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回归“考”的本质

回归“考”的本质

小编:

摘 要:MOOC的开放性、大规模性和互动性颠覆了人们对于教育的理解,并将成为未来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的重要载体与特征。我国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在定位与定性方面的局限性会因MOOC的冲击表现得更为明显。MOOC时代对于评价与认证的需求将直接改变自学考试的现状。建议借自考综合改革之机,为自考的信息化建设留出空间,重点发挥其“考”的本质,将其定位于中立性评价考试机制,令该制度的评价功能最大程度发挥出来。

关键词:MOOC;自考定位;中立性评价;通约学分;继续教育;终身教育

一、MOOC与MOOC时代的需求

(一) MOOC是什么

近三年,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的出现备受教育界关注,2013年MOOC被《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列为将会在未来5年影响教育的关键趋势之一。MOOC的出现冲击着高等教育,甚至已有人在担心大学将被MOOC取而代之,高等教育似已迈入MOOC时代。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MOOC 的开放性、大规模性和互动性颠覆了人们对于教育的理解。MOOC全称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它萌芽于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后由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两位加拿大学者于2008年提出。2011年,斯坦福大学的MOOC《人工智能入门》吸引了来自190多个国家的16万学习者。2012年,斯坦福大学创建了Coursera和Udacity两个在线学习平台,随后麻省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联手创办了edX,与前两者共同组成MOOC领域的“三驾马车”。这一年被《纽约时报》称为“MOOC之年”。

MOOC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参与性、分散性和终身性的网络学习方式。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参与到课程的学习当中,且无需支付任何费用;注册学生可通过网络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互评学习成果、分享学习材料。MOOC的学习者不必拘泥于校园和学期,不受年龄或是工作的限制,可以自主决定何时来学,学什么以及怎么学,终身性地完善和丰富个体的知识结构。MOOC在设计上反映的是联通主义。根据这一教学论,知识是网络化联结的,学习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学习的掌控权掌握在学习者手里,学习的起点是个人,个人的知识组成了一个个网络,这些网络被编入各种组织和机构,反过来各个组织与机构的知识又回馈给个人网络,供个人继续学习。

(二)MOOC时代将产生广泛的评价与认证需求

1.学习MOOC的理由

为何学习MOOC,这涉及到教育的目的,但就个体而言,学习包含着方方面面的意义,可以简单到只是对某一方面感兴趣或是增长技能。MOOC这种教育模式具有很强的科技依赖性,是互联网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它也很好地迎合了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在信息社会,知识的学习是泛在的,无处不学习,随处皆知识。MOOC提供了一个分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平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从中获得与在知名学府接受教育同样的体验。学习者在MOOC平台上注册信息、挑选课程、跟进学习、参与讨论、接受互评,完结学业。是否在客观上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即无论是谁,怀着怎样的目的去学习,都渴望获得评价或是拿到认证呢?即MOOC会产生存在自我认定的需求。这种评价或认可可以无关学历和学位,仅仅就是一种证明。至于获取这种证明之后,是用来冲抵学分抑或证明资质,则是另一个问题。

2.MOOC与高等教育的兼容性

目前,MOOC在提供认证方面的开放性不大,学分与证书的获取是以单门课程或是单个学校为基础的,学分之间如何通约也是一个问题。MOOC要想真正颠覆高等教育目前的格局,恐怕要仰赖于实现与高等学校教育成果的互认与通约。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有两条路径:

一是从提供MOOC的高校入手,先是本校MOOC与校内课程学分的互认,进而取得该校的学分,学分积累到一定程度,可取得该校的学位。这条路径的好处在于清晰明了,协商成本低,利于维护学校的名望和品质。但问题在于实践中学分壁垒的存在给MOOC学习者在修读计划和攻读学位方面设置了障碍:在MOOC平台上,某一专业的相关课程往往分由若干高校提供,学习者即使修读了该专业的全部课程,拿到各门课程的学分,由于这些学分不可通约,无法获得高校的承认,也就不能取得学位。

二是在MOOC与MOOC提供高校之间建立一个桥梁,即一种中立性的考试评价机制,通过考试的学习者,拿到相应的学分,该学分可与高校学分之间构成某种互认或通约,从而解决由不同高校提供课程,但学习者希望就同一专业取得学位的问题。换言之,学习者在学习MOOC之后,可以参加相关课程的中立性考试,考试由第三方,即独立的专业考试机构提供,考试成绩得到高校的认可,并可转化为校内学分,积累达到获得学位的学分数量后,便可拿到学位。

这两条路径,可以简单描述为:

路径一:

甲校MOOC――甲校学分

乙校MOOC――乙校学分

丙校MOOC――丙校学分

路径二:

甲校MOOC――中立性评价――通约学分

乙校MOOC――中立性评价――通约学分

丙校MOOC――中立性评价――通约学分

二、MOOC对自学考试的冲击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它没有入学门槛,只要按照考试计划参加考试,取得足够学分,就能取得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因此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截至2012年底,参加自学考试学历教育累计有近5871万人,累计培养本、专科毕业生1113万人。2012年,自考共开考本专科821个专业,主考学校644所,社会助学机构1577个,注册学生191万人。从这些数据来看,已过而立之年的自考在“大规模性”(Massive)和“开放性”(Open)上并不输给MOOC,但MOOC的发展步伐之快,不容小觑。以Coursera为例,实时统计显示,其在线课程已达到630门,注册学生达到7021,096人。相较于10天前,课程数量增加了3门,注册学生人数增加了111,019人,也就是说,Coursera每天都有超过一万的新注册学生。以这样的速度,不到13年,MOOC就能达到30多年自考累计学历教育的人次。这还只是Coursera一家的数据,如果算上Udacity和edX,想要从规模上超过自考,应该是近年就能完成的事情。MOOC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学习者遍及全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国际版”的自考,不仅是“没有围墙的大学”,更是“没有国度的大学”。MOOC的学生甚至不需要购买教材,只要连接上互联网,就能够聆听来自世界顶尖大学的课程。如此优质的教育资源,对于我国的自考生而言,诱惑自然巨大,同样是自学,他们为何不选择MOOC呢?通过修读MOOC来完善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知识或是增长工作技能,可谓是“高大上”之选,更何况还是免费的。这是MOOC对自学考试发起冲击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笔者将MOOC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一简要对比,如下表所示:

三、MOOC时代的自考定位

(一)徘徊于“考”与“教”

从专业考试评价机构所发挥的作用来看,高等教育本身在结构上呈现分化的趋势,评价主体与招生主体(教育主体)应该相对独立与分离,评价者不承担教育职能,招生者也不必钻研测量技术。自学考试在这一点上恰恰相反,它既是教育形式,又是考试制度,强调“以考促学”。这种制度设计在高等教育资源极度匮乏的年代,作用巨大,用最少的代价实现了最大的目标,为国家造就了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这种设计的局限性逐渐显现,教育形式兼考试制度令自学考试无法厘清“教育”和“考试”的关系。一边要倡导和落实“教考分离”,一边又要论证“以考促学”和助学的必要性,这其实是做不到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当下,自学考试要想继续承载以考试制度的形式完成高等教育的目标,恐怕需要先回答两个问题,一是还有多大的必要性,二是怎样坚守品质。

考试大纲和统编教材是自学考试制度中个人自学的主要工具,也是国家考试、社会助学的重要依据。其中,大纲属于国家文件性质,命题和助学都以之为据。命题不能超纲,试题的深度与广度不能超过大纲考核知识点以及考核层次方面的要求。遗憾的是,在现实中,教材却变相成为了命题者编制试题的来源,“扒教材”成了命制自考试题的主要方式,从而有了自考即为应试之诘。这样做带来的后果是:一、考生往往死抠教材,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二、考生的学习质量容易受到教材质量的限制。自学考试是否要继续像以往那样编写指定教材,值得进一步商榷。以往自考编写教材是因为制度建立之初,高等教育资源匮乏,学习者找不到可以学习的材料,一本教材就是他可以找到的关于这个领域最权威也是最全面的学习资料了,教材起到的作用就是教育过程的全部。时至今日,已步入信息化时代,不仅纸质材料极大丰富,互联网也提供了一个无限的知识空间,对于知识的学习无处不在。自考教材的权威优势不再明显,单纯的书面阅读似乎已经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二) 回归于“考”:转型为中立性考试,实现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

自考落脚在“考”,奉行“以考促学”,通过考试激励学习,学生通过考试诊断学习效果,及时纠正学习方法,并最终完成学历教育。MOOC落脚于“教”,其特色在于完全免费提供课程,并提供学习互动平台,让学习者以最便捷的方式接触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评价与认证是学习课程之外的一种选择,学习者可以选择只学不考(评价),也可以选择既学又考,并拿到学分与成绩。自学考试与MOOC的差异提醒我们,尽管自学考试的教育模式来自于特殊的历史阶段和需要,方式不是很“现代”,但通过考试获得认证或者学历的做法并没有过时。

自考的价值在哪里?曾经在于补偿教育与补充教育,如今在于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如果仍以目前的势头发展,MOOC将会成为未来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的重要载体与特征。MOOC时代呼唤那种可以提供通约学分的中立性评价考试的出现,而在我国,没有哪种评价机制比自学考试更适合承担这一职责了。无论从影响力和规模上,还是教育资源的积淀上,自考都更适合转变成为更具权威性的中立性考试。MOOC时代,自学考试的优势在于“考”,充分利用好MOOC平台,发挥自考的评价功能,打造权威的中立性考试机制,将成为自考应对MOOC冲击最有力的举措,也是让自考坚守高品质和高标准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中国教育报》2013年2月6日曾刊登过一篇名为《学生热捧国外网络课冲击了谁》的文章,文中的一句话发人深省――“我们是不是还在沿着夕阳工业结构的方向办教育?”自考综合改革是为让老树枝头开新花。该如何让自考与教育的信息化对接,该如何重新定位和定性这项教育制度,该如何让自考更好地服务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都是值得思考的大问题,亟待决策者的高瞻远瞩。让自考回归“考”的本质,究竟是不是个高明的路子,就像MOOC的前途一样,尚不明朗,但至少提醒我们不应该让改革后的自考仍是在“沿着夕阳工业的方向办教育”。

热点推荐

上一篇:不了解自己,就是腐败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机构筹建方案(模板7篇) 2023年幸福园丁心得体会(优质11篇) 推荐公司催款函范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