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论以就业为导向的双证书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

浅论以就业为导向的双证书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

小编:

"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就业导向;双证书;教育模式

论文摘要:经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以就业为导向的双证书教育模式是目前高职教育较为合理的运行模式。其内涵主要是将国家职业标准的全部技能要求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实现职业教育院校教学体系与职业技能评价体系之间的无缝链接,使学生毕业时既能获得学历文凭又能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教育管理部门和各级职业学校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的就业教育思路。许多高职院校结合示范校建设、精品课程改革等项目.努力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定位。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将高职培养目标从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几年来,高职院校、研究机构和管理部门充分认识到,高职教育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成为一种被社会广泛认可的高等教育类型。就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办学理念.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出一种工学结合的新的培养模式.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的双证书教育模式”经过有关专家、学者多年来的研究.并在上海、福建以及全国各地有关院校进行了大量实践,应该是高职教育较为合理的运行模式。

一、双证书教育模式的概念

以就业为导向的双证书教育模式是在保持高职教育教学体系框架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将国家职业标准的全部技能要求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实现职业教育院校教学体系与职业技能评价体系之间的无缝链接,使学生毕业时既能获得学历文凭又能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双证书教育模式的政策支持

(1)完善或新建职业技能鉴定所(站1,帮助试点职业院校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2)对试点职业院校专业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相符合的,其毕业生理论课考试成绩合格者,可视为鉴定理论考核合格,只进行操作技能考核。

(3)对认定试点职业院校主体专业毕业生直接核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进行企业人力资源师、电子商务师等知识技能型人才评价试点,组织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探索开发并推广职业资格认证,推进职业院校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结合。

为保证试点顺利进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依托中国劳动力市场网(www.1m.gov.cn)和国家职业资格工作网(www.nvq.net.cn),建立试点职业院校信息网络,加强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持;依托上海进行高校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试点,组织专家论证并系统总结后.在全国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2、2006年,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高等职业教育:

(1)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要针对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要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使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以上。

(2)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茸;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3)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狠抓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双证书教育模式研究分析

总结上海、福建试点经验以及其它高职院校的具体做法,可以概括出以下几个双证书教育模式研究的基本问题。

1、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

(1)学科定位。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一种以掌握职业、技能、工艺、知识等为目的的就业教育体系。谋生是其最直接、最功利的目的,相当于将企业的徒工培训工作前移到高职院校来规模化开展,为学生到企业应聘工作时提供一种入职时的定级依据(不是入职后的晋级)。这一类型与高中、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的不断分层选拔的精英金字塔不同,而是从前者中分离出的相当于高中层次的职高、技校和中专,相当于大专层次的高职,相当于本科层次的应用型本科。

(2)技能定位。职高、技校和中专都属于基本操作型技能教育层次,其等级为全部达到国家职业标准五级,成绩优秀者能达到四级。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以培养面向生产一线、服务一线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使命,属于熟练操作型技能教育层次,综合进行岗位技能、工种技能与职业技能教育.其等级为全部达到国家职业标准四级,成绩优秀者能达到三级。应用型本科则属于应用型技能教育层次。

2、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1)高职院校目前基本是宽专业教学,这才能满足人才素质教育与将来发展需要,但这种安排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差距太大,中间需要一个桥梁,才能实现宽专业与企业具体要求之间的平稳过渡。

(2)高职院校学生能力结构特点是有相对完善的知识结构,教学特点是有较好的、较全面的教学资源、教学设备和师资等,较掌握行业前沿发展新技术.弱点在于高职知识与技能.和企业、行业的现实需要结合较松散。在把国家职业标准和行业、企业岗位规范引入高职院校教育时,对职业技能要进行扁平化处理,即。动手能力要求不能太高,要比标准或规范稍做降低,考录到高职学校、学生现实条件不可能完全达到企业工作现场实际产品一线岗位的训练效果.因此不能简单地放入国家职业标准的内容。

(3)要使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突出实验、实训、实习、实现的要求,应由相关行业组织牵头,综合考虑行业、企业、院校需要制定可行方案,以贴近企业要求。对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按照学校评价一部分(以理论知识考试为主)、社会评价一部分(以综合操作技能考核为主,由劳动部门参与,对国家职业标准加以扁平化处理后融入教学过程,同时配以相应证书)、企业评价一部分(主要是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合作精神)的有机结合进行评价。

(4)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与职业技能评价体系之间具有本质的差异,要实现两者之间的完美结合,需要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国家职业标准的适应性处理、职业资格证书的选择配套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处理。"

3、高职院校双证书教育模式的实质

高职院校双证书教育模式是把企业对新员工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评测、业绩评价、操作技能考核和理论知识考试的要求,通过教学过程和考试环节来实现,促进高职院校培养与企业实际生产要求相结合,并且实现教学成本较低、教学效果较好、教学质量较高,其核心实质是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的需要为依据,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来组织课程,规范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开发、课程结构、教学师资、教学指导以及教学活动分析过程,形成一个以任务履行为主体的职业技能课程体系。

4、高职院校双证书教育模式分析

高职院校双证书教育模式目前有三种主要形式:

(1)第一种形式是在高职院校完善或新建职业技能鉴定所(站),使学生完成课堂学习的内容后,能够方便地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这种形式在学校扩大职业技能鉴定的范围,学生参加非本专业教学内容的职业技能鉴定时,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如秘书专业的学生参加IT类职业技能鉴定或IT类专业的学生参加秘书职业技能鉴定时,只有采用这种形式才能确保质量。因此,对于那些本专业没有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还想获得其它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来说.他们选择参加的这种院校职业技能鉴定形式和社会化鉴定的形式几乎一致,同样需要参加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当然,时间安排上可以适应院校教学要求略做调整。

(2)第二种形式是对高职院校某些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相符合的专业,其毕业生理论课考试成绩合格者.可视为鉴定理论考试合格,只进行操作技能考核,即是俗称的“单免”。这种形式的特点是将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进行比对,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相符合的,学生毕业时理论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即可直接参加操作技能考核。实际上是一种在院校教学体系与职业技能评价体系之间进行“物理学”结合的形式,好处是保持了两个体系各自的独立性,只对两个体系重合的部分进行简化处理,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明了,充分发挥了院校教学体系在理论教学方面的优势和职业技能评价体系在操作技能方面的优势,适合于大多数专业使用。

(3)第三种形式是对认定的高职院校主体专业的毕业生直接核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即是俗称的“双免直通车”。这种形式的特点是在高职院校主体专业教学内容中融入对应职业国家职业标准的全部技能要求,把专业所对应的职业标准,按照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解成工作能力,分解完以后再组成课程,形成一种课程改革标准。这是一种在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与职业技能评价体系之间进行“生物学”有机结合的形式,好处是在高职院校教学体系基础上,实现两者水乳交融,有助于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因此,成为双证书教育模式的主要选择形式,本文所称的双证书教育模式。主要即指这种形式。

5、双证书教育模式的实施方案

目前实际形成的两种实施方案:

(1)执行完整的教育培训方案

本方案的特点是由权威机构组织技术、教育、职业和管理专家,根据教育部专业目录编制一套融入国家职业标准全部技能要求且满足双证书教育模式需要的教育培训方案,该方案包括专业教学计划、实训计划、考试计划、三门核心双证课程和2门辅助双证课程的配套教学资源、其它配套教材等。这种实施方案的最大优点是适应大多数高职院校需要,院校直接就可据此组织教学活动。

(2)高技能人才包方案

高技能人才包是一种有机整合三级(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全部技能点的课程学习体系。用于全面提升学习者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与工作经验。使学习者达到高技能人才标准的要求。高技能人才包根据用人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中核心能力测评、工作成果业绩评价、生产现场能力考核和理论知识考试四大要素,结合职业教育培训活动中的课程与实训环节,以5门课程形式覆盖国家职业标准三级(高级)全部基础知识、职业功能和技能要求,以适应职业教育培训需要。本方案的特点是由权威机构组织专家采集各职业的龙头企业员工内训资料,整合成具有鲜明企业特色的分职业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包,一个职业一个包,由高职院校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职业人教育培养特点,以精品课程形式进行学分当量替换,实现全包内容与课程对应置换,使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完成高技能人才培训,获得三级职业资格证书。这种实施方案最大优点是充分体现了企业的需求,学生技能具备企业特色.因而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但这种方案需要高职院校具备更强的实力,通常适用于示范院校的拳头专业使用。

6、双证书教育模式的发展意义

(1)探索我国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新模式。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源于企业生产制度,是企业用工和企业劳动组织的需要,也是指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推动就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从国家层面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职业资格证书是反映劳动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职业资格证书与企业岗位具体要求密切结合,更多地反映了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规范.以及劳动者从事这种职业所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在职业院校推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并重的双证书制度,为克服和改变上述缺陷,建立起更为完善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铺平道路。将学校教学计划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有机结合起来,用职业标准推动学校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新的课程系统中嵌入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这既是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初衷,也是贯彻落实双证书制度的关键。

(2)促进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实践工作。高职课程开发领域本来就缺少成熟的技术方法,许多院校在进行课程改革时使用的各种模式和方法缺乏更大范围和更长时间的实践检验,难以进行标准化处理和规范化运作。推广双证书教育模式,可以更好地克服高职学科课程体系的惯性影响。提高高职教师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经验。"

(3)提供教学内容质量保障机制。一些高职院校进行的改革活动,由于投入不足,配套资源条件一般难以满足,存在多种缺陷,难以得到推广,不能提高整个高职专业课程建设的职业针对性.无法起到引领教学改革方向的作用。由权威机构组织专家制定双证书教育模式.可以提供一个能被大多数高职院校接受的、“标准参照型”的课程资源建设规范,从而为体现整个专业课程的职业性,大幅度、大面积地提升为数众多的高职院校一般课程质量提供基本的质量保障。

(4)建立课程开发组织管理推广机制。目前,各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对高职课程开发组织管理机制的研究.缺乏对外部教学资源引入高职教学中遴选标准的研究,尤其缺乏对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推进策略的研究。这些研究的缺乏导致课程改革的组织管理工作缺乏技术性规范,企业、行业和劳动部门的参与程度普遍不高,课程的职业特点无法保证。组织管理机制的缺乏还造成了许多课改研究以学校为单位重复进行,没有充分发挥专门的高职教育研究组织的作用,导致研究经费和资源的使用效率不高。双证书教育模式提供了破解上述难题的可行技术方法,通过引导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从技术层面探索了采用课程改革的方式,推进职业院校“双证书”工作,落实“双对照”(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对照)、“双结合”(学校教学考试与职业资格培训鉴定相结合),便于职业院校毕业生获得“双证书”(学历证书和有关的一系列职业资格证书)的解决方法。进一步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为职业院校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提供更好教学技术支持,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促进高职业学生就业率提升。

(5)将业内优秀的技能培训资源、主流技术及其应用引入职业院校教学体系中。通过推广双证书教育模式,将院校教育的专业课程内容与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相融合,以本专业所涉及的相关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强化项目引导、案例操作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和训练紧密结合,与就业岗位相衔接,更加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岗位操作经验,继续探索改革实训课程的评价方法来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

四、双证书教育模式实践分析

要落实双证书教育模式,高职院校应该在工作过程中实现规范化操作,确保教学质量,具体的要求有:

1、确定项目范围

在开设专业前做好预备工作,包括:

(1)做相应的社会需求分析。分析判断所在服务范围、区域的专业总需求人数及持续时间,确定专业规模和投入及后续工作,明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进行就业岗位分析,确认就业市场需要的核心职业技能。

(2)构架培养方案框架体系。根据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确定专业核心知识与技能,专业核心知识与技能确定后,即能考虑配套知识与技能,以及辅助知识与技能.形成三三个层次,也即专业f职业)技能层、专业基础层和基础层。根据这些分层,即可明确职业面向与所需职业资格证书,选择使用合适的双证书教育模式实施方案,完成相应的知识、能力结构框图,构架培养方案框架体系。

(3)确定培养模式与教学方式。根据双证书教育模式实施方案.确定相应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同时通过设立选修课、学生兴趣小组、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掌握本专业的各个应用方向。

(4)生成教学计划。根据双证书教育模式实施方案,生成教学计划、实训计划、考试计划,编制教学大纲,选择教材和教学资料。

2、申报双证书教育实施计划

根据教育和劳动部门规定,申报双证书教育须接受相关机构审查,经审核后按计划实施双证书教育模式。

3、落实配套措施

(1)编制教学大纲,选择教材和教学资料。

(2)落实师资队伍培养方案。

(3)落实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在落实配套措施时应考虑梯队建设与梯次发展。及更新换代等可持续发展问题。"

4、工作流程

(1)学生入学后,高职院校根据已审批的实施方案填报实施专业、学生认证计划.由项目服务机构统一审核汇总后,分别报送教育部门与劳动部门。

(2)高职院校执行认证计划,并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通过项目服务机构报备,地方劳动部门负责对认证过程进行监督指导。

(3)每门课程考试结束后,高职院校向项目服务机构上报相关信息,办理课程成绩确认手续。

(4)全部课程考完后,高职院校通过项目服务机构向当地劳动部门提出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申请。劳动部门审核后,在指定工作日内为合格者办理并发放职业资格证书,以保证学生在拿到学历文凭的同时拿到职业资格证书。

一个科学、合理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双证书教育模式,其目标是:以职业生涯为基础明确专业定位;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标准;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社会化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考强化技能训练。其最重要的特征是:任务引领、结果驱动、突出能力、强调实用。

当然,我们目前对双证书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我们热诚地欢迎有更多的高职院校和专家、学者参加我们的课题研究、专题研讨和实践活动,共同把高职院校双证书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做得更好。

热点推荐

上一篇:中国农民的负担问题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形容工作报告内容精彩的词语 对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