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抓教学改革 促就业导向

浅谈抓教学改革 促就业导向

小编:

"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课题研究;建筑专业;以就业为导向

论文摘要:根据上级通知要求,自2006年起,各地安排高职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教育应届毕业生的规模,要适当控制,这对中等职业教育是一次巨大的考验。本课题研究报告以近五年的实际工作为依托,对没有形成规模优势的职业学校的发展,提出了如何落实“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一种思路,因而在2006年3月被淄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鉴定通过为优秀课题。

根据学生家长和学生对三年以后毕业去向的意向,参考学生的知识基础,自2001级开始,我们在建筑专业区分“高职班”和“技能班”,不同班级执行不同的教学计划,实行分层教学。学生可以在两种班级之间流动,学校不作强制要求。为此,学校对各科原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增删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研究。

1、在分层教学实践中要实现以下三个分层:培养目标分层、教材内容分层和教学过程分层。

一是培养目标分层。培养目标分层是对分层次教学的宏观性要求,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及个性化发展需求,将培养目标分别定位于对口升学、安置就业两条路径。对学习基础好,又想谋求进一步深造这一层面,注重专业理论方面的教学,以深厚其学习基础,同时在教学中紧扣考纲,强化考试技巧;对只想找个工作这一层面,则注重拓宽其专业面,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增大其生涯规划的自由度,提高其竞争能力。两个层面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但遵循的理念却是一致的: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多层次培养人才。

二是教材内容分层。在教学中两种班使用同样的教材,是高教版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但由于两种班的学习目标不同,这种教材更适合于高职升学考试,而不适合就业技能培养,在教学中要合理取舍。在技能班教学中要删除过时的建筑施工规范规定,而以企业中正使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操作规范来替代;删除复杂的理论学习,重点掌握施工方法和操作规范;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安排大量的工地现场实习。而在高职升学班教学中,紧扣教材和考纲,根据大纲规定的了解、理解和掌握的不同层次要求,强化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同时,对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施工数据做到熟记于心。

三是教学过程分层。不同的两种班在培养目标和教材取舍上做到了分层教学,在同一个班中由于学生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做到分层教学。首先,教学目标弹性分层。同一个班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在教学目的设计上就不能“一刀切”,因为它会造成有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又“吃不了”,造成消极被动局面。所以,要实行课堂教学弹性分层目标:A层,发展性目标,以提高能力为主。对此层学生,要求他们能够提出问题;B层,提高性目标,主要面向中等学生。让他们在自己的能力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C层,基础性目标,只抓基础,按部就班,并且注重循序渐进。其次,课堂教学讲授分层,练习分层。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主渠道,要求在教学同一教材内容时,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学习程度作参考,从最低点起步,做到指导分层,计分分层,课堂问题、布置作业分层,使学生各得其所。

总之,各环节上的分层次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必须投入极大的精力和热情,才能使分层次教学取得实效。分层次教学的各个环节既各有特点,又密切联系,相互渗透,但目的却是共同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2.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强化教学管理,走内涵发展之路。

学校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内涵导向”和“形式导向”的关系,树立了“以教学为中心,突出内涵发展”的专业办学质量观,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1)抓管理促规范,实现三大目标。

一是抓制度建设,实现了“科学、精细”的管理目标。学校制订了《建筑专业课程改革体系》、《建筑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方案》、《建筑专业校本课程设置方案》等,狠抓了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核等常规环节。实行了“抽课、评课、学生评教”制度,强化了“先周备课和教研组长审阅签字”制度,改革了考试制度,使专业教学工作有章可依,有轨可循,避免了随意性与盲目性,走上了科学管理的轨道。二是抓高职辅导,实现了“就业、升学”双路畅通的成才目标。许多原来初三分流的学生,本来是抱着就业的态度来到职业学校的,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也能跨进大学的校门,当他们榜上有名时,家长、亲友和学生自己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三是抓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了“一体、两翼”的培养目标。“一体”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市场为机制”的“三位一体”培养方向。“两翼”指的是以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为主线的中专学历教育和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线的中初级职业资格培训“两翼齐飞”。学校加强各类实验、实习室的管理使用及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维修,满足了学生实习所需。有计划的安排学生见习、阶段实习、毕业实习,使学生学到了实际操作的本领,提高了动手能力。

(2)抓改革促教研,凸显三大特色。

(3)抓师资促发展,构建三大工程。

一是实施人事制度改革工程,在较大程度上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初步实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二是实施教师思想教育工程。三是实施校本培训工程。每周一次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学习,精选材料,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目前“双师型”教师已达专业教师的85 % 。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进修,并实行“高层次学历进修奖励制度”,以提高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改革的有效延伸:加强与建设局和建工企业的联系,积极开展企业员工在职培训和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一是重视短班培训。下面的信息曾经在淄川区人民政府网站建设局主页上发布:近日,淄川职业中专与淄川区建设局联合举办了“区建工系统项目经理、中岗继续教育”培训班,本次培训时间为35天,……来自全区建工系统的584名管理人员参加了预算员、资料员……培训,通过本次培训,既为全区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同时也体现了学校“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重”的职业教育办学思路。这则信息充分说明了我校建筑专业与有关部门的密切联系。2005年,我们积极与淄博金城公司联合,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650人。

二是提高学历教育层次。结合目前建工企业2008年将取消项目经理制度、实行建造师制度,很多在职技术人员迫切需要提高学历层次的实际,学校积极与青岛理工大学、淄川建设局联合,举办了大专层次的成人函授学历教育,已招收两级共120多人。

三是做好职业资格鉴定工作。每年有省市建设部门组织人员直接到校对学生进行考试和鉴定。学生的拿证率达99%,双证使用率达到78 %。

4.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

(1)课题研究促进了师生素质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可以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和东部地区没有形成规模优势的中等职业学校推广。

1)学生素质明显提高。通过实验证明,在课题研究的要求下,对学生进行的教育和管理,既给学生营造一种养成教育环境,使学生领悟在校该学什么本领,将来该走什么样的就业道路,自我形成压力和动力;又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让不同的学生在达到不同要求的基础上使自己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加强了学生的技能训练。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兴趣浓厚,学习劲头充足。

3)教育质量稳步上升。在课题研究中形成的教学模式的成功应用,深受企业和家长的欢迎,拉近了家校距离,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通过我们的课题研究,学校和家庭、社会的接触多了,使家长、社会更加了解学校教育的特点,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交流。特别值得提起的是:我校的课题研究能够及时转化为新的教育动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使学校工作跃上了新台阶,如建筑专业2003年被重新认定为市级骨干专业,学校2004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建筑专业招生人数、对口高职升学人数逐年上升,良好的就业形势同时拉动了建筑机电、建筑财会等专业的发展。

4)形成了专业教学改革的一系列经验。如专业教学改革要抓好三条总纲:以更高的标准培养专业教学人员—抓师资队伍建设纲;从更广的范围吸收职教办学经验—抓办学体制改革纲;用更新的技术强化专业实践训练—抓硬件设施配备纲。又如专业教学改革的实施要聚合五种动力:内驱力—理念创新,与时俱进;源动力—汀单学生,订单教育;持久力—开放教学,校企互动;辅助力—专业指导,专业调研;提升力—多证离校,高职升学。

(2)几点思考和建议。“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在职业教育新形势下,为促进学生专业素质全面提高、为满足企业需求进行的一种新的尝试,在具体实践中,我们感觉到有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1)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与德育工作。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团队意识、吃苦耐劳的精神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放在突出重要的地位。

2)“升学”的拉动效应。通过我们的研究实践发现,高职升学对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和教学的拉动作用不容忽视,只能逐步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如果改变得太突然,会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对没有形成规模优势的中等职业学校影响很大。

3)深人推进改革的困难。淄川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最近几年在全市比较突出,特别是招生人数、在校生数连年位居第一。同时带来的问题是新招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降,后进生比例显著提高,各个乡镇中学后四分之一的学生才有可能进人职业学校。这给职业学校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样给德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年龄偏小、独生子女增多、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意识较差、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离异(脱管)家庭的大量增加、部分家长素质的低下和责任心的淡薄等,这都给我们的学校教学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并且,职校教师所教学科变化较大,教研工作有所限制,加之自身素质的局限性,教研深度不够。

4)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面。一是校企联合问题。学校与金城公司、天一公司等建工企业的联合办学关系不够紧密,企业往往是用人的时候才找学校,平时对学校既没有经费投人,也很少有实质性的教学参与,学校也没有得力措施实现与企业的“无缝联结”。二是社会用工问题。企业用工不规范,劳动合同、工资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等不能完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使已经就业的学生出现流失。三是毕业生跟踪调查问题。学生在校考取了一种职业资格证书,就业以后发现需要的是另外一种,有的不再回校参加其他鉴定,还有一些学生转换职业以后与学校失去联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从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角度来说,进行教育科研很有必要。我们相信,经过不懈地努力,教育科研工作一定会更加贴近课堂、贴近学生、贴近社会需求,成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本课题在2006年3月经淄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鉴定通过,以中国海洋大学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教授马勇为组长的鉴定组认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体系的构建,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和推广价值……(课题实验过程)对面上课题研究具有指导意义……该课题在我市同类课题研究中处于领先水平。”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谈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与法同行健康成长班会教案(模板8篇) 2023年小学生十月份红领巾广播稿(大全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