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执政党建设探索的创新举措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执政党建设探索的创新举措

小编:

摘要:加强政党的自身建设是政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和国内改革、建设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一以贯之地抓执政党的建设;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确立,创造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的两大基本问题。

关键词:十三届四中全会;执政党建设;创新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共执政党建设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这个基本问题;系统地解决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为谁掌权”等重大理论问题。这些探索成果深化了我们党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理论。

一、执政党建设探索的思想理论创新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指导原则,对执政党建设的伟大工程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和形成,不仅表明我们党在理论的自觉性和实践的主动性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执政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重视从思想上建设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十分复杂的国内形势。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提出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执政党建设的首位,作为党的其他各方面建设的灵魂和基础,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执政党的思想建设理论。

(一)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二)产生和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面对国内严峻的政治形式和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关注着两大问题:一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一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思考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观点,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执政党建设探索的政治建设创新

历史经验证明,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展开。要把握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的辩证关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来加强党的建设,是搞好党的建设的关键。随着形势的发展,党的建设的目标,要求,任务会有所不同,但党的建设是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的领导是在制定和全面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的实践中得到实现和加强的,党的建设也是在这个实践中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正确的政治路线为党的建设健康发展创造前提条件,而党的建设的加强和改进,又为正确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提供最可靠的保证。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不动摇

在党的历史上,曾经五次提出党的总路线和基本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制定了第一条基本路线,即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在这一路线的指导下,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制定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一化三改造”。通过三大改造,我国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1958年,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条路线虽然反映了党和人民要求尽快改变我国落后面貌的愿望,但是忽视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导致了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挫折。1969年,党的九大确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从而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失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重新确立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纲。江泽民曾反复强调,对于党的基本路线,一要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二要全面执行,一以贯之。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必须始终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必须注意排除右和“左”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

三、执政党建设探索的组织建设创新

加强执政党的组织建设,关键在于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于切实开展好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从而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

(一)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领域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的基层支部作为党执政的基础、作为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组织,其核心堡垒作用的发挥显得日益重要。江泽民曾说:“党的战斗力,党的力量,表现在哪里?我看首先表现在近三百万个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所以,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保证,也是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结论。

首先,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高度重视社区党组织的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形式多样,利益主体多元,社会结构重组,思想文化活跃,社区成为一切矛盾的交汇点。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基层组织如何发挥政治组织和思想导向作用,特别是如何通过加强社区的党建工作,增强党的影响力、渗透力和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已成为基层党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社区党建要本着实现“五个好”目标要求,不断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始终坚持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相结合、扩大覆盖面与增强凝聚力相结合,使党的工作及时、有效地覆盖到各个领域。

其次,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力度。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要适应实际的发展,积极探索并认真解决好有关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主要包括:企业党组织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为促进企业发展提供保障;企业党组织要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教育管理,增强党组织战斗力;企业党组织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等方面。

(二)先进性教育的积极开展

在全党展开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中央在深入研究新世纪新阶段的形势、任务和党员队伍状况的基础上作出的决策。先进性教育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以保持党员先进性为主题,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着眼点,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为方针,从而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工作上全面保持先进性,成为真正的共产党人。

保持党员的先进性,需要形成一个长效的机制。这一机制至少包括:党员意识养成机制、党员行为约束机制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要以成熟的心态来看待先进性教育,不要以怀疑的眼光看成效,不要以速效的要求看成效,要树立科学的成效观。党的先进性教育必将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四、执政党建设探索的作风建设创新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抵制和克服党内不正之风,遏制消极腐败现象的一大法宝。党的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一大政治优势。革命时期,绝大多数党员都能很好地在行动中体现这些作风,使党组织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极大的凝聚力,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改革开放的新的环境下,这种作用也不应该被忽视。

(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我们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首先要从思想理论上深刻认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共产党人要牢固树立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是人民群众的科学观点,要深入基层,认真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坚决防止、克服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其次要行使好人民赋予的权力。我们党是受人民委托执掌国家大权的。这种权力,来自于人民,归根到底属于人民。因此,“所有党员干部必须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而绝不允许以权谋私,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

(二)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人民

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从根本上说都来自于人民。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力量源泉。坚持反腐倡廉,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之一,也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把党风建设作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切入点,把反腐败斗争提高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的历史高度,深化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同时,充分认识到反腐败斗争的紧迫性和长期性,既要持久作战,又要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五、执政党建设探索的制度建设创新

党的制度建设是党内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党的整体意志的反映。它具有调整党内关系,规范党员行为,维持党内秩序等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制度建设是根本性的建设。

(一)坚持、完善和发展民主集中制

(二)积极扩大党内民主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党内民主不仅是党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国家和社会民主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同时,发展党内民主,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与基本原则。我们党自始至终重视党内民主的主要原因在于:发展党内民主,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全党的意志和力量;发展党内民主,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行党内监督的有力武器;发展党内民主,是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的前提和导向。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要肩负自己的重大使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就必须将发展党内民主与党的政治路线相结合;将发展党内民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不断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切实实现党内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5]《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9页。

热点推荐

上一篇:论公共管理中的公众参与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健康梦的演讲稿 健康的演讲稿(优秀5篇) 保密协议书 保密协议书免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