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电影《大圣归来》对传统文化的再次解构与回归

电影《大圣归来》对传统文化的再次解构与回归

小编:梁毓明

一、《大圣归来》对传统文化的解构和再创造

(一)人物形象

在传统西游题材中,孙悟空被塑造成一个集人性、动物性和神性三者合一的忠心徒弟形象,《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从个性上摆脱了以往的形象,从《西游记》中的猴子变成了一个更具有时代气息的动画形象。动画孙悟空并不是专属于低幼群体的形象,作品中的美猴王孙悟空是完全从成人角度面向全年龄段塑造的融人性、佛性、魔性为一体,桀骜、悲情却永不服输的东方英雄形象。大圣归来中塑造的东方侠义英雄与西方的超级英雄又略有不同,钢铁侠、蜘蛛侠等超级英雄坚定地承担起了维护世界、打击罪恶的责任,大圣则在拯救世界之前,首先完成了自我的拯救和自身的救赎。这与中国文化中修身、齐家、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思想相契合。它还会说很多当下流行的语言,很不屑地喊小唐僧为小屁孩,还会讲一些诸如有一天,你要是够坚强、勇敢,你就能驾驭它们一类的意味深长的哲理话,《大圣归来》的孙悟空既有传统的精髓,又超越了传统的局限;既有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精神,又有普通人的懊恼、焦虑。因此,更容易与新一代电影观众形成共鸣。可以说,《大圣归来》是对文学经典当代价值实现途径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通过大圣归来中孙悟空这一形象的塑造,让美猴王孙悟空这个形象再次焕发了票房号召力和形象大魅力,也再次印证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将一种文化的形态转变为另一种文化形态,而是应当将固有的文化形态进行延伸性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使其焕发持久的魅力。

我们再来看作品中的第二主角唐僧,传统西游中,唐僧是唐太宗义弟,俗家姓陈,乳名江流儿,法名玄奘,为人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学造诣极高,与孙悟空是师徒关系。《大话西游》虽然保留了唐僧与孙悟空的师徒关系,但是却把唐僧塑造成了一个提倡真善美、遵守三纲五常的传统道德的卫道夫形象。《大圣归来》中唐僧与它们都不同,原著中写到唐僧经过十世轮回才走上取经之路,影片选取了唐僧十世轮回中的第一世,塑造了一个七岁时的小唐僧形象,小唐僧江流儿在一次误打误撞的五行山之行中,无意间解开了孙悟空的封印,从而展开了一段熊孩子江流儿与酷大叔孙悟空之间曲折离奇的故事,也构建了童年唐僧与孙悟空、猪八戒、小白龙之间纯洁的友谊。

(二)故事情节

影片从孙悟空大闹天宫后四百多年说起,讲述了一个传统文化人物孙悟空成为落难英雄之后开启的寻找自我和拯救良善的故事。《大圣归来》将故事情节设置在了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时间维度上,那就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压在五指山下四百多年,五百年时即将遇到他的救命恩人和师傅唐僧。可以说,这个时间点的选择具有独特的使命感,大闹天宫既是孙悟空人生的转折,又是他英雄史诗式人格的奠基。影片以大闹天宫意象式的回忆作为起势和开篇,在传统西游潜在叙事模式的导引下,使得影片的剧情呈现出如离弦之箭的态势,朝着既定的人物和主旨迈进,从而呈现出单线条层层递进的故事情节。

随后镜头转到了一家人的身上,父亲向孩子讲述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此后便是孤儿江流儿与师傅法明相遇并在四季的更迭中相依为命的场景和时光。接下来镜头转到桃花掩映下的长安城,街头艺人用皮影戏讲述大闹天宫的故事。这短暂的宁静被山妖劫持童男童女而打破,江流儿解救了其中一名女孩儿,被山妖追杀躲进了五行山。至此,所有的叙述线条全部在五行山聚拢,一切都在指向核心人物的到来。江流儿在山妖的追逐中,意外地在山洞中解除了孙悟空的封印。孙悟空从碎石堆中爬出后,无论从场面的调度还是从颜色的选择上,占据了观众全部的聚焦视野。孙悟空获得自由后一心想回花果山,但由于封印未解,只能暂时护送江流儿回长安城。途中,猪八戒和白龙马也相继出现,但是或落魄不堪或魔性大发,均已英雄不再。妖王为夺取女孩布下迷局,轻易抓走了女童。悟空深知自己不是妖王的对手不愿再去救女童,江流儿决定只身去救女童。日全食之夜,在江流儿冲进到场之际,悟空也最终战胜了自己与妖王展开了最后一战,完成了自身的救赎。

在剧情上套用了经典的好莱坞模式,好莱坞电影的叙事特点除了体现在善于讲故事之外,还善于将影片故事纳入到广阔的社会背景中,使电影具备更强的真实性和社会性。影片采用了好莱坞的经典情节演绎了东方的经典故事,把众人皆知的神话题材,拍出了温暖社会、拯救世界的侠义情怀,是对传统西游题材的再次成功解构和再创造。

二、《大圣归来》对传统文化的回归

虽然大圣归来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方面对传统西游题材进行了大胆的解构和再创造,但是,从电影对原著人文精神内涵的传承和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上,我们不难看出其对传统文化的回归。

(一)文学经典人文精神内涵的传承

在文学经典的影视化进程中,如何保持文学经典的文学审美价值和人文精神内涵是影视评价中一直以来较为关注的重要问题。影视改编创作应当在整体把握原著文本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原著的精神内涵,从而担当起提升当代人文精神和大众的思想力与审美力的重任。《西游记》主题多样,内涵丰富,在英雄史诗般的叙事模式下,使得唐僧师徒取经受难的过程成为自我修行、自我拯救的过程,他们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抗拒一切困难的意志也具有了英雄史诗般的魅力。《大圣归来》对《西游记》文本进行了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继承了原著的文化基因和人文精神内涵,对故事情节进行了新的拓展和演绎,对孙悟空这一中华传统文化形象进行了再次丰富和重塑,与当代观众的审美习惯和心理诉求产生了共鸣,成功实现了对传统文化和传统资源的现代性开采,是应对好莱坞全球战略的有效策略。中国文艺评论协会会长仲呈祥说:归来的大圣是个符号,归来的是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优秀传统。

(二)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大圣归来》将好莱坞成熟的动画电影制作经验与众多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打造了一部具有中国味道的动画电影。电影中设计了一系列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动画形象,如孙悟空除了具有毛脸雷公嘴、脸上刻有妖纹等富有戏剧化的五官,还披着蜿蜒夸张的红披风,与原著中的形象保持了极大的一致性,反派形象混沌的原型是《山海经》中的混沌巨兽,在电影中汲取了古典戏曲中脸谱元素,加以现代抽象化的变形,被设计成衣袂翻飞的古代书生形象,等等。电影中大量运用了闯将令、小刀会序曲、筝锋、祭天化颜歌等中国传统音乐,并将皮影戏、秦腔、中国武术等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使得电影在整体效果上呈现出东方的神韵。除此之外,影片在3D动画技术中巧妙地融入了东方美学取法大自然的浓墨铺陈,整部影片贯穿多变宏大的场景,间杂丰富细腻的具体景观,如山前江畔的帆船、暴雨将至的石拱桥、市井街头的皮影戏、长安城的建筑和市井百态以及悬空寺般的妖巢等,从大场面到一物一景,都是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成功诠释。

(三)经典叙事结构的回归

《西游记》 寻求受难回归的叙事模式是传统中国思维的产物,具有显著的文化母体性质,能够承受多时代因素的添加,而焕发新的生机。大圣归来讲述了沉寂在五行山下五百年的孙悟空被小和尚江流儿解除封印后,在相依相伴的冒险之旅中找回了初衷,完成自我拯救和救赎的故事。在叙事结构上尝试着用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中国东方的特色语言去讲故事,是对寻求受难回归的叙事主题的再次演绎,充分展现了中国独特的古典美学和人文风格。同时,影片中留白的运用,使得作品更具张力和回味。中国式叙事讲究草灰蛇线、伏延千里,情节之间呈现出断而不断、连而不连、起伏照应的效果,譬如群妖穷追傻丫头的原因,江流儿如何能够紧随大圣的足迹,孙悟空法印的由来,法明如何找到妖王的山洞等,这些细节和支线的描述经过分镜头穿插和剪辑,在情节上留有了空缺,反倒增加了对核心人物的聚焦,体现了一种简洁有力的中国诗学之美。

三、总结

《大圣归来》在传统西游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演绎了一个全新的东方英雄形象自我救赎和舍生取义的故事,是对传统神话故事的继承、改编和创新,也是对传统文化的解构和回归。文学经典在后世的传播和接受中,必然会接受不同时代观念和价值的解读。现代人对《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认同和塑造,归根结底还是为其人性理想和道德情怀所感,体现的是中国古已有之的知己相酬的情节。如果说《大话西游》是对传统西游的极致解构,将永恒的爱情提升到了亘古不变的宿命,那么,《大圣归来》是对传统西游的再次解构和回归,解构的是人物和情节,回归的却是深藏在这之下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价值观。

热点推荐

上一篇:中医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培养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个人优缺点自我评价swot(实用19篇) 最新教师保证书不体罚学生(十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