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云上贵州,水做的施秉

云上贵州,水做的施秉

小编:

云上贵州,树是躯体,水是灵魂。来过贵州,如果没有踏足施秉,那就没有触碰到贵州的魂,因为施秉是一座水做的县城。

施秉是国家级舞阳河风景名胜区中心腹地。除了远近闻名、已经是贵州省旅游精品的杉木河漂流外,还有组成该风景名胜区的山如黛、水似锦国画长廊一样的舞阳河,有岭俊俏树挺拔名花贵草众多的云台山,还有林深幽水更潺勾心煽情的黑冲;待开发的原始森林佛顶山、明皇遗迹古佛山、佛教古迹西华山、望尘莫及的金钟山;在这里,以苗族为主占全县人口55.5%的少数民族的文化风情会给你准备一道文化大餐;在这里,你能听到郭子章(明万历贵州巡抚)的吟诵;在这里,你还能走进真正的乡村,去尝那纯正的“绿色食品”;在这里,你能听见林则徐的惊叹,你能目睹诸葛亮的足迹,你能听到张秀眉(苗族头领)的呐喊……总之,这里没有大城市的浮尘和拥挤,这里没有林立大厦下的喧嚣和压抑,这里没有“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淡漠和猜疑……

施秉县城三十年前只有中间东西一条近一公里长、南北一条五百来米的主街道交叉成一个“十字”、两边就是一些破旧不堪的房屋,没有一个县城的样子。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使施秉县城日新月异,到现在真的是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县城街道两边的楼房大都显出生活气息;人行道上走着的人们是那么的悠闲,显得很安祥;宽敞的环东大道不一会就把我们带到了县城中间,这里有一个枝繁叶茂、绿树成荫的街心花园,像街上放了一台空调器,使人感到更加的清新,那街两边的花、的绿,使这条街风情万种。

西北山间窜出来的杉木河在县城面北角拥进了西边山下田坝中跑过来的舞阳河,舞阳河更加充满活力地在鹅卵石滩上打着滚呈一个很大的“S”形冲进县城的怀中,又扑腾着挽起南边羞涩走来的小河,向着东方奔去……

规划三点八平方公里的一个小县城,却有三条河滋润着这方土地上的人们,俗话说“有龙则灵”,“龙”生于水,象征施秉前景无限好……

苗族“刻道”,歌声悠长

“刻道”(kiei dex)系苗语称谓,即“歌棒”或“刻木”。主要流传于施秉县境内的苗族村寨(俗称高坡苗)。

歌棒,通常多采用枫木、犁木或竹制作,共27格,每格以简略的符号记载苗族古老舅权制度下的婚姻文化,它是苗族歌师唱歌时一件必备之宝,又是歌师们在酒席上突然忘记歌词时,悄悄地抚摸一下刻木符号,便能对答如流,不出差错的必备之物,因此,苗家人有“三天三夜”唱不完之说。

这根古老神秘的苗族歌棒,一般以圆型和方型为主,三面刻有符号,每格以横、竖、叉等符号组成苗族刻道歌各段的主要内容。

苗族“刻道”,其历史源远流长。相传古老以前,苗族有两兄妹,哥哥叫细金,妹妹叫细利,细利细金两兄妹开亲,妹妹家女儿长大了,名叫扁金,问哥哥要不要外甥女当儿媳妇,不要的话,好嫁到别人家。细金听后,二话没说,就把外甥女接到家中当儿媳妇。扁金姑 娘来到舅舅家三年整,从来未见到丈夫一面,充当了一个没有丈夫的媳妇,知道受了舅舅家的骗,便想尽各种办法故意让舅舅生气。聪明的扁金,便想法子和舅舅作斗争,舅舅叫她去犁田,她故意把牛轭架在牛颈下,叫她去挑水,她用扁担把水搅得浑浑的才挑回来,叫她去坡上打猪草,她到了坡上就去扯葛麻藤来吊颈,实在没得法,舅舅怕惹出人命,又怕别人说三道四,砍来一根竹子,刻上符号,划成两节叫扁金带一节回娘家去。

扁金回到家后,从衣袖拿出一节竹子给母亲看,细利认不到竹子上刻的是什么东西,认为是“天书”。一天上山去放牛砍柴,一个叫送乜的人看见了,说上面刻的“和舅妈要的一样多”。细利听后气得火冒三丈,第二天清晨就到舅舅家去说理:“要刻刻大点,刻小记不得。”舅舅便请寨上得高望重、儿孙满堂的几个长者去砍枫香树,选最好的一棵,抬到细利家。决定要细利还“娘头礼”。金银三百两,鸡鸭三百只,骡马三百头,样样“三百整”。细利只好把家中值钱的东西便卖一空,银子不足三百两,只好三次撵了三十三头牛去充数,还是不够,讨来讨去;同时,舅舅感到愧对扁金,舅舅软下了心,最后说到今后“富人开亲,一两二钱银子;穷人开亲,一钵酸汤”就行了。从此,苗族婚姻冲破了长期“姑亲舅霸”的舅权制度,走上了幸福自由择偶的婚姻殿堂。

据史料记载,苗族“俗无文字”,交流用竹木刻数等,名为“刻木”。婚嫁是“姑之女定为舅媳。尚无子,必重献于舅,谓之外甥钱。否则,终生不得嫁或招少年往来”(清乾隆《镇远府志》)。“刻标信,犹存古风”(《贵州志略》)。从苗族“刻道”符号的整体内容来看,反映的是苗族母系氏族进渡到父系氏族之后所出现的舅权制度,系统地反映了古代苗族婚姻的历史起源。

苗族“刻道”的内容主要是“刻木歌”。“刻道”是苗族十二路酒歌(“开亲歌”)中的核心,在“开亲歌”中,“刻道”又是最为复杂的部分,这根奇妙的歌棒记载了苗族最古老的文字符号,涵盖了“开亲歌”的基本构架。为此,苗族先人就用刻木记事的方式,把舅权制度索取嫁妆的符号刻在这根长约一尺的木棒上,上面刻着各种外人难以读懂的符号,人们将它比喻为苗族最古老的手提电脑或提纲,以携带方便为佳,长的像竹笛,短的可放进衣袋,作为实物依据和凭证。

“刻道”还是一部苗族原始社会时期婚姻制度的发展史,编年史和一部具有民族生活气息的婚姻史诗。

2006年月,苗族“刻道”被国务院和文化部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独木龙舟,保佑一方

在很古的时候,在黔东南台江县的革一,挨清水江南岸村寨有个叫“够保”(苗名)的老人,只有一个独子,爷崽俩相依为命,靠打鱼为生。在某年农历五月的一个晚上,爷崽俩又在清水江里打鱼,摇船撒网惊动了江里的一条龙,龙很恼怒,窜出江面把船弄翻,够保的小孩落入水中,龙就把小孩拖进龙洞。够保非常悲愤,决心杀恶龙为子报仇。第二天,老人便在脸上、身上涂满锅烟墨,头上戴着一个铁三角,拿着刀,赤条条,下河直闯进龙洞里去,在龙洞里,他看到儿子已被龙咬死,身子被枕在龙头上,龙正鼾然大睡。怒从心头起,仇向胆边生,老人举起刀,疾步上前。急促的脚步声顿时把恶龙惊醒,睁眼一看,“唉呀”一声哀叫,只见一个头上长着三只角(龙从未见过长三只角的东西),大花脸,面目狰狞,身上黑黝黝的怪物闪现在眼前,顿时惊恐呆傻,还未回神,够保老人就狠狠数刀砍向恶龙。恶龙上下翻滚,垂死挣扎、发出“嗡嗡嗡嗡”的呻吟声。后来南岸边的苗寨便叫“方琅”(汉意为“吟寨”)。恶龙临死前上串下跳,翻江倒海,昏天黑地,把“方琅”寨下四、五里河段弄得混浊、黑糊,“吟寨”的下寨的苗寨便叫“欧收”(汉意为“黑水寨”),龙终于死了,沉入河底,流淌三天三夜,到现施秉县界平寨村把往寨(原叫霸王寨,也许此名有点霸气,后人们才叫“把往寨)上的长塘口,恶龙便膨(浮)出水面。把往寨,苗名叫“涌狼巩”(汉意为“龙下颈)。(而以往称此寨叫“霸王寨”是否与龙死首膨浮有关?有待考证。)龙膨出水面后,一路的漂荡,引来了许多鹰、鹞等飞禽食肉动物哄抢吃龙的内脏。飞禽们你争我夺,有的得了一节肠肺便飞到巴拉河的榕山河边慢慢细嚼:有的叼了一块飞到铜鼓塘边细细品味,有的则拖得一点飞到廖洞下游放心享用,龙在漂浮着流淌着,内脏不断被飞禽们掏空,由于没有浮力,便逐渐沉没,在当口,敏捷的鹞子赶快叼得一块到施洞口的场坝上狼吞虎咽,正又往回叼,龙便完全沉没到水底去了,在岸边的苗寨便叫“党涌”,(汉意泽为“沉龙”)即现有的施洞镇的塘龙寨。 古代传说,龙是被玉皇大帝指派分管地方的神灵,以保这一方民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分管这一方的龙被杀死后,就灾害连年,百姓生活异常艰辛。龙也因此经常受到玉皇大帝批评,龙内心也自感惭愧,便托梦给清水江边一带民众说:“我害了够保的独子而被杀,是罪有应得,我愿补过,不过请你们按照我原来的样子,用一根树木做出船来,在我死的这个月划上几天,保你这一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各寨老们便集中商议,砍来树子统一做成龙舟样,按龙膨出(注:浮出)水面到沉没的顺序,又考虑到农事等因素,议定每年农历的五月二十四日先集中在平寨划,二十五日又集中在施洞“党涌”划。二十六日分龙,按照那些食肉的飞禽们抢吃龙的肠肝肚肺先后散落的地方,在榕山、铜鼓塘两地分开划,二十七日到廖洞,最后二十八日结束在施洞口。

寨老们又议定,要求每个寨子做出的新龙舟,不管水路多远,当年必须上平寨来划祭龙求雨,以后就可根据各寨人力、物力自己安排决定来不来平寨划了。敲打的“龙锣”“咚嗡嗡”响声越悠扬越好听,就越像龙吟声。至于鼓,则表示节奏而已。正因为这个缘故,现在在这一地方的人们都说。“龙灯要鞭炮,龙舟听锣(龙)音。”划独木龙舟这个原始、古朴的传统节日,每年吸引着台江、施秉、凯里、黄平、镇远、剑河等县周边几万民众,自发聚集过来看热闹。划龙舟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形成了在黔东南地区一道亮丽的民族风景线。划独木龙舟,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民族风俗。在当今开放的中国,越来越吸引着国人和外国游客们前来观光旅游。

“泼水龙”,天人合一

施秉,有一种泼水狂欢活动――玩水龙。

届时,只见色彩斑澜的水龙游街串巷,边行边舞。沿街的群众有的用盆,有的用瓢,有的用桶装满水后向水龙泼去,有的直接用家里的水管直接喷冲到“龙头龙身”,水龙则在“大雨”中盘绕腾挪,上下翻飞,水泼得越猛,水龙舞得越矫健。开始是人泼龙,到了后来,就成了人泼人,大家泼水狂欢,水龙所过之处,也变成了“水街”。

水龙,又名青龙,是施秉县城关地区曾盛行的求雨祭祀活动。每逢天旱,当地群众便自发组织起来举行,整个活动时间为1至3天,走街串巷的舞龙,龙到之处,每家每户用木盆、木瓢舀水泼龙。

龙扎好后,先由一位敲锣的人,在头一天沿街串巷地喊:“家家户户水缸装满水,明天青龙来时,用水泼龙。”出龙前,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摆上供品,焚烧香纸,向天神、龙王祭祀,“天地自然,秽气消散……水龙神,水龙神,你把三灾八难带入海中,彻底埋藏,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随后,玩龙的队伍便可出发了,出发时一路敲打铜锣作为前导,水龙跟随其后,边舞边走,街道两旁的住户用瓢、盆盛水泼向龙身,以龙头为重点泼水对象,男女老少都可参与泼水,其景其情,热闹非凡,具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因此,水龙所到之处,特别深受群众欢迎。

施秉玩水龙已有上千年历史。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年久旱无雨,太阳像火一样晒得百花凋谢,五谷不长。人们想尽了各种方法,而老天爷根本没下一滴雨,人们只好听天由命了。一天晚上,一位神仙托梦给一位叫宝公的老人说:“龙、人和狗是亲兄弟,人是老大,龙是老二,狗是老三。兄弟仨长大后,分家时龙得到的家产极少,于是负气出走。后来,龙成为了掌管风雨的神,可只要一想起分家的事就很生气,于是故意不下雨,让天干使人得不到好收成。你们如果想得雨,就扎一条水龙,抬上狗,敲锣打鼓上街舞一趟,还要边舞边泼水,一直把龙舞到河边,让龙知道你们心里还有他这个兄弟,这样他就会降雨了。”宝公喜获此言,立即去和寨老们一商量,大家都很赞成扎一条水龙来舞。于是,群众编扎水龙,热热闹闹地舞上街,一直舞到河边做完祭祀仪式才回家。果然,龙见到人舞着水龙,抬着狗来到河边,念及弟兄之情,降下甘霖,解除了人间的旱情。从那以后,每逢五黄六月久旱无雨,群众就择定吉日玩水龙求雨,舞龙的队伍所到之处,街道两侧的居民就用水泼龙,舞龙结束后将水龙投入舞阳河任其自行沉入水中。群众都说泼水龙的水是“吉祥水”,水泼得越多,则表示吉祥如意,兴旺发达,当年就一定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如果谁要有幸被泼上吉祥水,就会事业发达,财运兴隆。

而今,国泰民安,人民丰衣足食,玩水龙已不再是为了祭祀求雨,而成了当地的泼水狂欢活动。

热点推荐

上一篇:众说五月五 多彩贵州,别样端午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造纸心得体会(汇总13篇) 一二九运动的心得体会(十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