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让品德教学回归生活

让品德教学回归生活

小编: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因此在品德课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是我们教师时刻不忘的教育宗旨。那么,如何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让品德教学回归生活,进行实际有效地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巧用教材,引发学生活动兴趣

《品德与生活》教材是促进儿童品德与身心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课程遵循了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教材中配有丰富的插图和情景图片,并把儿童放进教材,使“教材中的儿童”和“教室里的儿童”形成一种“我—你”之间的对话。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辨析图中儿童的行为,利用文本中的儿童向现实中的儿童提出问题。通过这种对话,指导学生行为,让学生模仿其正确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教学《坐立走有精神》这课时,我首先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中儿童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接着让学生读读教材中有关坐、立、走的儿歌,相机板书“如钟”“如松”“如风”,让学生讨论怎样做到“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并试着坐一坐、站一站、走一走,形象的图片,直观的手段,切身的体验,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正确的坐、立、行的姿势。然后,还是通过指导学生看图,运用教材中正反两方面的图例引导学生从科学角度深层地了解正确的读书、写字、站立、行走姿势给我们带来的益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坐、立、走”比赛,学生的兴趣高涨,个个做得有模有样,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

美国着名教育家杜威认为:知识与活动不可分离,知行统一,欲知必行。他提出“做种学”,主张通过儿童充分自主的活动丰富经验、通过真经验促进发展。而《品德与生活》课程正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课程。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要积极创造活动的条件和机会,让儿童积极地、实际地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获得新的体验和道德认识。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手拉手交朋友》一课时,我先通过与学生微笑交谈,告诉学生我的姓氏、兴趣、爱好等,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认识了我这位教师;第二步,我让同桌小朋友互相拉拉钩,说说悄悄话,唱唱拍手歌,做做小名片等活动相互认识;第三步,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为载体,播放轻松愉快的歌曲,全体小朋友起立做《网小鱼》的游戏,被捉到的“小鱼”作自我介绍,以此认识更多的同学;最后,让学生按兴趣爱好分组进行活动,促使儿童寻找共同的话题,引发共鸣,进一步深入地认识同学。整堂课,学生至始至终都参与在活动中,从认识教师开始,一步步第扩大认识范围,一步步第较深对同学的了,增强了儿童交往的意识,加深了儿童之间的交往。当然,品德课的活动形式是多样性的,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讨论、搜集信息、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欣赏、讲故事等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获得情感,领悟道理。

三、有效实践,引导学生学会生活

热点推荐

上一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民警因公殉职心得体会(优秀20篇) 2023年学期工作计划安排表(实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