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培养创新能力与构建中学英语学习环境

培养创新能力与构建中学英语学习环境

小编:

摘要:阐述创新能力的概念,及在中学英语学习中的表现,分析造成现阶段中学生创新能力缺乏的成因及如何构建一个有利于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英语学习环境。

关键词:创新能力;学习参与性;发展性教学设计

当今社会的竞争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而其根本的立足点,在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英语教育作为中学教育当中主要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方面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当今提倡人性化教育社会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应该成为教育的主旋律。

一、 英语学习中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使人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发明的稳固心理特征。其一般表现是能够提出前人未提出的问题,解决前人未解决的疑惑,创造出前人未创造的知识和技术。就学生而言,运用创新性思维,让学生对现有知识进行改进、加工、革新和创造,产生新的认识,新的方法,得出新的结论,推进对事物的认识。在中学英语中,学生会有以下一些创造性表现:①学习新知识时,通过再现性思维,发现某些知识的新运用,这是认知层面的表现。例如,初中生开始只知“for”的意思是“为了”,在学习中推测出它有“因为”的意思,对“for”有了新的认识。②能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的质疑。由于学习环境的允许,学生们可以通过一些较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学习英语。譬如网络,学生可以借助它对老师讲课内容进行质疑,尽力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再如,能对同学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这都是受教育者具有批判性思想品质和开拓精神的体现。③在学习知识时,能够梳理知识,形成对知识的一种理性认识,寻找一种更好地掌握知识的方法。一些学习有方法的同学,在学习了多种英语时态后,能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出对它们的独特理解,弄懂它们彼此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 造成中学生创新能力缺乏的成因

影响中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老师和分数的权威性。按理来说,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该让学生养成质疑的科学思维方法。但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过程中,必须围绕着老师打转和受到分数的衡量。这当然是受到二千多年中国封建教育制度的影响,我们的传统教育给我们创立了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且老师给学生的评价也仅限于分数的高低。因此,大部分人只能在分数的权威下像木偶样机械地学习,按时按量完成老师的任务。如此,老师的言行就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学生心目中,老师的言语神圣不可违背。在这种思想意识支配下,学生们毫无怀疑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只留下被动的接受性。

(2)课堂教学的强度和容量过大。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上升,普遍追求名校和高学历。却不知,名校之所以成名,靠的是高强度和大容量对学生进行灌输,英语自然也在其列,且随竞争的加剧有愈演愈烈之势。

(3)家庭期望的重压。在中国,顺从父母和家庭意愿的孩子往往被认为是好孩子。相反,当父母发现小孩有点叛逆,就认为是不能成才,想尽办法来扼杀孩子的这种劣根性。可是,他们不知道,也许他们恰恰毁掉了一个栋梁之才。还有父母尽量去控制小孩子整个生活规律,给他们规定时间写作业、弹钢琴、画画、睡觉、起床等。这样一来,家庭与学校形成了一个封闭系统,小孩就没有自己的时间,创新又从何谈起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参与学习不仅仅表现为行为上的参与,更深层次是情感的参与和认知的参与。倘若学生的学习行为属于前者,那么他们的学习肯定是被动、消极的。大量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大多数学校的中学生都是此种类型的。学生花大量的精力在重复性、细节性学习中,并没有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和进行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而是强迫自己做些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导致了学习上高投入、低产出的局面。

三、 构建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

(1)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只能带来疲惫。”大家都知道,中学的英语教育,每堂课都有教学目标。因此,老师在上课之前,既制定行为性目标,又制定发展性目标。而在发展性目标当中,创新意识理所当然是核心。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使课堂教学结构发生变化。例如,初一下册教材单元6中介绍How do you find jazz CD,假如老师上课之前,能准备一下有关的音乐磁带,让其亲身感受jazz music 以及其他的country music等音乐种类,使他们获得听觉效果,感悟真正音乐的真谛,那么,他们就很容易理解所讲的课文。课后,又让他们去尽可能搜集有关的音乐资料,筛选和整理后再在墙报上刊登出来,这就无形中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鉴赏判断力。同时,听音乐也能缓解紧张疲劳状态,为他们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打下了基础。

(2)创设民主气氛,发挥学生主动性。自由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合作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人在压抑、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下,是很难有创新的。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且莫用一些标准答案的口吻去教导学生,要充分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表意见。正确且有创见的观点,要给予赞赏,错误的、陈旧的观点,也不要去奚落。时刻要记住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当中有爱迪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培养了其探索求知情感、意志、信念、动机、需要等非智力因素,真正实现了师生间智力因素,真正实现了师生间知识同步、思维共振、感情共鸣。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焕发出创造的热情,释放出巨大的学习英语的潜能。

(3)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①老师在授课时,要留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老师授课正如吃饭一样,没有一个人愿意吃别人为他嚼好的食物,而咽到肚子里去。老师若把内容分解若干组成部分呈现给学生,学生只凭简单的记忆就会了。但是,学生没有去思考它们的来龙去脉,主观能动性未发挥,未进入深层次探究。剥夺了他们独立自主思考的时间,是不利于独创性的产生的。因此,有经验和为学生着想的老师讲解只提供解决问题必需基本知识,至于解决问题方法和过程留给学生。②老师在课堂提问时,要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人脑处理信息或对其做出反应,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如果在提问后瞬间就要求学生作答,学生是没有思考时间的,除非只是简单背诵书本上的知识,而作出应答性反应。但是,这是无益于培养创新意识的。③给予学生适当的练习。前面提到,一些具有“高瞻远瞩性”的老师给学生做高考题、中考题。由于学生初学某知识点,对这些升学题目势必会感到棘手,这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打消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假如让学生做配套练习,会让他们产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而在此基础上,对于一些善于“攀登”高峰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去探索。

(4)引导学生质疑。老师在授课时,不能简单地把教学目标里规定的内容呈现给学生,而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于无疑处有疑――会提出相关的问题,使得学生们能了解知识点内在结构规律,学会分析问题、综合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们的思维就不会停留在原有知识点上,才有可能变得积极、兴奋地高速运转,进而擦出智慧的火花。

总而言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英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当中也可以为此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包南麟.素质教育大参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谈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