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论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学生可雇佣性技能的开发研究及启示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