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双证书制导向下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构想

浅谈双证书制导向下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构想

小编:麻友良

一、导言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大力开发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认真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使城乡新增劳动力上岗前都能受到必需的职业训练,在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这一决定大大促进了我国高职院校中双证书教育模式的发展。所谓双证书是指,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不但能够获得学业证书(包括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还能通过接受实践教育与技能培训而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我国的《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涉及到国家财产与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与工种,实行职业准入制度,只有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之后才能持证上岗。近两年来,由于简政放权的需要,我国行政管理部门逐渐废止了一些制约创新与创业的职业准入许可与资格认定证书。但是,对于教师、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涉及到重要公共利益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依然得以保留。而这些职业资格证书与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都有直接联系。这种背景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双证书制教学模式提供了客观条件与基础。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实施双证书制的可行性

关于本科院校是否需要向实用技能教育转型的争论,从当前综合教育改革来看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结论。2014年以来,教育部开始引导并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和职业教育型转变,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技能教育与应用技术教育越来越重视。即使是学术型高等院校也可以有一部分专业转向应用技术型专业。作为一级学科的心理学科通常分为三个专业方向: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以及应用心理学。其中,应用心理学专业是一门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利用相关理论与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各种心理问题的应用性学科。解决问题、面向实践是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的基本特征,但是,在当前高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培养单位对应用心理学专业与基础心理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差别不大,对于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也是只注重心理学理论知识的传授,把相关科研实践与专业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导致大部分应用心理学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专业知识,对自身专业提不起兴趣,又或是专业实践能力薄弱导致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竞争力弱、就业率偏低、专业不对口等。

国务院提出要保障国家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把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双证书制度为专业人才的培养保驾护航。这为解决应用心理学专业所面临的学生培养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方案。即使是在学术研究型高等院校,其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实践也可以借鉴并实施双证书制培养模式,让本专业学生在获得本科学历与学位的同时,掌握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专业技能(如心理咨询、人力资源管理、教师教育技能、广告策划、市场营销等),进而提升其职业竞争能力,使毕业生减少专业不对口的抱怨。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通过四年本科阶段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演练,往往能够初步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但由于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实习情境和工作机会,所以一旦面临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情境,通常难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加以熟悉应用和发挥,难以有效地解决社会现实中的真实问题。此外,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毕业生在所从事专业方面的职业道德素质上往往有待提高,职业道德不仅包括对职业角色规范的认知,更重要的是职业角色行为的实践,毕业生在前者往往不存在认知问题,但具体行为经常未能很好地遵循规范。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应用心理学专业普遍存在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室、图书室等资源匮乏是导致学生缺乏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无法从仅有的枯燥理论中培养出对学科知识的渴望以及对本专业就业前景的期待。本专业学生可以在学校对双证书制度政策执行过程中获取更多资源储备与实践机会,进而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这块敲门砖,使自身实践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尽管已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却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无法做到游刃有余。在实行双证书制后,学生严格按照国家执业资格评定标准和各相关工种的资格评定标准,结合已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实地操作动手练习,从而真正达到融会贯通。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在踏入实际工作岗位后,就能减少与新工作的实际磨合期限,进而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及用人单位的需求。

三、传统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概述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应用心理学专业作为实践应用型学科,其传统实践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传统实践教学特点

对应用心理学专业传统实践教学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在很多方面具有改进提升空间。教学内容泛化与专业贴合度不高致使学生难以形成统一的知识脉络体系。学生对学科重点知识的把握出现偏差甚至导致学习避重就轻的现象出现。教学方法与理念单一落后导致学生缺乏课堂积极性并降低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的期待,教师也会针对学生的课堂反馈出现倦怠授课等情绪,最终形成恶性循环的低质量教学效果。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失衡而造成教学真实性和公平性缺失。学生在填写课程教学效果调查表过程中的虚拟填写,导致学校无法获取真实的教学效果反馈意见,致使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科改进工作举步维艰。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传统实践教学内容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不仅要经过四年本科理论知识的学习研究,同时也要完成相应实践教学课程。应用心理学专业传统实践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方面:

1.心理学试验。是通过运用心理学测量仪器,对某些特定的心理学变量进行操控,从而得出某些心理学现象及其行为变化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心理学实验是以实验室为载体、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使学生真正达到符合专业技能实践标准的一项科学实验。

2.心理学实训。即心理学职业技能实际训练,学生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并在可控范围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学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实践活动。学校主要通过心理学实训增强学生基本应用服务与数据分析能力。

3.科研活动。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选择性地参加各类科学研究活动。通过参加科研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途径手段,并达到提高实践能力、增强科学意识的目的。

4.专业见习和实习。学生按照学校统一安排在固定时间和地点,并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参观或从事实际工作的一种实践活动。专业见习和实习阶段是真正把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的核心环节,使学生达到专业应用技术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二者的融会贯通。

(三)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传统实践教学方法

应用心理学专业传统实践教学方法通常包含三部分进行:学期中,教师通常针对某一问题通过采取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进行论文式讨论、课堂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程实验等方式来进行实践教学;学期末,教师通过集中安排课程设计与课程实训,并结合学生平时课堂成绩进行综合考评;毕业前,教师对学生进行以毕业论文(设计)为主要考查对象的终期实践考核,要求学生运用所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对一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以此来确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水平。

我国各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虽已按照教育部要求,设置一系列实践教学课程并配有相应硬件设施,但并非从应用心理学专业根本属性出发进行设计。这种应急式实践教学方法使学生无法从根本上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导致学生无法全方位发展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与职业道德素质。因此,提高学生基础实践能力、扭转被动应急式实践教学方法,亟待探索研究。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谈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妇联月工作总结(34篇) 医技医德医风自我评价100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