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情知教学模式的构建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情知教学模式的构建

小编:

摘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模式是增强课程实效性与操作性的必然选择。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情知教学模式以认知、情感和实践为目标,以情知并进、情知互动与情知交融为基本环节,以过程的动态性、主体的综合化和方法的融合性为特点,以内容的多维度、主体的多元性和方式的多样性开展评价。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情知教学模式;模式构建

高校思想理论政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也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途径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的重要平台。目前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教学模式的探讨偏重于理论探究,具有较强操作性与推广价值的成果较少。本文通过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情知教学模式,力图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与针对性做出新的探索。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情知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与教学目标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情知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思想政治理论课情知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基于现代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相关探索成果。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探索认知与情感内在结构的研究由来已久。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S.布卢姆认为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其中情感目标的实现对认知目标的实现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情感之中的动机、内驱力和情绪是引起掌握认知行为的因素,认知目标的实现又是情感目标实现的手段。中国教育家冷冉提出的情知教学理论,将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辩证统一起来开展教学,主张认知目标与情性目标的统一,强调学生的认知心理活动与情性心理活动和谐和共进。

这些理论都强调了认知与情感不可分离的关系,但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用而言,情感的内容与载体,情感与认知的促进与融合等具体过程都需要深入探讨。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情知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第一,认知目标。通过情知教学模式的展开,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了解国史、国情,并能够利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为指导去观察与分析社会。

第二,情感目标。通过多种情知教学手段,深入学生的思想与情感领域,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理论认同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受教育者,从而帮助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将理论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第三,实践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情知教学模式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应在于是否能够通过学生政治认识的提高与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而作用于他们的实践活动。这一目标的衡量既应该包含短期内对学生在校日常行为的考察,也应该包含长期内对体现人格素质与社会公共道德情况的社会行为的考察。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情知教学模式的过程

在情知教学理论框架中,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情知并进、情知互动与情知交融三个环节,它们循环往复、逐步深化。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与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情知教学模式过程构设如下。

1.激活认知与调动情意的情知并进环节。在教学活动之初,一方面激活学生的认知,通过复习等方式唤醒学生的认知结构,例如对之前所学政治理论课基础知识与其他相关课程知识的简单回顾;另一方面调动学生的情意,通过具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采用案例法、情境法或实践法,运用多种现代教学手段,感染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热情,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情与知同时并进,使学生做好情与知互动及交融的准备,为下一步的教学创造出良好的情知背景。

2.以知启情与以情促知的情知互动环节。这一环节促成情知逐步深入的互动。一方面以知启情,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把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和学习意志等激发起来。另一方面以情促知,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的氛围中,通过教师适时的引导促进学生有效地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个教学环节中,情知的双向推进是关键所在,教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与推动作用。

3.知中有情与情中有知的情知交融环节。在情知互动的基础上,将教学活动推向更高的阶段,即知中有情、情中有知、情知交融。认知中融入情感因素,情感中蕴含认知因素,使学生对理论的认知从模糊到清晰,情感由空泛至丰富,对所学理论观点由兴趣萌发到自觉接受。情知交融的三个教学环节循环往复,多轮推进,逐步深化。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接受新知,萌发新情,从而使情知交融不断完善,教学效果日益提高。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情知教学模式的特点

1.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情知教学模式实施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强调学生通过以情促知,提高认知,也突出以知启情,深化情感体验,从而影响学生的情绪、态度、兴趣乃至品格。而学生在思维的探知与情感的体验中,由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认识与情感从量变发展到质变,不同的学习个体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此外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所激发的思维火花与所产生的情感愉悦也常常会在预料之外。所以,在教师备课之时,不可能提前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与课堂的气氛准备细节完备的教学方案,而是基于教学的基本目标,理清教学思路,明确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过程予以引导与调节。

2.教学主体的综合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情知教学中,教学主体并非简单地由教师转变为学生,而是转变为全体课堂成员。这一变化首先能够适应当前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性格特点,即一方面习惯于独立思考与自我判断,对空泛的说教拒绝接受;另一方面强调个性化,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与表现欲望强烈。其次,教学主体改为全体课堂成员,对教师的角色承担也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在与学生实现充分交流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情知教学模式的采用,克服传统教学的单一性与平面性,教师面向学生单一传授知识的点对点、点对面的结构,形成既有教师与学生之间、又有学生与学生之问、个体与集体之间广泛的多方位的信息传递与情感交流;可以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当前普遍呈现出的逻辑严密但严肃、沉闷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与求知兴趣,创造乐学的氛围。

3.教学方法的融合性。互动式教学法与启发式教授法相融合。情知教学模式中的互动式教学法既要求师生互动,也要求生生互动,教学成为情知结合背景下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教与学、学与学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的过程。教师对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的准确阐述与对当前社会重大问题的深入分析,以及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应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思想实际与情感实际,使学生在自觉探索与排除困惑中形成正确的判断。

案例式教学法与情境式体验法相融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关注现实社会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法,可将现实案例材料引入教学过程,将严肃的理论与鲜活的现实相结合,这样容易触动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利用理论对现实的分析,会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深刻的印象,增进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研究式教学法与实践式教学法相融合。教师通过选题与开题论证、资料收集、调查研究与理论分析、结题与成果交流几个基本阶段,帮助学生开展自主研究学习。每个阶段都可以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组织引导学生走入社会,贴近生活,在实践中选定问题,在社会大课堂中开展调查研究,使学生了解社会,有所感并有所思,情知结合,观察与思考相融合,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情知教学模式的评价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情知教学模式的评价与该模式的教学目标紧密关联。所以,设定评价标准与选择评价方法时均应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状况展开。通过设定新的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改变传统思想理论课教学评价重理论而轻实践,重能力而轻德育,评价主体片面化,评价方式与评价标准单一化的缺陷。

1.评价内容的多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情知教学模式的评价包括对认知目标的评价、对情感目标的评价与对实践目标的评价。由此,构建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国史国情的掌握为基础,以德育效果为核心,以政治认识的提高与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为重点的多维度的评价内容体系。

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情知教学模式的评价主体应该是多元的。评价体系中包括教师自评、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同行评价、以及家长、社会的评价等。而同行、家长与社会的评价有助于在横向与纵向的比较过程中更为真实地反映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成长状况与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情况,并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3.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情知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是多样的。可以将书面考试、小论文与课堂讨论发言相结合,将教师观察、访谈与学生自我总结相结合,凡是可以体现学生学习之后所表现出的认识的深化、能力的提高、情感的体验及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等效果的方式都可以考虑作为评价方式的组成部分。

在具体的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可以按照以上三个方面制定完整的教学模式评价指标体系,为教学工作的开展作有效的引导、鉴别与激励,同时要建立完整的评价与反馈机制,通过评价与反馈,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B.S.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M].罗黎辉,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2]冷冉.冷冉教育文集[M].大连出版社,1998.

[3]燕国材,章健华.“情知交融教学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02,(5):38-41.

热点推荐

上一篇: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模式分析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劳动科工作计划 劳动部工作计划 反恐怖主义法心得范文(19篇) 手术室心得体会收获(通用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