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教育学价值的回归

教育学价值的回归

小编:鲁华祥

教育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教育学是以强化人们对教育的认知程度为目的的,并不断刷新人们的教育理念,且以教育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为理论依据,将教学和教育管理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作为理论选择。简而概之,教育学就是对教育发展规律、教育现象以及在教育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理论科学。[1]

一、教育学是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基础

1.培养教育问题意识。问题是教育研究的起点,也是教育学研究的心脏部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积极地对遇到的部分难以解决和解释的实践或理论问题进行探索,并在不断的探索中所进行的一种思维品质,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问题意识。[2]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是指教育研究人员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向或能力。

通过教育学的学习,学习者建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对于在不断完善的教育实践和发展中的教育理论要积极地加以解释和创新,成为教育领域中最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且研究者本人也有研究欲望与研究热情的问题。[3]诸如,对于我国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的质疑与批判、教育中人的形象设定的困境、教育与人与政治制度的关系厘清的思考,无一不激发我们对当下正接受的教育现实的思考与批判。

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教育学既是规范的学科,也是解释性的学科。教育学对于教育实践的规范作用是以其理论的解释力为前提的。

教育学有着其独特的认识方式,能够超越日常的教育经验而成为一种专门的教育认识活动。其认识方式是以科学的理论形态出现的,就是说,如果有教育问题出现的话,就以科学的理论做出解释说明。我们在这里引用的科学一词是20世纪英国学者卡尔波普尔所提出的科学,且这一概念具有批判理论主义性质。[4]科学的认识方式具体说来就是以质疑的姿态来进行的由旧问题发展到新问题的活动,它不以将问题最终得到解决为目的,而是将问题进行更好的、更加系统的解释说明。

以科学解释教育问题为依据是教育学的重要体现:首先,除了传统理论知识和日常习俗之外,要对教育问题提供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新的理论解释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其次,对教育问题做出科学解释的教育学,应具备专业的概念、语言和符号。再次,教育学其解释必须是一种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解释,而不能是直接感性经验与随意判断的。最后,由于对问题的不同解释,使得不同解释之间进行了理性的、深层的和积极的交流和对话,问题越辩越明,发现最佳的解释方式。

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实践或多或少地包含着实践者的理性思考,并非是纯粹意义上的做。理论是洞察美好事物的方式,是人类表达实践理性的方式,理论是实践不可缺少的。[5]教育实践,作为关于人的实践活动,包含着基本的理性思考,蕴含着一定的理论。因此,教育实践是一种运用技能的行为或过程,同时也是运用判断与反思的价值抉择的目的行动。对教育实践的分析和理解,包含着对其中所蕴含的教育理论的理解和分析;对教育实践的改革创新,也包含着对其理论的重构和修正。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学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教育学奠定了人的素养与价值

西方有一句谚语,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点燃教育的一盏灯,就是重视人的教育。

1.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尔曾在自己的《思想录》中写道,人是一根能思考的苇草。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其核心品质就在于人的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

教育的本体功能就是促进人的发展,通过接受正确的教育,来促进人的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教育学培养人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正是通过教育的本体功能来实现的。

教育的本体功能,就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化和个体的个性化,促进一个自然人成为一个社会人。对差异性的求异过程的尊重,是在其改革、发展和创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继承手段,这就是所谓的个体个性化。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社会实践中促进个体形成的独特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是个体个性化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让人的主体能力和主体意识不断发展,这样就促进了个体差异的产生和不断发展,进而形成了人的创造性和独特性,它让人的个体价值得以实现。也就是说,学生的个性是依靠教育来培养的,并且必须以生命独特性为基础,为个性的发展创造条件。[6]

2.主体性与自身反思。叶澜教授曾说,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可以说是航天技术复杂性的N7倍。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教育活动的复杂性是其教育自身的复杂性,其根源就是作为个体人的复杂性。

人对自我的主观能动性的认识凸显着人的主体意识,突出地表现为人的创造意识。人把自己视为自然界的主体,是指人能主动地、积极地作用于自然界,其中对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的是教育。教育的过程是张扬和激发人的主体意识的过程,是对自我提升的一个过程。人只有通过不断地进行教育,才能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增长自身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进而才能更好地适应和改造世界。教育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使得教育如卡尔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一般,没有终结和最好,只有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育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自我反思是指个体不断地对自己所作所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在思想领域中的追问和审视;自我发展是指在教育上不断追求更高境界的过程,以此来达到超越自己的目的。从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的解释中不难看出,这两者都是需要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完成。教育理论可以帮助人们解除束缚,跨越经验的限制,使人们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和实现自我。

3.和谐的人。教育,点亮人的心灵;教育,照耀人类的未来。爱因斯坦早就说过:学校的目标应该始终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戴安娜王妃也多次对她的长子威廉说,你在成为王子之前,先要成为一个人。人重于才,这是因为人不仅仅是工具,更是目的。

和谐的个人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有机统一,是意识与行为的统一,表现出来的是融入社会,有益于社会。在我国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中的基本价值取向中,既包括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也有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二者相互结合作为我国教育目的确定的理论基础。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主张应根据人的本性发展和自身完善来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人的精神的健全成长、灵魂的提升和德性的卓越发展。

三、科学的教育学

自然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统一。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构建和反映整个世界的不同方面,且二者之间相互关联。科学精神是人们在对整个世界的不断探究中逐渐形成的,重在求真务实,探究万物之理。人文精神是人类对自己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心,重在价值蕴含,追求理想境界。最后要重视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有机培养的时代性要求。[7]

让知识回归生活。教育的本质是让人发现人性的本质,鼓励和激发他们的灵魂与心智。知识原本是人之生命活动的产物,人在进行知识生产时,除了投入智力之外,还投射着自己的生活目标、热情、期待、理想。人们所建构的知识原本就是来自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生活才是第一性的,知识只是生活的工具和手段,生活本身才是目的。

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在教育领域中民主这一概念的重要表现,它包含了民主的教育和教育的民主两个方面,且二者相辅相成。教育的民主是指每个公民都享有受教育的义务和权利;而民主的教育是指让教育具有民主和公平的特点。钱学森之问,不是问大学,而是问社会。教育再好,还需要社会提供发展的空间。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更多的是要问社会,而不要仅仅问大学。杰出的人才是培养出来的吗?很可能是在一种有利的环境中冒出来了的。所以创造环境远比培养更重要。

教育民主化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为:教育平等与参与教育管理的平等。前者是教育民主化的重中之重,而保障教育平等的顺利实现则是后者。20世纪20年代在国际上流行的终身教育,即人人皆学、终身学习的社会。它彻底排除了制度化所产生的不公平因素,其理念符合教育公平的内容。实现教育平等的制度基础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教育问题的复杂性,需要我们营造一个民主的、良性的、有利于教育发展的大环境,大背景。

热点推荐

上一篇: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标准设想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质量获奖感言发言稿(10篇) 2023年历史教师教学经验总结 历史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