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基于图书馆知识转移的情境分析

基于图书馆知识转移的情境分析

小编:

图书馆知识转移是依赖于图书馆的特定情境来说明图书馆知识转移过程与情境之间的关系。在分析了情境与图书馆知识转移的相互关系基础上,运用因素分析法对影响知识转移过程的情境进行了分析,并从文化、战略、组织结构、技术和环境等五方面构建了知识的情境维度,提出了图书馆知识转移的情境模型。

图书馆知识转移情境

知识转移的思想早在1977年就有提及,将知识转移定义为“知识源与知识接收者之间交换知识的过程”。国内外学者对图书馆知识转移的定义主要观点有:强调知识的隐性特征或知识的因果模糊性,认为这些是阻碍知识转移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侧重于吸收能力、激励等其他因素对知识转移的影响;归纳出了知识转移的分析框架,包括转移主体、转移情境、转移内容、转移媒介等四个核心要素;“图书馆知识转移,就是一种提高读者获取、共享和创新图书馆知识资源的能力的过程”;“知识转移是把实践证明有效的知识或技能应用到不同的环境中,以提高知识的产出和应用规模的过程”;高势能的信息源是知识转移的基础。从中可以看出,尽管对知识转移的研究角度不同,但大都认为知识是嵌入在特定情境中的。图书馆作为知识存储与传播的重要机构,本身就是知识转移的重要场所。图书馆应该凝聚自身的知识资本,实现知识的转移、共享和创新。

1情境与图书馆知识转移

图书馆知识转移是发生在特定情境中的,只有在情境的基础上研究图书馆知识转移才有意义。图书馆知识转移过程与情境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知识管理中两个关于知识转移的经典模型来加以说明。

1.1交流模型

该模型描述了在一定的情境中,知识从源单元(图书馆)到接受单元(读者)的传播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开始阶段,识别出嵌入在图书馆内外情境中的知识;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图书馆与读者建立起适合知识转移情境的渠道,图书馆对转移的知识进行调整,以适应读者的需要。第三阶段是调整阶段,主要是读者对转移的知识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情境。第四阶段是整合阶段,读者通过情境转换、分析处理进行知识固化,使转移的知识成为自身知识的一部分。如图1所示。

从这个模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图书馆这个特定情境中知识转移的全过程。该模型分为四个阶段,简洁明了,思路清晰,但却没有对情境进行深入分析。对于读者在整合阶段是如何进行知识固化的,运用了哪些分析处理技术,这些都没在模型中体现出来。

该模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过情境因素的类比和模拟达到知识的转化,使图书馆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同时通过组合,将图书馆的显性知识转化成更复杂、更有系统性的显性知识。第二阶段是读者通过模仿和干中学的过程,把图书馆中满足其需要的显性知识转化成自身的隐性知识,进入读者知识包。如图2所示。

该模型描述了知识源(图书馆)中的隐性和显性知识通过情境分析转移为接受单元(读者)自身知识的过程,是对交流模型的补充。这两个模型都从情境分析的角度描述了知识转移的本质,体现了情境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的重要性。可见,情境在图书馆知识转移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图书馆知识转移的情境因素分析

人们常从图书馆吸收知识来满足其对知识的需求,但如果新知识不能适应读者自身的情境,知识转移就会无果而终。因此,为了使转移后的知识适应读者自身的情境,就要求分析影响情境的各个因素,通过对因素的调整来确保知识转移的成功。

2.1图书馆知识的情境嵌入性

知识是一定情境下的产物,嵌入在特定的情境之中。情境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可以是实际存在的,也可以是虚拟的。图书馆是由各个不同部门组成的独特实体,每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和所处的环境各不相同,因此不同部门在各自特定的情境中体现出了不同的知识运用能力。知识的情境嵌入性,意味着图书馆运用知识和转移知识时,必须充分考虑情境因素的影响,因为知识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下才能被转移并创新。每个部门的员工和所处的环境各不相同,不同的部门各自运行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并体现出不同的知识运用能力和不同的知识情境嵌入程度。知识的情境嵌入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知识转移的难易程度。知识的情境嵌入程度越高,进行知识转移越困难。反之,则越容易。不同的知识,其嵌入情境的程度也不同。知识的情境嵌入度表示产生知识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程度,包括个人和团队活动的相互依赖程度、个人的经验水平、知识活动的不可分割性以及知识活动所依赖的特定位置等。换言之,知识的情境嵌入度表示知识在社会情境和物理情境中不可分离的程度。

2.2知识的可表达性

可表达性是指知识能够被用文字、语言或者其他形式表达的程度,高隐含性的知识一般来说都不是特别容易表达,而显性的知识容易表达。因此有人提出了“隐性知识”这一说法,他认为“人们知道的远比他们能够说出来的东西多的多”。原因就是,人们拥有的知识可能深植于人类的行动、信念当中,而这种知识就成为“隐性知识”。可见,显性知识易于转移,且效果比较好;而隐性知识转移的难度比较多,转移效果也不够理想。

2.3知识转移的五个情境维度

图书馆知识有五个情境维度,包括文化、战略、组织结构、技术和环境。这五个维度影响着图书馆的决策、行为和技能,从而进一步影响着图书馆传递和创新知识的能力,最终决定了图书馆所拥有的知识范围。知识不是以组织的边界来划分的,实际上很难区分清楚哪些知识为组织拥有,哪些知识是组织外部的,无法为组织所利用。知识的情境嵌入性,意味着图书馆的情境决定了图书馆可以运用的知识范围,称作图书馆知识的情境范围。而这个情境范围就是在上述五个情境维度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处于图书馆情境范围内的知识,既包括图书馆现在拥有和运用的知识,也包括图书馆将来可以接受和使用的知识。如果把已经被图书馆运用的知识称为知识包,那么知识可以被划分出三种形态。第一种形态的知识处于图书馆的知识包内,可以被图书馆识别并运用,也能成为图书馆的能力;第二种形态的知识处于图书馆知识包之外、情境范围之内,虽然目前没被图书馆识别和发现,但有可能转化为图书馆的能力;第三种形态处于图书馆知识的情境范围之外,与图书馆所拥有的知识不符,也不大可能转化为图书馆的能力。从以上三种知识的形态来看,第一种形态的知识处于图书馆的知识包内,与图书馆的情境匹配程度最高,图书馆最有可能通过运用这种知识提高。 3基于情境的知识转移模型

图书馆知识的转移,意味着某种特定知识从自身的情境(图书馆)转移到新的情境(读者)。新的情境可能与特定知识匹配,也可能不匹配。一般来说,组织单元都处于由前面描述的五个情境维度中,不同情境导致了组织单元在识别、发展和使用知识能力上的差异。如果两个组织单元具有某些相似程度的情境维度,那么他们的情境范围将会出现一定的重叠。情境维度的相似程度越高,他们情境范围的重叠程度也就越高。当要转移的知识处于源单元和接受单元的情境范围的重叠区域时,则可以取得知识转移的成功,或转移过程的多变故性程度较低。而当转移的知识处于源单元的知识包内,但处于接受单元的情境范围之外,这就需要作很大程度的调整,包括接受单元的情境范围和转移的知识本身都需要做出改变,使得转移的知识能纳入接受单元的情境范围内,从而提高知识转移的成功性。

毫无疑问,转移的知识总是处于源单元的知识包内,根据双方情境的特性,可对其做出区分。如图3所示,当转移的知识处于双方情境范围重叠区内时,进行的知识转移称为相似性转移;当转移的知识处于双方情境范围重叠区外时,进行的知识转移称为适应性转移。相似性转移模式中转移的知识处于接受单元的情境范围内,而适应性转移模式中转移的知识处于接受单元的情境范围外,与接受单元的情境不匹配。当转移的知识与情境不匹配时,不仅源单元需要对转移的知识本身做出调整,接受单元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使转移的知识适应新的情境。因此,本模型认为相似性转移模式的多变故性要低于适应性转移模式的多变故性,这意味着适应性转移模式将会比相似性转移模式出现更多的变故,如耗费更多的成本和时间,且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也就是说,相似性转移模式比适应性转移模式所付出的代价低,比较容易成功。

图书馆知识转移的成功取决于情境与转移知识的一致性,这是图书馆有效进行知识转移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影响图书馆知识转移的情境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划分了文化、战略、组织、环境、技术等五个情境维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知识转移的情境分析模型,旨在加深人们对图书馆知识转移过程的了解,为提高图书馆知识转移的能力有所帮助。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析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城乡变化的社会实践报告(模板15篇) 参观水库心得体会及收获(精选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