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小编:李晓莹

1 引言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操作方法是各专业人才立足社会的必要条件。《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的入门级课程,但以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该课程教学存在与就业能力不匹配的问题。从就业形势来看,高职院校学生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工作能力欠缺、工作效率低下的局面。

从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模式来看,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灌输的同时,也接受各科目的实训教育。但实训内容过于形式化,远离社会实践。这就从客观上决定了他们不可能理解该课程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无从检验学校传授的操作技能能否足以应对工作,甚至无法体验到企业需要的个人对工作的服从态度,没有实际场所进行工作中的协作交流,更加无从谈起自我提升工作能力和规划职业发展。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程,可以作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一个着手点,构建能够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有价值的教学模式,确保能够学之有用、学以致用。

2 教学目标设置

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呈现出重理论轻实践、重原理轻应用的特点,教学模式大多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较少。在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大多与本科院校相似。高职教育应该从教学的目标导向上与本科层次的教育进行区分,明确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重要地位。要体现就业教育的精神,就得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以改革为手段的原则。

2.1 以市场为导向

高职毕业生面向就业人才市场,市场就是教育成果的试金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才能克服传统的以行政思路为导向、以学者思维为导向的脱离实际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下,才能培养对企业真正有用的人才。

市场需求不是固定不变的。特别是在当前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这就要求高校的教学工作者们保持与市场的紧密联系,教授的知识点与企业工作保持紧密接轨。只有将企业人士请进来,让高职院校的教师与学生走出去,才能达到与市场无缝连接的良好状态。

2.2 以改革为手段

当前的课程教学模式是经过较长时间的讨论与论证的,具有一定的严谨性与价值,但是,同时又呈现出一定程度上与市场的脱离性。我们只有在继承当前教学模式的优点同时对不足之处进行与市场接轨的改革,才能保持毕业生匹配市场需求。《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IT领域的技能课程,IT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技不断应用于企业生产,必然导致对掌握该技能的人才需求不断变化。这个变化会导致课程教学的不断被动脱轨。因此,要坚持对课程体系不断的改革,在这种改革的动态之中来保持教学模式与企业对人才技能需求的一致。因此,改革是高职院校教育的手段和法宝,必须长期坚持。

3 教材建设

当前大部分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普遍偏重理论教学,对原理和基本应用有系统性的说明,但是与工作实践结合很少。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和工具,根据高职培养就业技能的办学方向和教学目标,有必要对当前传统的教材进行重新修订做出紧贴市场需求,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的优质教材。

第一,教材的开发需要配合教学的环境一起进行。将教学环境主要安排在计算机实训室,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参与教材的编写,是增强教材实践性的好办法。在教材的编写上,可使用情景模拟的方法进行章节划分,开发出模拟实际工作的项目化教材,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第二,对教材内容的选取要详略得当,丰富对工作流程有帮助的教学内容。缩减那些空洞而没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使学生将有限的学习精力投入到更有价值的学习中去。

第三,教材知识点的选取应紧贴市场,反映当前主流的办公软件和操作方法,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创造先机。

4 课堂模式改革

高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在讲台上作操作示范和解说,学生参与双向交流和实际操作机会较少。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来说,高效的课堂模式就是要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程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根据以上原则,可以通过四步教学法创造高效的课堂模式。

第一步:布置项目情景,学生自主思考和预习。学生自学是通过自己学习教材和参考书来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它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读书习惯,扩展知识面必不可少的途径。自学时阅读教材,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由调整学习速度,实现个别教学。在这一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布置的任务要由浅入深,抓住关键,突出重、难点,与工作项目紧密结合,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能力。

第二步:学生当众演示,教师全面辅导。学生自由学习了十几分钟后,教师就可鼓励学生当众演示。借助计算机屏幕向其他同学做示范性表演,借助演示,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在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教学上,此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学生演示时,教师应适时地提出共性问题或自己先行设计的题目,让演示同学操作解答。如果该同学不能解决,教师可以发动其他同学讨论后解答。演示完后,教师要归纳总结,做出明确结论。

第三步:学生消化吸收,教师巡回辅导。演示结束后,根据学生的掌握反馈情况,教师应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练习。通过练习不但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克服困难的意志、一丝不苟的作风及审美能力。而且对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的激发,科学思维的培养,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做作业时不能不管不问。注意做好两极学生的帮扶工作。

第四步:学生最后总结回顾,教师布置作业。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做最后的知识性回顾,使知识能系统地留在学生们的脑海中。然后,教师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真正使学生做到既会做又会说。

综上分析,在这四步教学中,少了教师填鸭式的讲解,多了教师重点的指引;少了学生机械式的学习,多了随心所欲的操作。四步教学法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兴趣,激发了思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整堂课的教学效率。

5 教学方法建设

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到课堂教学能否落到实处的重要因素。以往的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以老师讲述,学生被动接受为主,俗称填鸭式的教育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难以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难以克服课堂的单调乏味,因此被广泛诟病。

现在流行的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基于工作流程的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教学方法都能比较好的克服填鸭式教学的缺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这些教学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将企业的工作项目和课堂进行结合,引导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索式的学习。

在教学条件设施不能达到的情况下,如计算机实训室不足,也可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比如多媒体、实物演示等,也能起到部分作用。

6 师资建设

有实战经验的教师才能保证面向就业的教学模式的作用能够发挥出来。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发起点,教师水平一般决定了教学水平的上限。只有不断提高师资水平,才能有学生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而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师,许多人是从学校出来,又迈进学校工作。缺少了一个通过生产实践检验提升自己知识的过程,这就使得他们对于课本上的知识停留在纸面上理解,其教学也只能是贫乏空洞的。

要建设一只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以选择。一是从企业招聘有经验的技能人才。二是将有潜力、精力充沛的年轻教师派到企业进行锻炼和提升,培养一批双师型人才。三是聘请企业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校企长期合作。

7 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

学生是教学的直接对象,是体现教学效果的最终环节。学生的学习意愿对课程的作用有直接影响。因此,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促使学生认真学习课程。

一方面,我们要在课程中引入项目案例分析、就业指导这样的章节,促使学生尽早进入就业氛围之中,使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加深对专业就业及发展的理解。另一方面,在课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计算机领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计算机课程的热爱和提升自我计算机技能的意愿。

8 小结

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高职教育义不容辞的任务,高职院校在学生、学校、行业三个方面要密切合作。《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程,高职院校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是满足各行各业人才需求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要顺应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需求,强化实践教学,以培养就业能力为主导,构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面向行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人才。

热点推荐

上一篇: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现代爱国名人的故事 现代爱国人物事迹简短7篇(优秀) 台灯设计心得体会报告(实用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