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职业教育类型化与就业促进初探

浅析职业教育类型化与就业促进初探

小编:

"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类型化 就业促进 新生代农民工

论文摘 要:我国当前的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与此同时职业教育制度也存在一定弊端。本文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的就业特征和职业教育状况的研究,寻求一条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以满足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的路径,最终实现对社会就业的促进。

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因此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块之一。发展职业教育对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具有一定的推动力。然而,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状况存在不少问题,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弊端

1、职业教育类型化不合理,不能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

当前,社会上的职业教育大都以院校培养为主,而院校培训在专业设置往往过于宽泛而缺乏市场针对性。有的职业院校为了提高入学率盲目扩建、扩招,扩大专业培训覆盖面。学校以牺牲专业培养深度来换取规模的扩张,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专业基本功及动手实践能力。

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宏观干预上是不够的,这使得一些职业院校往往各自为政,没有很好的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以职业化培养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牵引的教育机制,从而导致了学生毕业进入市场后操作能力不强,不能适应实践要求。企业招工后还得进行二次培养。

以制造业为例,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对生产一线技能型、操作型岗位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而相对应的劳动力市场却是普工泛滥,技工难求。技能型一线工人的缺乏已经成为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发展的瓶颈。

2、缺乏对广大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职业教育

农民工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农村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特殊群体,他们的户籍身份是农民、有承包的土地,但却离乡不离土,主要从事第

二、第三产业,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来源的人员。目前社会上的农民工主体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青年农民工,即所谓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在外出打工的1.5亿农民工里占到60%,并且这一群体正以每年800万至900万人的速度快速递增。 他们带着改变命运、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投身到城市建设一线,但往往由于缺乏技能和有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致使自身就业受限,大多只能实现"候鸟型"就业。但是,基于新生代农民工这些群体特点,我国没有对他们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职业化培养。

首先,我国当前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仅仅限于企业的临时性岗前培训或是地方政府短期的劳务输出型技能培训,这几种培训都缺乏长效机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

其次,就业信息系统不健全,没有形成准确的跨地区、跨产业的就业信息咨询发布平台,导致农民工就业信息不畅、劳动力流动性不强,易出现"扎堆抢饭碗"或"用工荒"现象。

第三,政府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不足,仅仅依靠企业短期培训完全不能满足市场多元的需求。全社会这个大市场,还缺乏跨地区、跨产业一盘棋的大思路。

二、我国职业教育弊端对就业市场的影响

(一)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经济产业的每一次变动都要求劳动力的供应能迅速适应这种变动,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却与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相吻合。由此而导致的失业被称为"结构性失业"。它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变化,现有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不适应这种变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而引发的失业。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

(二)季节性用工荒 我国社会转型至今,虽然在政策上已经全部取消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限制性和歧视性规定,但是由于历史和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城乡劳动力在面临劳动法的制度约束、合同缔约资格、信息搜寻渠道、就业选择、签约的组织化状况、签约模式和劳动合同类型、签约质量与合同风险、对劳动司法监察等外部力量的依赖程度上仍存在着差异,具体表现为:农民工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就业的成本高;农民工还被排挤在二级劳动力市场就业;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低、享受范围有限;大多数农民工的工作环境差、待遇低;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具有临时工性质,等等。正是因为政府对于农民工群体的职业保障程度的干预不足,导致农民工群体的就业有极大的流动性和随意性。

三、我国职业教育类型化模式优化的展望

从上述分析得知,结构性失业亟待精细化职业教育来化解,而季节性用工荒则呼唤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长效机制的诞生。事实上,结构性失业与季节性用工荒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解决结构性失业根本问题在于提升农民工技术水平,而提升农民工技术水平的长远之计在于职业教育的类型化。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应重点以新生代农民工为教育对象,依据国外先进经验,大胆革新,实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跨越发展。

(一)立法上完善农民工职业教育相关法条

所谓农民工职业教育,是指按照《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充分利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内的各种资源,构建包括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培训机构、社区组织在内的多方协作网络,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进行以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等内容为重点,以培养择业、就业、创业本领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一种准基础性公共教育服务。

(二)机制上引进国外先进经验

1、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

在西方,工人的分类通常被认为是与技能等级相一致的,普通劳工被称为"无技能"工人,机械操作工被称为"半技能工人",技工被称为"有技能"工人,其所对应的教育需求,分别是不需要职业教育、短期职业培训和正规的学历性职业教育。我国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后绝大多数人从事第

二、第三产业的半技能和有技能职业岗位工作,他们所对应的工人类型为半技能工人和有技能工人,因此所对应的职业教育主要是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性职业教育。为构建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与系统能力,今后我国对新生代农民工实施职业教育的重点应放在规范的学历性职业教育方面。

2、职业教育与生产需求挂钩

一是通过实施职业资格预测、职业指导咨询和强化教育来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二是通过制定灵活的政策和措施来满足受教育群体的教育需求,其中特别重视弱势群体平等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比如,德国的"职业资格早期监测系统",已为大多数欧盟国家所效仿,对我国颇有借鉴意义,其重要特色之一就是在监测全过程中强调企业的参与。预测内容不仅包括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及对职业的影响,而且包括消费者需求、全球化和市场竞争对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的影响,从而为职业资格标准的确定和课程开发提供实时可靠的信息和数据。 "

(三)模式上依托现有资源,突出职业教育类型化

1、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类型化种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根据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就业前培养的职业教育和就业后在岗或转岗的职业教育两类;根据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性职业教育两类;根据学历教育层次的不同,可分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类;根据办学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学校型职业教育、企业型职业教育和校企合作型职业教育三类。

2、整合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资源 除此之外,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可打破省市地域限制, 实行"横向联合,纵向培养"的模式。

"横向联合"就是把众多职业技术学校的相同专业有机整合,主要是在软件上,整合他们的教材、师资力量、培训场馆等地,形成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与各地的用工企业建立联合培养机制,类似于德国的职业资格早期监测系统,把企业纳入职教体系,深度参与,使农民工职业教育始终紧密结合生产一线的岗位需求,这样培养出的技术工人既有长远的视角,又有扎实的操作技能,保证了新生代农民工的长远发展。

"纵向培养"就是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培养上要突出知识的纵深学习掌握,注重学一行,精一行。从培养伊始,就注重科技进步与行业发展前景,使被培训者对自身的专业始终有一个长远的预期。同时,深入学习掌握所学专业在实践层面上的知识,尤其是生产实践中经验性的知识,并通过有效地实习夯实专业技能。

四、以职业教育类型化为推动力,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良性就业

(一)企业方面

1、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结合企业运行规律,坚持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前厂后校、订单式培养,都可用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这些也都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职业学校与企业、农民工读书与产业劳作的有机结合。其中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之间的联系,工学结合是新生代农民工劳动生产与学习两种行为之间的合作,是两个核心概念,都强调职业学校与用人企业的"零距离",实现了职业教学与生产实践融合,这是农民工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工人的最佳模式。工学结合有两种"工"的方式,即校内企业的"工"与社会企业的"工",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重点应放在校外企业,而且是国内外大企业,让受训者一开始就接受到前沿的高精尖教学,充分开拓视野,培养先进技能。

2、树立长远发展眼光,培育各层次人材

校企合作一种办学模式,是在工学结合的基础和条件之上的办学途径。企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具备长远的发展眼光,人材是根本,校企合作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了人材基础。企业的发展需要高端管理层精英,也需要大量掌握核心技能、技术精湛、爱岗敬业的一线工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养的人员,更能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二)政府方面

1、加强专业建设。在重视院校建设的基础上,着重加强专业建设。中职和高职专业结构要注重与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需求相匹配,在完善各主要"产业链"相关的类别上设置、改造、或更新专业,要创建具有农民工职业教育特点的实用专业,重点建设如数控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维修、饭店服务与管理等现代化标志性专业;

2、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根据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需要,努力争取行业和企业的支持,分层分类重点建示范性、开放性、实用性的实习实训基地;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在引进、培养、使用、流动、待遇等方面创设有利于农民工职业教学教师成长的环境,改变"从学校到学校"的教师专业化培养路径,加强教师的行业背景、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充分利用产业需求和校企联合的优势,从大型企业引入一线高技术工人教学,做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4、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学教材设置上,要打破以往经验,适当调整专业教材与基础教材的比例,加强对专业的学习,开口要小,钻的要深,要达到在某一生产领域完全胜任,且能够及时随产业升级而提升自身技术水平。

(三)社会方面

1、建立"一主多元"的办学体制

所谓"一主多元",就是形成政府办学为主,多种民办形式并存的办学格局。国家在重点办好一批骨干示范校的同时,通过优惠政策扶植和引导一些民办教育,积极探索国有民办、股份制办学、私人办学、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办学等多种形式,用企业化的运作方式,让一些职业教育特别是培训机构直接进入市场。

2、建立多渠道投资、融资体制

在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的同时,要建立投资主体和经费渠道多样性的机制,制定政策,搭建聚敛资金的平台。积极争取各种基金会、社会团体、中外企业以及个人等办学投入,同时更好地调动学生家长及社会成员的职业教育投资热情。

3、建立"一统多参"的宏观协调管理体制。所谓"一统多参",是指"教育部门统筹、行业配合 、社会参与"的新型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张志增:"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教育与职业》总第696期

[2]张红雨:"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5期

[3]邢晖:"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理性思考"-《邢晖2005-2008年报刊公开发表文章及观点选编》

作者简介:赵桂生(1955-),男,辽宁营口人,满族,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毒品犯罪、教学管理。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谈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精选自我保护感受(通用21篇) 德育实践心得体会50字(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