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民族地区城市特色文化培育

民族地区城市特色文化培育

小编:

城市特色文化培育是我国城市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推进城市特色文化建设,走特色文化培养创新之路,避免城市文化建设的同质化和趋同化,已经成为理想城市的回归与必然。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为西南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然而过度重视经济快速发展与城市特色文化培育机制便形成了矛盾,因此,对西南民族地区城市特色文化培育机制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城市特色文化培育

城市特色文化。文化是城市之魂,城市文化是城市居民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城市文化体现了每一座城市的发展力、生存力、竞争力、适应力。城市特色文化已经是组成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伦敦就大力推广文化创意产业,让工业、制造业等传统产业逐渐退出;英国伯明翰将城市定位于国际会议中心,频繁地举办歌剧、芭蕾舞、交响乐等盛大活动。城市文化的特色性是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的:第一,给人们直观上的特色文化印象和感受;第二,从内到外散发出来的城市气质和魅力,也就是每座城市的特色文化标志。

城市特色文化培育。城市特色文化培育是建立在对于本城市特色文化有深度的认知之上的,这首先就要求我们要对城市的特色文化进行发掘和学习。从多方面研究城市民族特色,积淀城市底蕴,用因地制宜的方法仔细解读城市传统文化,彰显城市个性,用文化来塑造城市,用文化来提升文明;城市特色文化的保护主要在于政府应在一定程度上出示相关法律法规对城市特色文化进行保护。其次应当积极的调动全市人民的力量,让全市人民对城市特色文化保护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进而传播城市特色文化。

城市特色文化培育机制

以自然特征为城市特色文化的培育机制。一个地区的自然特征主要包括地形、植被、水文等。不同的地形对于当地人民的居住、出行产生影响,形成以地形为特色的城市文化;植被可以分为陆地植被与海洋植被,不同的植被对于当地人民的饮食会产生影响,形成以植被为特色的城市文化;水文可以分为江河湖泊,并且不同的流域有着不同的流量汛期,对当地人民的出行、居住环境产生影响,形成以水文为特色的城市文化。自然特征中的地形、植被、水文通过对当地人民的衣食住行产生影响,从而形成了以自然为特色的城市特色文化。

以位置特征为城市特色文化的培育机制。每一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位置特色,有的处于山川河流咽喉,有的处于通商水利要道。山川、河流、建筑,处于这些地方的城市有着独特的位置优势,形成了以山川河流为特色的城市文化;港口、运河、工程,处于这些地方的城市有着优越的位置特色,形成了以通商水利为特色的城市文化。

以文化特征为城市特色文化的培育机制。城市特色文化培育机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特色文化培育机制的内涵丰富多彩,它包括城市特色文化的自然环境、物产、气候、位置、文化机制。实现并且完善这些机制,不仅使得城市文化本身更加先进,而且有助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同时,城市发展本身对城市文化培育机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两者相辅相成。

西南民族地区城市特色文化现状分析

我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众多,气候多样,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山川河流众多,物产植被丰富,原始景观与原生态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但经济发展并不乐观。

西南民族地区区位政策优势明显。西南民族地区有着很明显的政策优势,“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大步调前进为我国西南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机会,西南民族地区人民把握住这次机会也逐渐缩小了东西部差距。与此同时大量的少数民族聚居于此,为该地区发展民族经济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西部大开发的大力推进使得西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了西南地区的现代化水平,但另一方面过度发展经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文化特色危机”便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一问题在西南地区蔓延,城市特有的文化烙印正在悄无声息的消失殆尽,而曾经这些城市引以为荣的文化特色也逐渐丧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西南民族地区城市特色文化的劣势。在西南地区跟随西部大开发的脚步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现代化高速发展,人们的价值理念与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改变。强大的西方文化的介入正吞噬着传统的城市特色文化、传统习俗、价值理念,也同时影响着社会制度、文化理想、民族特色。从语言的使用情况来看,20世纪70年代全世界通用8000多种语言,而现在仅仅剩下6000多种,这就是城市特色文化的弱势的一种表现。

西南民族地区城市特色文化的表面性。由于西南地区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只重视发展经济数量而没有对文化的培育重点关注。所以西南地区对自身的特色文化挖掘的不够深刻,对特色文化资源搜集不够全面,而把目光投向了强势的现代西方文化,不加以消化的生搬硬套,千篇一律的用在各个不同的城市中。对特色文化建设抱着一种浮躁的心态,急功近利的抄袭所谓的流行风格,以至于城市特色文化浮于表面。

西南民族地区城市特色文化的局限性。由于西南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教育水平偏低,造成了人力资源短缺,人口素质偏低。然而西南地区教育资源水平的不足,给城市特色文化的建设带来了局限性和制约性,这主要体现在城市人口的素质文化水平偏低、人力资源匮乏、对外来人才引进没有吸引力等。在文化程度上,文盲人口的比率(除去广西省)要高于全国其他地区,特别是云贵二省,10万人中大专以上的在校学生比率也很低。

西南民族地区城市特色文化培育路径选择

在对西南民族地区现状以及现实困境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以城市特色文化培育机制为指导,提出以下西南民族地区城市特色文化培育的路径选择。

挖掘和遴选具有地方特色及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一个城市挖掘自我的特色文化就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是文化的外在体现,科学的定位西南民族地区的城市文化的特点和独一无二的风格,从城市本土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入手,筛选与本地区特色文化相符的文化遗产;第二是从文化的内涵出发,文化源自于历史和人类的文明,一部历史就是当地人民奋斗和发展的写照,而文明是对自我成就的总结和提高。

构建城市特色文化的评价机制。城市文化的发展要从经济、政治、教育、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同时开展的,那么也就意味着评价体系要涉及到多个不同领域和范围才能真正的得到有价值的评价结果。城市文化评价体系首先必须明确城市特色的传统文化,重视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其次,必须正确的处理好外来文化跟本土文化之间的关系,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并不矛盾,应当合理利用外来文化创新本土文化,建设更好的城市特色文化;再次,必须正确的处理特色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相辅相成。

通过教育提高市民对特色文化建设的认识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建立城市特色文化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市民的态度和作为。市民内涵素质的提高是特色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可以采取对市民进行宣传和教育工作,把城市的每个社区作为单位进行教育和宣传,由点到面,使教育工作可以成网状结构在全市铺开。只有获得市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让市民真切认识到建立城市特色文化的重要性才能正真的使得特色文化得以发展。

大力扶持民族产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西南民族地区多元化产业的发展。大力扶持民族产业的发展,为西南民族地区人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与就业机会,推进西南民族地区民族和谐,有针对性的让西南民族地区人民更多的从事具有民族特色的职业。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使得城市特色文化得以发展。近年来,西南民族地区很多城市的旅游业十分发达,比如广西桂林、西藏拉萨、四川康定等。这些城市民族特色十分的浓厚,通过旅游业发展使得有一技之长的当地人民获得了就业的机会,并且将当地文化得以宣扬。

贯彻落实民族宗教政策。针对西南民族地区人民受宗教影响较大的现状,应当加强对宗教知识的广泛传播,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充分发挥当地宗教代表人士的模范带头作用,宣扬具有当地特色的宗教文化。推行宗教信仰自由,促进西南民族地区与内地的联系,消除民族政策中不良的因素:例如民族压迫与民族歧视等,构建一个互帮互助、平等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民族地区以及有关部门应当大力宣传党中央的民族政策,消除消极的影响,使得西南民族地区的宗教能与特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在各民族平等和谐的前提之下,促进各民族之间交流,推进各个城市的特色文化前进。

统筹西南民族地区文化和经济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支柱,没有经济的发展就不会有文化的发展。因此,不能只注重经济建设而忽略文化的建设,文化建设是对人们素质建设的提高,缺失了精神层面的东西,经济建设也将无法维持。只有将经济和文化二者和谐统一,统筹发展,在满足了城市市民经济需求的基础之上对文化建设加以完善,才能为建立城市特色文化提供一个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热点推荐

上一篇:红河流域族际交往与文化互动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村委会民兵工作总结 民兵创业工作总结(精选5篇) 最新景区推广公众号文案(精选十六篇) 最新中国近代史论文参考(案例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