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探究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探究

小编: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渗透,高职高专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在探寻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移动终端设备为媒介,翻转课堂模式为契合,探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团体合作、自主探究、及时反馈、实时评价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促进新时代高职高专课堂教学新格局的形成。

关键词:“互联网+”;翻转课堂;微课;教学设计

随着新时代万众创新思想的推广,高校教学模式也在摸索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教师们不再一味的对学生的层次和接受能力进行抱怨,而是在不断寻求新的教学模式来适应学生的培养需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面对普通高校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程,在我们当前所处的信息化时代,熟练的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对培养学生较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试图从基于“互联网+”教学下的教学设计改革方面,对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和总结。

一、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概述

首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普遍表现为理论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接受能力较差,据调查,在高中阶段,他们所在学校约有百分之四十的比例是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并讲解了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大约百分之四十是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是没有讲解具体内容,由学生自已上机操作;另外大约百分之二十没有实际开设信息技术课或者是形同虚设。因此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参差不齐的。而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学生们也很少使用电脑,他们的家庭配备电脑的比例也不到百分之五十,这使得学生很难在课余时间使用电脑进行自主学习或练习计算机操作,而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形成离不开大量的针对性训练,由于不能及时对新学技能操作进行巩固,导致不少学生边学边忘,难以实现持续学习,这些无疑都给本课程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其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实践案例也不少,而课时又较少,任课教师必须抓时抢刻的讲解知识,还要空出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操作和答疑。同时任课教师的教学任务也较繁重,往往一个学期要教授多个平行班,不停的讲解重复的内容,使得教师容易产生烦燥心理,对学生的疑问也不能耐心解答,而且最后的效果往往也不理想,持续下来往往会形成一种疲于应付的状态。学生又不能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以及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失去兴趣。因此,承担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们必须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改变这种现状,当前“互联网+”教学模式下的技术手段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都为课程教学改革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二、几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分析与思考

(一)微课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可随时随地的学习、可重复多次学习。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通过课堂讲授知识,在讲授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受体,往往是教师讲得声情并茂、热血沸腾,学生却早已心猿意马、云里雾里,甚至用手机在观看电视剧,抛出的问题也得不到回应。而应用了微课,任课教师可以将知识点做成视频文件并设置测试问题,上传到“学习通”APP平台,平台会对学生是否观看、学习课程知识点自动进行记录,同时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对弹出的测试问题的回答情况也会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是主体,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进而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提高学习效率。

(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Inverted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而是由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例如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观看计算机硬件组装的视频、选购计算机硬件的视频来加深对计算机硬件的了解。并让学生在网上自主选购一台台式电脑,通过比较各种品牌和类型电脑的性能、参数及价格来加深对计算机硬件知识的理解。

(三)任务分布式案例、小组协作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般分为五个模块: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Word字处理模块、Excel电子表格模块、PowerPoint演示文稿模块以及网络知识和应用模块。生硬的知识讲解不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对每一个章节设置相关情景并设计出若干个实战案例,往往能够使学生找到共鸣,并积极主动的融入到情景学习中去。例如,在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时,引入了新职员小张进入公司,公司为他配置电脑后,小张自主学习电脑硬件知识的情境,并设计了5个任务来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在讲解Word字处理软件时,也设计了5个任务来逐步递进的讲解Word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用法。采用分布式案例教学,使学生明确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同时将学生分成小组,采用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完成作业,小组作业完成后提交,按照完成的情况给小组成员打分,能够调动学生提交作业的积极性。同时采用协作方式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协作,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指导、讨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同时教师也有更多的精力来解答一些较难的问题。

三、“互联网+”模式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解和制作“微课”视频

将本书内容分解为五个模块共19个任务,分别将每个任务录制成微课上传到“学习通”平台,在每个微课中设置任务点,布置相应的作业。学生在课前学习这些微课,并完成作业,教师及时查看作业完成的情况分析学生预习的效果,调整讲课的重点。

(二)课堂合作探究

首先教师对教学重、难点知识进行梳理和讲解,然后由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步骤来操作,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来强化没有掌握的知识点,遇到问题主要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小组成员内部讨论、互助完成作业。作业提交之后进行作品展示,小组之间互评,以及教师评价。这样有助于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也有助于提高团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

(三)课后拓展

一是通过布置课后思考任务或测试题,督促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二是推荐更多的网络课程学习资源给学生自主学习,使学有余力的同学或是对计算机技术非常感兴趣的同学能有一个进一步提升的机会,帮助他们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四、小结

综上所述,“互联网+”教学模式较完美的将互联网技术、移动学习、教师、学生四者结合起来重新构建我们的课堂,将学生的角色由传统的受众转变成了学习的主体,将教师从传统的授业者转变为了学生学习的辅助者,从繁重的课程讲授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差异化教学和教学改革研究上,并不断探索“互联网+”技术下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新方法,为提高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质量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唐坤剑.“互联网+”模式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思考和探索[J].(高等教育,2016

(1):101-102.

[2]缪静敏,汪琼.高校翻转课堂:现状、成效与挑战—基于实践一线教师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15

(5):74-82.

[3]余燕芳.基于移动学习的O2O翻转课堂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

(10):47-52.

[4]范颖.移动学习环境下翻转课堂学习资源建设模式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9

(3):5-7.

[5]曾明星等.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

(4):102-108.

[6]郑燕林,李卢

一.MOOC有效教学的实施路径选择—基于国外MOOC教师的视角[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

(3):43-52.

热点推荐

上一篇:翻转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运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中间商赚差价合同(优质10篇) 2023年导游词贯口(优质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