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志愿者行为的持续性研究

志愿者行为的持续性研究

小编:

【摘 要】志愿者行为在我国发展很快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着持续困难等问题。文章以华东师范大学支教志愿者为例,通过深度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影响志愿者行为的持续性因素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从个体、组织、社会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推动志愿者行动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志愿者行为;支教;持续性

一、志愿者行为的概念界定

目前国内对“志愿者行为”或“志愿者服务”这一词语使用的相当频繁,但却少有人对其进行概念上的界定。团中央相关文件曾指出大学生志愿者行为就是指大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所参与的各项社会服务活动的总和。国外一些学者也对志愿行为做出了自己的阐释。约翰.威尔逊认为志愿者行为是一种通过免费、自愿地贡献自己的时间使得他人、团体或组织获益的行为。根据国内外关于志愿行为的界定并结合华东师范大学志愿组织的相关特征,课题组将志愿者行为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高校组织志愿行为,即在校团委和各院系的领导下,以相关的学生部门及学生社团为单位组织开展的一系列自上而下的校内外志愿者活动。另一类是大学生自发组织的志愿者行为,即由大学生自发兴起、组织,向学校和社会提供带有志愿服务性质的活动。与高校组织的志愿者行为不同,这类志愿者行为往往是自下而上发起和推广的。

二、个体因素:志愿者行为持续性的影响力

(一)个体特征差异

1. 不同专业志愿者参与活动的频率存在差异。通过对华东师范大学各专业支教志愿者的调查,课题组将华东师范大学95个专业大致分为人文、社科、理科、工科及商科五大类,数据分析显示人文类和社科类相关专业的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频率较高,持续性较强,而工科类专业的支教志愿者在活动中出现的概率较低,流失者较多。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当前许多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志愿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为了增强自身的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而人文社科类的许多师范生在参加支教活动过程中能够满足自己这一动机,从而也有利于这两大类的志愿者将自己的行为持续下去。

(二)主观动机差异

志愿者行为产生动机与持续动机存在差异。根据调查显示,当前华东师范大学支教志愿者主要存在13种动机,动机多元化的趋势比较明显。在志愿者行为产生的动机中,接受调查的373位大学生里有67位大学生认为“增加自己的社会见识”是促使自己参加支教活动的主要原因,“帮助有需要的人”则以16%的比重居于第二位。而与志愿者初始志愿行为的动机不同,在持续的志愿者中,“能够继续帮助别人”所占的比重最大,而“对支教感兴趣”和“增强自身的技能”则分别以17%和16%的比重居于第

二、三位。所以将支教志愿者的初始动机与持续动机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在初始动机中利己主义占有主导地位,而在持续动机中利他主义为主要原因。

三、组织因素:志愿者行为持续性的推动力

(一)支教组织的管理方式对志愿者行为持续性的影响

课题组对支教内容安排、支教人员安排、支教时间安排、组织反馈、组织的宣传力度五个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检验,发现在支教流失者与支教持续者对支教内容安排、支教人员安排和支教时间安排的满意度较高,而对组织反馈和组织的宣传力度的满意度较低。根据对志愿者、支教项目负责人的访谈,目前各支教项目在支教内容安排、支教人员安排以及支教时间安排上都是遵循志愿者自由选择原则,因此志愿者对这三个方面比较满意。而在组织反馈方面,目前很多支教组织都对此不重视;在支教宣传力度上也明显不足。因此,志愿者的满意度较低。

(二)支教组织的激励措施对志愿者行为持续性的影响

增强志愿者归属感有利于志愿者行为的持续发展。根据数据分析,支教持续者和支教流失者都认为“组织的重视”对其是否持续支教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也就是说,“组织的重视”对志愿者行为的持续性是有影响的。而根据组织是否重视志愿者的统计发现,持续者中认为比较重视和非常重视的共占40%,流失者中认为比较重视和非常重视的总共仅占20%。可见,志愿者的归属感对志愿者行为有重要影响。

四、社会因素:志愿者行为的认同与持续性的支持

(一)志愿者行为持续性的政策支持:政府的倡导

我国政府还没有对志愿者的活动和志愿者的管理提出一个系统的综合性的政策,尤其是在志愿者的培训、管理和招募方面,更是没有详细的规定。但是,在各具体部门的文件和法规中分别根据各自的工作需要,对于开展志愿者活动作了一些要求。目前社会组织正以一种不可抵挡的势头在国际上迅速发展,而对志愿服务进行立法也是国际上通行的作法。加强政府对志愿活动的政策保障有利于维护志愿者的合法权利,从而使得志愿者行为能够更好地持续下去。

(二)志愿者行为持续性的精神支持:社会公众的评价

目前社会公众对于志愿者活动尤其是支教志愿者活动的评价褒贬不一,而社会公众的评价对于志愿组织的发展、志愿者角色的认同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华东师范大学支教志愿者的调查志愿者普遍认为目前社会公众对于支教活动的态度多数还是给予肯定的,而其中“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奉献的平台”、“促进社会的进步”均以20%的支持率居于首位。只有23%的人认为目前社会公众并不看好支教活动,认为支教活动是一种形式主义,在组织管理等方面均存在很大的问题。

五、增强志愿者行为持续性的对策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目前志愿者活动存在着志愿者参与服务活动功利性强、组织激励方式不合理、组织中志愿者的凝聚力偏低以及项目运作资金短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强引导志愿者服务意识以平衡服务意识与功利意识

在对影响志愿者行为持续性因素进行分析时,课题组发现志愿者在参与支教活动过程中功利化目的愈发明显,而这也会间接影响志愿者服务的质量,所以对于志愿者服务意识的引导就尤为重要。在各支教组织宣传初期,就要让有意向加入组织的志愿者明确组织的目标是以服务他人为主。在活动的过程中,志愿组织可以定期举办各类优秀志愿者经验分享会,让志愿者浸润在前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中,从而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与此同时,志愿者自身也要端正态度,志愿者活动虽然遵循自愿原则,但是志愿者活动也是有责任的,选择参加就要承担责任。

(二)建立志愿者反馈机制以增强志愿者的归属感

在访谈中,课题组发现志愿者们在支教之后往往有很多感想,但是却无人倾诉。因此,支教组织应当建立反馈机制,使得志愿者一方面可以找到抒发感想的平台,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对组织的归属感。支教组着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收集到志愿者们的经验,为支教更好展开打下基础。

(三)增强组织品牌效应以吸引企业和社会组织赞助

整合当前华东师范大学各支教团队的资源,优化现有的活动项目,通过好的项目最大限度的挖掘社会资源位志愿者活动服务。可以通过政府补贴、企业或社会组织的赞助、有爱心的社会实体出资设立华东师范大学的志愿服务专项基金,保障志愿者活动的充足来源,同时鼓励支教团队以“无偿、低偿、有偿”相结合的方式,以服务养服务,从而形成个自我运作、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运行机制,从而减少对学校财政的依赖。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但是,要使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取得实际长远的效果,也必须要志愿者自身和外界一起努力,同心尽力解决好现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共创美好的未来。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谈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废品回收合同优秀 高质量发言稿范文(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