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教育与管理探析

关于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教育与管理探析

小编:

"

论文摘要:高校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加强对于他们的教育与管理是高校适应形势变化的创新之举。高校要适应形势,做好组织、人力保障,务实全面开展党建工作。广大党务工作者要不断探索,勇于实践,使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离校不离组织、离校不离教育。

论文关键词:高校;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为了促进毕业生更好地就业,从2001年开始国家出台了暂缓就业政策,允许毕业生在毕业后的一至两年内将自己的人事档案挂靠在原毕业院校。这样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的组织关系也将继续留在原毕业学校。由此引起的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问题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一、高校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现状

(一)思想认识不充分

在高校中,对于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存在着种种认识上的偏差。有的认为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人数少,管不管影响不大,可以“不用管”;有的认为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虽然将组织关系保留在学校,但实际上人已毕业离校,“不愿管”;再加上日常工作千头万绪,“懒得管”;此外,由于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存在着分布广、流动性高的特点,对于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相当复杂,因此“害怕管”;即使是有心想管理,由于制度不健全,不知“如何管”。思想上认识的不充分导致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二)教育工作不适应

教育工作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顺势而为。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客观上存在着“组织关系与工作地相分离”的事实。有些高校忽视了这一客观事实,仍然要求他们回学校过组织生活,参与组织活动,这有违背实事求是原则之嫌,教育效果不言而喻: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申请暂缓就业的原因有些是因为暂时没有落实工作单位,有些是因为就业单位没有人事接收权等。因而,在开展教育工作时要先摸清具体情况,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和切实之需来开展教育活动。有些高校为了“教育而教育”,活动流于形式,不能因人施教;此外,在党员权利与义务的教育当中,更注重他们是否交了党费、是否做了思想汇报等,而忽视了党员民主权利的具体落实。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对于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在制度落实及监督实施方面仍需改进。由于制度上的“疏忽”,使得事实存在的组织关系与工作地相分离的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成了“两不管”的对象。同时,在预备党员的考察、转正,党费缴纳的标准和时间,对于不合格党员的处置等方面缺乏健全的制度。即使有章可循,也由于跟踪服务不足致使制度难以落实到位。例如,在毕业生离校前规定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要将自己的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变化情况及时通知学校,但事实上很少学生落实这个制度。因此,当其联系方式改变又没有及时通知学校时,党组织就很难掌握其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更是无从谈起。

二、加强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意义

(一)加强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是健全高校党建工作的内在需要

对于高校而言,虽然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人已离开学校,但其组织关系仍然保留在学校,从这个层面而言,他们是高校学生党员的一部分,能否教育与管理好这个群体是衡量高校党建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因此,高校要将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问题纳入党建研究的范畴,积极研讨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断健全高校党建工作。

(二)加强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举措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教育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化。以人为本,具体到高校党建工作就是要以党员为本,这里的党员自然包括“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如果在认识上不到位,对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视而不见,对他们置之不理,就有可能使他们游离于党组织之外,从而不能保障他们党员权利与义务的落实,这有悖于人本主义的理念。加强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时刻谨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从而使他们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 "

三、加强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途径

(一)深化认识,强化责任

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是高校学生党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素质及在社会上的表现是学校形象的缩影,他们体现着学校党建工作的质量。因此,高校要提升认识的高度,从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把切实加强和改进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作为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要加强领导,强化服务,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实施制度、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确保工作做实做细。

(二)合理教育,讲究实效

1.加强教育引导,把好“出口关”。大部分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接受党组织教育考察的时间比较短,党性修养有待提高,理想信念有待加强。首先,在毕业前要加强对于他们的引导与教育,强化党员意识,严明组织纪律。其次,要让他们明确有关注意事项。例如,执行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活动证制度,将党员的表现进行详细的登记,以方便党员转正及评优等工作的开展。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缴纳党费可以采取委托他人代交或通过银行汇款等方式来进行。再次,要对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把他们的姓名、性别、入党时间、转正时间、工作单位、本人联系方式、家庭地址、家庭联系方式等情况详细记录,规范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的档案管理,以方便跟踪教育与服务。

2.完善教育内容,把好“质量关”。对于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的教育内容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来安排。例如,对于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党员,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他们的应聘能力。对于已就业的党员,要帮助他们提高社会适应力。要引导全体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做到离校不离组织,要对他们进行管理制度的专门教育,让他们明确并遵守党员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完善管理,形成合力

1.建立组织,健全机构。《党章》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根据党章的规定,结合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的特点,可以在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集中的地方设立党支部,在毕业前将就业单位地域相对集中的暂缓就业党员编成一个党支部。由政治素质高、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党支部书记,由他带领支部党员开展支部活动。与此同时,学校要指定党务干事与党支部进行联系,开展指导、服务和检查工作。

2.协同管理,形成合力。高校作为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的主要管理部门,要主动与党员的单位及当地党组织取得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共同对党员进行教育与指导。通过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学校可以了解党员的基本表现,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又能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为学校开展大学生的就业教育工作提供便利。此外,对于山区等网络不发达和未设立暂缓就业党支部的地区,根据党员管理工作的需要,借鉴现有流动党员管理的经验,建议在全国的人事机构设立流动党员组织站,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必须与当地的组织站联系,参加转正、评议、学习等组织生活。流动党员组织站要在“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活动证”上加盖学习确认章等。

3.强化服务,提升影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第一需要是生存的需要。具体而言,就是要针对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当中尚未找到工作的人,在就业信息服务、就业技巧指导等方面给予切实的帮助,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满足他们的温饱问题。党组织的管理要寓于服务当中,这样才能让他们体会到温暖,从而使他们从内心深处萌生对党组织的敬意。这种非权力的管理方式有助于党组织凝聚力的增强。此外,要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态度对待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要热情为其办理组织关系转接等手续,这种良好的服务态度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4.严肃处置,疏通“出口”。对于长期不主动与党组织联系,长期不参与组织生活,不做思想汇报及不按时缴纳党费的党员,党组织要认真对待,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对于不合格的党员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从而起到警示作用。 <>

热点推荐

上一篇:关于网络环境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模式分析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为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学校提出意见(模板20篇) 争做小学生演讲稿(模板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