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高校学生社区学习环境构建研究

高校学生社区学习环境构建研究

小编:

摘要:现行以住宿为主导功能的高校学生社区在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保障环境方面依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满足不了构建优势学习环境的需要。对此,在“充分尊重人、与国际接轨和技术信息化”构建原则的导引下,研究提出从四个方面来构建与时俱进的高校学生社区学习环境:其一,重新界定社区边界,扩展原社区边界树立一体化的大社区观念;其二,借鉴企业管理理论,再造学生社区的管理与服务业务流程;其三,强化社区硬件资源,构建完善的优势信息支撑;其四,整合现有师资力量,构建适宜的指导师资队伍。

关键词:学生社区;学习环境;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之类的环境与人的名言与名句,充分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塑造和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大学生是社会的生力军,其整体素质的形成和培养离不开良好的学习环境。因为学生个体素质模式的建构和塑造,有赖于与之相关的各种学习环境的引导、影响、开发和优化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使人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所以,高校应注重对学习环境的构建和利用,创造积极、良好、健康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作为高校学生学习“第二课堂”的学生社区,怎样构建其学习环境就成了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部分先行先试的高校已开始在学生社区管理新模式下,不断探索构建适应大学生主体个性发展的学生社区学习环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一、高校学生社区及学习环境

高校学生社区是在近年来高等教育资源不断整合形势下出现的集高校学生住宿、生活和学习为一体的高校内特有的地理区域。

钟志贤在《论学习环境设计》中认为,学习环境就是促进学习者发展的各种支持性条件的统合。在学校教育中,学习环境主要包括校园、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和教学软件平台、学习工具、各种学习资料等硬件物质条件,以及校风、学风、校园文化等精神因素。

高校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地方,高校的自然环境、物态环境及文化环境等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伴随着高校学分制运用的不断完善与升级,对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管理也逐步形成了“自主、自治”的融合环境发展趋势,从而用社区形式对学生的在校生活与学习进行的管理已悄然出现,学生社区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以住宿功能为主体的宿舍群落,而是集住宿、学习、文明养成、文体娱乐、商业服务和群体活动等为一体的以学生学习和生活为主导的多功能场所。从中可以看出,高校学生社区的学习环境构建成为当前高校学生社区建设中的又一个重点。如何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有利于学生成材的社区学习环境的建设,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二、高校学生社区学习环境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高校学生社区学习环境建设向着“整洁美观、健康高雅、遵纪守法、团结友爱”的育人方向发展。但很多高校学生社区在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保障环境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社区学习场所建设滞后

很多高校在作为传统学习场所的教学楼、办公楼、实验室、图书馆、科研楼等的建设上投入很大,校园整洁漂亮,但在学生社区的建设上相对滞后。而今天已逐步向新的学习功能延伸的高校学生社区有别于过去学生宿舍区单一的住宿功能。因此,以住宿为主导功能高校传统的高层塔式或“回”式结构及大卫大浴公寓楼宇已满足不了高校学生社区综合学习环境构建需要。据调查,由于高校学生人数猛增,大多数高校对紧张的教室资源进行流动性管理,用于学生自习的教室只能是一小部分。同时,图书馆也不可能容纳如此多的学生自由自习。宿舍自然就成为学生自习、自学的首要补充场地资源,大多数学生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以宿舍为基点的“第二课堂”社区度过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现有很多高校学生宿舍及宿舍区设计功能单

一、学习与活动空间少、缺乏学生兴趣场所等都成为了很多高校学生社区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高校决策者的学生社区学习环境建设思维在快速变化的学生培养环境中处于被动的应对或跟随状态,从而造成理念落后、重视不够、规划不当和资金投入不足,以及导致学生社区学习场所不仅缺乏而且无法适应高校学生社区学习环境建设发展趋势及满足新时期大学生群体的多元学习环境需求。

(二)学生社区软件环境差不尽人意

由于目前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模式等尚处探索阶段,学生社区学习环境的综合管理水平跟不上,同时在学生社区中支持学习环境构建的其它诸多软件环境因素差,不尽人意。比如学生社区的信息资源获取,虽然网络、智能手机、纸质载体等工具和渠道看似丰富多彩,但最具对学生学习起核心指导作用的图书馆信息在很多高校学生社区中几乎都是处于“被屏蔽”或使用不顺畅状态。我们都知道,大多数的高校图书馆具有环境优雅、信息资源丰富、资料查阅方便等特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条件。可是,由于高校图书馆之间存在的信息共享壁垒,以及本校图书馆与本校学生社区也存在信息渠道隔阂,学生需要的信息资源除了在本校图书馆可以查阅之外,基本不能通过网络或实体渠道在社区便捷获取图书馆信息,更不要说打破“片区高校图书馆之间存在的信息壁垒”、实现校际学生社区信息资源共享。凡此种种不仅不利于学生社区学习功能跨越时空的有效发挥,而且造成了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上的部分或局部稀缺或闲置局面。这主要是高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意识和行为还未跟上学生社区学习环境发展趋势,导致在学习软环境因素认知、选择、投入、构建方面没有形成氛围和体系,更不要说积累和沉淀成习惯传承与文化了。

(三)高校为学生社区提供的学习环境保障不足

学习环境保障主要从组织保障和资源保障上来看。据调查,高校对于学生社区的管理大多数还停留在原来的宿舍管理阶段,其组织管理基本脱离不了三种形式:传统组织管理形式、准社会化组织管理形式、完全社会化组织管理形式。[1]其人员结构、层次及工作内容都没做根本性改变,提供的也仅限于基本住宿与卫生服务、基本纪律和秩序维护,而安全保卫则由保卫处提供,水电和维修则由后勤部门提供。同时,辅导员的社区教育功能基本流于形式,更不要说专业的深入到学生中引导学习、完善人格、传承文明的各类师资力量发挥有效作用了。这样,就存在两个核心问题:其一是组织层次过多问题。在我国许多高校中,学生社区组织层级过多、管理幅度小、缺乏灵活性等特点,造成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费时费力,且容易失真。众所周知,在当今需要全方位信息联动的时代里,组织层级过多不仅会带来麻烦不断,而且易于形成信息“肠梗塞”,以导致学生管理费用增加的同时管理效益及水平反而下降,使学生、老师和各级管理者怨声频起。另外,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缺点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团队与团队之间的信息是相互独立的,缺乏信息的彼此交融和自由流通,大大降低了学生社区结构的有效性,严重制约了学生社区管理功能的发挥,进而使学校管理及运行效率大打折扣;其二是岗位职责不明确与组织管理理念滞后问题。学生社区组织膨胀,人员冗杂,是很多高校的共同问题,随之而来的就是人多岗少,整个组织缺乏团队协作和合理的分工,这使整个组织运行缓慢,且缺乏竞争力。同时,在学生社区管理岗位中,社区老师和辅导员职责重合而造成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并且存在着大量社区工作者缺乏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意识,社区管理落后,造成学生工作难以有效开展。所以,组织结构与管理保障不足问题成了阻碍学生社区学习环境建设过程中的绊脚石。 此外,高校资源保障方面也主要倾斜教学和科研,学生社区资源保障乏力,其学习环境建设方面投入还不足,缺少学习氛围的支撑。我们都知道,组织取得成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活动的开展,作为高校学生生活与学习载体的学生社区,理应通过学习环境授予学生在适应社会竞争及传承优良习惯中的各层次、各环节知识架构。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在学生社区中,因资源保障不到位,还没有构建起作为支撑创新的学习氛围或环境。

三、高校学生社区学习环境模式构建

学生社区学习环境模式构建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规定学生在社区中学习的指向和意义。目前,在我国高校学生社区尚未成形或基本处于没有的状态下,怎样构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学生社区学习环境模式呢?

(一)构建原则

1.充分尊重人的原则。高校学生社区是高校改革的产物,改革本身就是充分尊重人、规律、关联、实际等而进行的。所以,高校学生社区学习环境的构建也必须体现对人的充分尊重,对高校新的组织结构设置和学生的时代特点、需要类型、兴趣特征等进行多方面综合考虑,真正从人的发展方向构建高校学生社区的学习环境模式。同时,作为学习环境主体的学生既能利用该学习环境平台更好地武装自己、提升竞争力,又能主动发挥“自主、自治”精神,增强该学习环境的融合性、提升成就感。这本身也就是尊重人的体现。

2.与国际接轨的原则。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的教育也越来越面临着国外高校的挑战。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失业增长等都日益具有世界性,当然就决定了我国高校学生社区学习环境构建与国外高校有着一些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3年9月,中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计1979个,在校生总数约55万人。这就更加要求学生社区学习环境模式与国际接轨的必要性。在充分体现我国特有国情的环境体系下,学习国外好的教育经验,构建符合适应社会发展的学生社区学习环境。

3.技术信息化的原则。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及特定情境下,通过或借助老师、同学及其它学习伙伴、学习环境等的帮助或影响,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2]在网络信息时代的今天,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广阔无比的学习空间,为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全面化、多层次的学习环境。无限的教育资源不仅得到了共享,而且其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展示也更大的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高校学生社区学习环境构建中网络技术信息化是必须坚持的原则。

(二)构建对策

1.重新界定社区边界,树立一体化的大社区观念

在开放式国际化高等教育视野下,原有仅限于学生住宿楼为边界的社区边界显然已不能适应“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学学工一体化”目标。因此,“重新界定社区边界、树立大社区观念”也就水到渠成。所谓大社区,即在校园中除了教学楼、科研楼、实验楼、办公楼和图书馆就是社区。大社区由三个层次组成:学生工作、公寓服务、安全稳定等构成基本层;面向学生的学术活动、社团组织与活动、文娱体育类活动等提升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类构成强化层;餐饮、商业网点和维修维护服务类构成保障层。 其中,基本层是核心、是圆心,是实现学生社区基本运行功能的根本基础;强化层在基本层基础上进行学生社区功能扩展,以完善学生社区的各项功能并促使其发挥有效作用,建立起学生社区学习环境,它处于圆心与圆外围间;保障层更大的作用是为学生社区的功能实现、学生学习与生活提供方便、服务,保障基本层、强化层的有效和有序运营,它居于圆的外围。

这一大社区观念的树立,以及学生社区学习环境的构建,必须由校领导作为顶层设计推手。只有校领导的前瞻意识才能带领各级员工解决好传统与现代、个人与集体、经验管理与科学管理之间的矛盾。在学生宿舍向社区化新模式转型发展中必须强化校领导的作用,因为校领导的创新思想、魄力和敏感性等不仅能为学生社区新的学习环境构建提供支持,而且使其在学校战略发展规划、资源配置和工作重心上得以体现。

2.借鉴企业管理理论,再造学生社区的业务流程

企业与高校学生社区同为“组织”,为赢得竞争和发展而不断创新的企业管理方法和理论完全可以为在综合创新方面相对停滞的高校学生社区建设所借鉴。我们都知道,学生只有具备充分的创造知识的学习能力,才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的竞争优势。学生社区如何为这一目标助力呢?那就是借鉴先进的企业管理来构建合适的学生社区学习环境。在“大社区”观念引导下构建高校学生社区学习环境,首先可以借鉴当今非常流行的打造学习型组织来建立学习型社区组织结构模式,建立起合适的、稳定的运行组织与平台,为学习环境构建打好基础。

然后,再借鉴“企业流程再造理论”,对学生社区进行全面的、全新的、透彻的革命性重组和再造,将“大社区”观念中的三个层次各自所属的、运行目标指向分散的团体和机构、资源与信息调整到同一目标――“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上来,实现学生社区及其学习环境运营绩效飞跃性提升。

所谓企业流程再造就是对企业的运营流程、组织结构、文化等进行彻底、急剧地重塑,以达到绩效的飞跃。或者说是对战略、增值营运流程,以及支撑它们的系统、政策、组织、结构的快速、彻底、急剧的重塑,以达到工作流程和生产效率的最优化。[3]在深度分析当今大学生的个性、教育文化背景等基础上,高校借鉴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与方法来重组自身的学生社区组织结构,以及重整学生社区的建设流程、服务流程、管理流程、教育流程和学习环境构建流程等,把学生社区及其学习环境建成在时间、空间上一体化、在核心目标上始终指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高绩效运营机构和优势学习平台。

3.强化社区硬件资源,构建完善的优势信息支撑

在“大社区”观念的三个层次中,最薄弱的当属核心层,它因历史原因造成没有与时俱进的定位而成为短板。而现实迫切要求,高校学生社区的学习环境建设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设施资源。因此,作为核心层的核心的新型学生公寓楼就应该逐步摈弃传统结构模式,紧跟时代进行相对开放式布局和综合功能结构建设,原则上应该是:五层开放式、四人内卫内浴、上床下写字台的空间足够、室前室后视野开阔及网络资源丰富最好临近图书馆。另外,配套公共设施资源也应在方便学生的基础上围绕公寓这个核心多功能化、完善化,以尽可能满足多样性需求。如:在学生社区设立单元阅览室、不熄灯研修室、文体活动室等,造就“第二课堂”硬件资源保障,促进学生的学习交往,建立健全健康人格。 “信息时代”的信息资源丰富多彩,但具体到学生社区学习环境,尤以三方面为要:一是图书馆和学生社区一体化,方便学生图书资源等的获取。实行“中心图书馆和卫星图书馆结合模式”,中心图书馆突出其信息资源获取的全面性、完善性和综合性,卫星图书馆侧重所在区域学生的专业性、便捷性。同时,加大资金投入,购买访问各高校图书馆信息的权限;二是网络信息及规划建设达到“宿舍网络信息获取如图书馆一样便捷与丰富”目标,使学生能足不出户随时随地的学习,最大程度的平衡和利用各项资源;三是有效引导,不仅使各项信息资源发挥最大效能,而且培养学生有效获取和利用各项资源为自己个性化学习服务的能力,甚至构建起信息资源利用与建设相辅相成的全民贡献模式: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互动主要是交流、分享、互助、共同进步,信息使用者与信息管理者的互动主要是完善、更新、共建、同步升级,形成“信息为人人,人人建信息”机制,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共建平台,建设互动、共享、共赢的优势信息支撑的完善学习氛围。

4.整合现有师资力量,构建适宜的指导师资队伍

学生社区学习环境构建,各类师资的参与、规范、引导、释疑、解惑及创新协同必不可少。其实,将现有师资资源有效分成四类和重新定义其职能,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一是社区承担教育、服务和管理的师资队伍。社区主要负责人最好是管理专业或思政专业的教授、副教授,若有企业高管经验的更佳。社区的行政人员必须是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才可胜任学生的教育与管理。生活老师队伍,不仅仅是承担传统宿舍管理员的职能,更要成为行政老师队伍和辅导员老师队伍的教育与管理助手,所以要求中专以上学历。

二是辅导员师资队伍。主要职能是学生行政事务管理和思政教育工作。胜任条件为重点高校本科以上学历、有学生干部经历、较好的政治素质和健康的人格。辅导员老师直接进社区办公,增强与学生的接触互动,和其它师资队伍一道作用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是校团委师资队伍。他们主体为老师引导下的学生干部队伍,他们本身的榜样性、带头性和先进性就会对社区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起到导向或榜样“师资”的作用。同时,以他们为主导建立的社团和开展的各类文娱活动,既是学生的能力展示平台,又是学生的学习平台。

四是专业师资队伍。各学院的党政领导、专业老师和外请专家学者,他们经常进社区指导学生学习、开讲座,甚至指导学生科研、创业等,营造浓厚的知识学习、学术研究、创新竞争的环境氛围。

四、结语

高校学生的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关注的核心,而学习环境与学习效果又有着必然的联系,作为“第二课堂”的学生社区学习环境构建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主体任务之一。因此,对高校学生社区学习环境模式的探索是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实现培养满足社会需要复合人才目标的重要工作。科学、有序的构建学生社区学习环境,能使学生达到自我完善、自我成才的目的,增强学生上岗、上阶梯的个人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主体性,为学生们更好的走向社会做贡献。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析综艺节目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假如我是月亮作文600字精选(6篇) 最新保卫人员岗位承诺 保卫人员安全承诺书(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