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高校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之路径破解

关于高校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之路径破解

小编:

"

论文摘要: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择业观念不正确、责任意识淡化、诚信意识缺乏、心理适应能力较差等问题,因此,高校应结合大学生就业思想特点,完善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促进大学生理性就业、健康成长成才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高校;就业;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在整个经济体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却在逐步下降,这符合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观点,由此造成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市场的推动作用逐渐减弱,这也直接影响到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思路。近年来,大学的逐年扩招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变,所以“大众化”的大学生必须接受社会最直接最现实的检验。全面培养大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关系到每一位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涉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就教育领域而言,就业已不仅是受教育者单方面的诉求,它同时成为教育者特别是高校教育者的价值取向。高校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现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范畴,并成为各级政府和高校关注的热点。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16号文件)文件精神,充分做好当前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高校要建立和完善由学校党政统一领导和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院(系)具体组织实施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工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和促进学生就业中的积极作用。”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特定的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将有关就业的思想理念通过特定介质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头脑中,以帮助建立或改变、提高其对就业问题的理性认知,改善其对待就业问题的情感、情绪,促进其就业动机的合理化。

一、大学生就业思想问题之诸多紧张与矛盾

(一)部分大学生就业思想低迷,缺乏主动出击精神

全国各高校全面扩招以来,人才市场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导致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一些大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就自暴自弃,甚至发生自杀的悲剧;个别学生还可能产生报复社会的想法,不幸走上犯罪的道路。同时,现实中的一些不公平现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大学毕业生主动就业的积极性:一些大学期间成绩平平,甚至还有补考的同学,毕业后凭借家庭丰富的社会关系很快就能找到如意的工作,相反,一些大学期间品学兼优的学生却由于掌握的社会资源有限而在就业的过程中屡屡碰壁,从而产生自悲情绪,更加缺失主动出击精神。

(二)部分大学生就业思想趋向功利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受市场经济利益观的影响,一些大学生把自身利益当作就业的首要目的,将社会利益仅作为实现自身利益的辅助目的。因此,在校期间,部分大学生没有珍惜增强业务素质、提高本领的机会,而是把大学当作实现自身利益的跳板或敲门砖,“混”了四年光阴。另外,在工作的选择上一些大学生也明显显示出“挑肥拣瘦”的特点,工资高、环境好、无风险、社会认可度高的工作争相应聘,而环境较差、风险大、社会认可度低的工作却无人问津。一些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西部、落实“三支一扶”,但一旦有机会脱身,就会义无反顾地流入大中城市,去实现自身利益,进而再次验证我国“孔雀东南飞”人才流动之规律。

(三)部分大学生就业思想波动大,浮躁不定

部分大学生就业思想波动大,最主要的表现是对已拥有的工作缺乏坚持精神。当下,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很高,但是应届毕业生中能够安心从事第一份签约的工作的少之又少。工资待遇不好、专业不对口、前途不光明、职位不理想、环境不舒心等原因都会导致部分大学生选择辞职。此外,部分用人单位以及一些制度的制定也是大学生频繁更换工作的原因。如用人单位招聘时间太早,而各地公务员招考、全国研究生招考相对较晚;一些用人单位招聘时承诺的待遇与招聘后相差甚大等,这些都会导致毕业生放弃眼下的工作。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就业岗位的合理更换,在一定程度上只会促进人力资源的更合理配置,但是,从另一角度分析,一些无正当理由先就业、又辞职的毕业生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修养,这种行为忽略了对高校以及相关单位造成的社会影响,更无法谈其对于本职工作的奉献精神。

二、高校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预设

(一)高校应及时解读就业政策、就业形势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大学生对一些就业政策、形势不能很好地掌握,因此,加强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内容。通过就业形势分析、市场预测、政策导向以及就业素质引导等环节,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引导他们从自身也从社会出发,以国家大局为重,合理定位,纠正择业方向,确保毕业生顺利就业。

(二)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高校中应针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进行教育,利用课堂学习、校园网络、社会实践、素质拓展等途径,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间的关系,学会在事业与金钱方面如何取舍,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理性就业。同时,还要注重大学生诚信和“契约”意识教育,以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高校应重点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保持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就业的重要保障。高校中应成立心理健康机构,它能为大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帮助,也能根据大学生在求职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采取恰当的疏导方式,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将会面临的就业困难,帮助他们树立求职信心,提高理调造能力,从正确克服求职中的挫折入手,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竞争,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高校应加大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择业尤其如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个体进行充分定位的基础上,对影响职业发展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个体职业发展方案的行为。这是激发大学生自身动力,完善自我的绝佳手段。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除了自我反省外,还要对社会发展趋势有清醒的认识,这可以帮助其在否定之否定中不断审视自己,最终做出符合自己的职业定位。

(五)加强高校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高校中,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由辅导员担任。但是,一些辅导员对就业工作认识不足,在就业指导上缺乏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就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因此,高校应进一步使辅导员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增强就业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时刻树立学习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并加强对学生求职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树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观念,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开展各种就业教育与指导活动,逐渐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核心求职能力。

热点推荐

上一篇:谈玻璃幕墙的“低碳”效能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医院工作能力自我评价(大全8篇) 交通银行收入证明(模板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