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应对就业市场的能力

浅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应对就业市场的能力

小编:

"

论文关键词:职业学校 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竞争力

论文摘要:本文从“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职教理念,阐述中等职业学校如何抓住当前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应对就业市场的能力。

近几年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的初、中、高级的技术工人和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也逐步实现了由适应计划经济向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由专业教育向职业教育、由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的转变。由于当前在我国劳动者初始职业化的职业技术教育,主要还都是在中等职业学校完成的。所以,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仍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主体,是提高我国国民整体素质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因而。中等职业教育要想继续发挥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骨干作用,就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应对就业市场的能力,而能保证和提高应对就业市场能力的关键,是当前各校的教育教学的质量。

一、以学生就业为目标,以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工作的生命线,不断提高应对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在人力资本的形成中。教育是最重要的途径。学校的产品是人力。学校的功能是将人口资本加工成人力资本,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学校的产品质量只能由社会来检验,由“就业”来认定。可以说,在同等社会大环境下,“就业”是检验中等职业学校工作成绩的试金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专业基本对口率低,这是当前相当一部分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有许多社会原因,但学生本人的能力和素质是关键因素之一。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将越来越显现出对就业竞争和学校生存发展的重大影响。因而,中等职业学校应该用毕业生适应社会需要的程度、毕业生专业基本对口的就业率、毕业生的工资收入水平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等外在指标来衡量自己的工作业绩。要以“就业为目标”来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以自己的产品成为“畅销货”作为学校的奋斗目标。

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是学生的“就业准入证”。所以,市场经济条件下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对学校生存与发展生死攸关。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则难以培养合格的“产品”,学生难以就业,同时学校难以生存和发展。对于学生而言,不具备市场需要的质量和素质,就难以在就业的竞争中获胜。虽然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率有许多方法和手段,但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根本。因而,各校要想提高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就必须从加强素质教育入手,以“质量创品牌,用质量求效益”,咬住“实用型、技能型”的目标,广泛实施“个性化教育”,主动适应就业岗位需求,将就业竞争力定位在“素质高、技能强”的目标上。

二、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当前,就业市场呼唤教育改革,就业市场呼唤课程改革。中等职业教育只有顺应就业市场规律,按就业市场需求来设置专业,开设就业市场急需的课目,开展旨在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的实习实训,才能培养出大量符合就业市场需求的人才。概而言之,就是学校应围绕社会就业市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而运作。“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而“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就是要求各中等职业学校要时刻了解、关注就业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将企业的需要作为学校的支点和重点,以企业的要求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的指导方向。学校只有及时了解就业市场信息需求,保持学校的就业市场的信息畅通,并能及时将就业市场需求信息经过分析处理后融合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才能不断提高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以市场为导向。就是要求学校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并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来改革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因为,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主动、灵活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各校在调整和设置专业时,应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根据各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在调整中要把握以下三条原则:

1、“服务原则”。即突出各校所处的区域性、行业性和专业性特点。重点服务当地或外地及行业有意向的就业市场的需要。

2、“特色原则”。特色是各校“立校之本”,特色专业是各校在对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经过充分调研后而确定的基本战略。主要是要体现“独树一帜,不易替代”。即各校所设置的专业要具有市场竞争力、行业竞争力、区域竞争力、同行竞争力。大家知道有特色才有个性,有特色才有竞争力。只要能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学校就一定能够保持长盛不衰。

3、“弹性原则”就是学校按照就业市场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灵活设置专业和学制。即各校要根据社会和市场的就业状况及时做好专业设置、学制及其结构上的调整。对就业率连续困难的专业,应减少或停止招生对不符合就业市场和社会需求的专业应予以撤消,同时要及时增设社会和市场就业前景好的新专业。

另外,学校还要有一支能够较快适应就业市场变化的高素质师资队伍。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形势的快速发展,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具有很强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尤为重要,它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所在。当前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已是中等职业学校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因为,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发展前景,决定着学生在就业市场竞争中能否获胜。因而,各校要充分认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应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占有较大比例。

三、以学生能力为本位,加大教育教学的改革,为社会培养出能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

众所周知,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适应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初、中级技能型人才的。而现实影响学生就业尤其是将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是提高学生素质和锻炼能力的关键。也就是说,学校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来优化教育教学环节,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所以,各校在教学改革中,应围绕就业岗位的需求及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按“学生为本、教师主导”的观念,并本着“以学生实际为基点、以学生就业为起点、以学生技能训练为重点”的教学改革原则,实施分层教学、实践教学、弹性学制等新的教学方式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现场y教学”、“模块教学”等方法进行教学改革。"

l、实施分层教学。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由于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特别是在中考分流以后更面对着文化基础薄弱,综合素质相对不高的生源现状。为了加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为了让不同学业程度的学生都能按最优化的标准设计出相应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升学有望,就业有方”,各校应结合学生的基本状况,本着“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步实行依据中考分数或入学后的摸底考试成绩递减的原则组建不同的班级,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不同的班级的普通基础课、有关专业课和教学实验、实习课的计划和内容,本着“必须、够用、可教”的原则。进行筛选和删节并实施分层施教。

同时,学校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师的素质和水平也同样会提出新的要求。因为每位教师分别承担不同基础班级学生的教学任务,他们所接的专业、年级、班级不同,教学目标也不同,因而教师也就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而是要精心地设计每一课堂的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班级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这样可成功的逐步形成激励机制。同样,对学生来说,分层教学可达到分层塑造学生的目的,使教育教学更灵活、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

另外,在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面也要改变过去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核办法。应本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学生间个体差异和个体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指导思想,按照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共性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加大日常行为和实践操作能力的综合考核评价比重,加大学习过程的考核评价比重。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班级进行分类测评,全面、客观、公正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使校内评价制度与社会评价标准、方法对接。

2、强化实践性教学。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都在不断转变,但是部分学校仍存在着理论知识灌输较多,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对知识应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实践和专业技能训练比较薄弱等一系列问题,难以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因此,各校要想提高学生专业基本对口就业率和市场竞争力。首先,必须强化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各校都应建立并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其次,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各校应要求每位教师必须使教学更灵活更切合生产实际,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不断创新实践教学的手段和途径。应本着,在教学内容上将理论专业课与实践教学课的比例保持l:l,强调理论与实践并举,保证学生有心理足够时间的、高质量的实际动手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初、中级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每位教师应突出直观性、操作性。各校应鼓励教师将课堂搬到实验室和实习基地,让学生在生产和实验一线得到锻炼。再次,各校还要切实加强实验、实习、职业技能训练等实践课程和教学环节的管理,严格考核制度,确保学生达到职业标准规定的要求。另外,在教材的建设和内容的选用上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文化基础素质,结合生产实际,加强和加快“校本”教材的建设,可省略不讲的就删除不讲,能降低难度的就降低难度,但是也要注意及时跟踪先进技术的发展。各校还可不断通过产学结合、校企联合、校校联合等多种合作形式,实现职业教育的资源共享,逐步建立类型多样、装备精良的各种培训基地,为学生的能力锻炼创造有利条件。

另外,各校还应特别重视学校实习实训条件的建设,要不断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在实训设施投放上,要按就业市场信息的需求和实践教学的需要加大实训设施的投资,实训设施投入既要实用还要具有先进性和兼容性。

3、实行弹性学制的学分制教学。一般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获得毕业证的基本学制年限为3年,因而弹性学年制一般设置可为2—5年。学校实行了弹性学制的学分制,学生就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确定提前一年或推后二年毕业。即学生入学后既可多选课,多得学分,提前毕业,又可以休学、就业、延长学制、回校复读,也可以先创业,后完成学业,或边创业,边完成学业。由于弹性学制的学分制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素质发展,优化设置了必修课、选修课、自修课和活动课,强调“专业技能兼修。过程结果并重”可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弹性学制的学分制更有利于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更会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同时,由于学分制教学与学生选课和教师挂牌上课相结合,这样既可以建立与完善教学竞争机制,又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长。能鼓励教师勤奋钻研,潜心教学,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充实自我,超越自我,使教师博学多才,促进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以服务学生为宗旨,改进德育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由于,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生源绝大多数是中招的“下线生”。他们的知识基础一般较差。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个人特点比较复杂。所以,学校要按照《中央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当前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并指导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和定位自己。各校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学生为宗旨,做到“品德操行训练、表达能力训练和职业技能训练三年不断线”。同时,将德育课教学和德育实践活动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应将服务学生置于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校在重视课堂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教育(既增加学生校内外的实习、实训时间)、体验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阅历拓展活动)、养成教育(加强校内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和督查)。将“学习做人。学会做事,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养成教育贯穿在日常教学、课外活动、班会团课、日常生活中。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使学生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就业心理,鼓励学生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职业学习中去。

总之,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生源有文化质量下降问题,又面临着培养目标转移的问题。学校要想提高应对就业市场的适应能力,就必须通过对就业市场需求的了解、调查,通过对生源现状的分析,不断在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上创新。不断针对学生实际进行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只这样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才能成为既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又有熟练的专业技能的合格劳动者。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谈高校教学质量监控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书香校园活动策划书(实用17篇) 2023年公安法制工作计划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