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花卉文化旅游开发策略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花卉文化旅游开发策略

小编:师恕兰

花卉是人们生活中最普遍、亲近的审美对象[1],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保健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花卉文化旅游即是将花卉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以满足游客观赏花卉、休闲、娱乐、回归自然等需求为目的的旅游活动方式。与其他旅游项目相比,花卉文化旅游具有文化内涵丰富、品位高、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是一种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于一体的新型绿色环保旅游经济[2-3]。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花卉资源和民族文化孕育了独特的花卉文化,但目前该地区的旅游开发注重于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对于花卉文化旅游关注较少。进行深层次的花卉文化旅游开发不仅关系到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旅游、民俗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重新树立原生态与现代相结合的旅游新形象,也有利于三农和扶贫问题的解决,花卉文化旅游必将成为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旅游新的亮点和经济增长点。

1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花卉文化旅游开发优势

1.1区位优势渝东南辖黔江、武隆、石柱、秀山、酉阳、彭水六区县(其中石柱、彭水、酉阳、秀山是少数民族自治县),是我国西部四川盆地东南部大娄山和武陵山两大山系交汇的盆缘山地,与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相连,是重庆唯一集中连片、全国为数不多的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还有瑶、侗、白、回等10多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4.2%。渝东南地区自然山川秀美,生态环境优良,民族风情浓郁,民俗乡风淳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武陵山绿色经济发展高地、重要生态屏障、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带和扶贫开发示范区。

1.2环境气候资源优势渝东南位于108~110E,28~30N,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是重庆的北极和避暑胜地。年平均温度14~16℃,年累计光照时数平均为1 000~1 400 h,年均降水量1 000~1 350 mm。适宜的气候、独特的山区地形等多种因素形成不同的生态类型和气候环境,使各类花卉的生长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性,积累了丰富的花卉旅游资源,是重庆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之一。

1.3花卉文化资源丰富该地区花卉文化资源可概括为花卉自然资源、花卉饮食文化、花卉民俗节庆文化、花卉医药文化、花卉文学和花卉艺术,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1.3.1花卉自然资源。渝东南被著名植物学家、中科院院士吴征镒先生誉为我国植物资源基因库,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野生观赏花卉有159科378属1 128种[4],仅国家一级、二级保护植物分别有9种、39种,遍布各地。此外,优良的生态环境也保存下来大量观赏价值极高的古树名木,如沙子镇千年马桑王和银杏树群、悦崃镇古城坝巨型桂花树和古柏、中益乡三尖杉母树和枫香古树等。

1.3.2花卉饮食文化。渝东南丰富的花卉资源和民族的多样性文化创造出了当地独特悠久的食花文化,包含烹饪主食、配料、花卉菜肴、花卉糕饼、花卉果脯、花卉饮品(茶、酒、汤)等,又因民族和地区不同,种类和形式又有所变化。如土家族茶饮品就有十几种,形成了被称为土家茶艺的四道茶,风味独特,礼仪周全,已成为许多景区民俗表演的保留节目[5]。花卉菜肴依时令而不同,正如清代土家族诗人彭勇行《竹枝词》所说:三月出蕨初茁芽,枞林九月菌生桠,秋岭红熟累累果,玉湎狸肥味更佳。

1.3.3花卉民俗節庆文化。在人们心目中, 花是幸福、吉祥、长寿的化身。各种花卉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形成了花卉民俗。如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秀山花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十三寨山歌,都是民俗旅游必不可少的节目。

因植物生长的季节性,不同民族的花卉节庆文化都依时令变化。如土家人二月社日、端午斗百草、中秋摸秋等[5]。唐《社日》:桑柘影斜春社散,清《潭阳竹枝词》:白米青蒿社饭香,就是对土家人过社的真实写照。

1.3.4花卉医药文化。渝东南各少数民族地区的花卉医药文化以苗族医药和土家医药最为著名。苗族医药历史悠久、特色鲜明、自成体系、内容丰富,一直是中医宝库中重要的医药派别[6-8]。目前苗药在贵州已成规模化生产,形成影响力较大的产业[9]。土家族仅治疗疾病常用的菊科花卉就有27种之多[10],湘西土家医药已有专著出版,社会反响强烈。

1.3.5花卉文学。文学通过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形象地渲染花卉的美,使人们对花卉的审美态度和欣赏趣味随着这种影响和引导日益丰富和多样化。我国自春秋时期已将花卉融入文学之中,更是发展出了花卉的君子比德思想,将花卉人格化。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因其丰富的花卉资源创造出了灿烂的花卉文学,包括以花卉为题材的诗词歌赋、小说、戏剧和传奇神话。如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留给世人至今追逐的世外桃源。

1.3.6花卉艺术。花卉植根于渝东南少数民族的生活之中,美化环境。如民族建筑纹样、雕塑、川派盆景艺术、民族服饰纹样、刺绣、西兰卡普、挑花、剪纸、编织、印染、土漆推光等民间艺术,无不以花卉为主角。

2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花卉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

既是农业又是艺术的花卉业是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最具活力的新型农业产业,旅游业又是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两者的有机结合成为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新兴的旅游产业。但由于起步晚、花卉产业薄弱、人们认识缺乏、基础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缺失等问题,使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花卉文化旅游发展受限。

2.1政府角色缺失,缺乏政策法规支持和统一规划,市场不健全虽然重庆市有把渝东南地区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的发展定位政策,但当地政府重视不足,没有意识到本地得天独厚的花卉文化旅游资源,导致政策上倾斜不够,影响行业地方法规的建立,从而无法形成完善、健全的市场,影响本地企业的经营信心和外地企业的投资意向。

此外,各地区政府间在旅游开发未统一沟通协商、短期利益的驱使、旅游规划能力有限,使得花卉文化旅游开发不能根据游客需求进行差异性、个性化的统一长远规划,导致各地区花卉文化旅游盲目跟风、无序发展,呈现趋同化,丧失长效的旅游吸引力。

2.2未充分挖掘花卉的文化内涵和民族、地方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不足花卉文化是花卉旅游的灵魂,直接关系到旅游的效果及效益。但从现状看,在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的各个环节中,均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少的问题,花卉文化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缺乏,供给量有限,欠缺对游客个性化需求的把握,没有良好的产品开发体系,从而沦为其他旅游项目的附属。且花卉因受气候条件、植物生长周期限制,具有突出的季节性,若不对花卉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和产品设计,仅停留在赏花、果实采摘式的初级旅游开发上,会造成一年热闹两三周的尴尬景象,从而极大地减少了本地区的旅游收入,也难以通过游客产生二次宣传效应。

2.3花卉产业规模小、技术落后、专业化程度低渝东南拥有发展花卉文化旅游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其花卉产业规模很小,种植技术、生产管理及设施设备相对落后,产业服务体系也未形成,产业集群特征不明显,导致花卉生产受限,从而影响了以花卉产业为物质基础的花卉文化旅游发展。

2.4宣传和开发力度不够,难以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花卉文化旅游客源增长很大程度是依靠自然增长,仅靠旅游企业自行推销很难形成合力,缺乏整体宣传促销力度。有些企业仍然存在淡季消极观望、旺季坐等客源的现象,而小企业因规模和资金问题,长年不宣传、不促销,造成极大的花卉旅游资源浪费。

2.5花卉文化知识普及力度较弱,导游花卉文化素养缺乏花卉文化旅游通过花卉文化知识宣传,依靠丰富的情感和想象,熏陶感染游客,提高游客对花卉的审美度和欣赏趣味,从而使花卉从色、香、形、味、质地等客观自然属性美,升华到主客观相统一的意境之美,加深游客对花卉的审美层次,提高游客的兴趣。

目前本地区尚未有花卉文化普及平台,本地民众也缺乏专业、系统、深层的花卉文化知识。而作为景区与游客纽带的导游,因没有花卉文化功底,也缺乏对花卉文化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很难有效引导游客赏花品花,体验花卉文化旅游的愉悦感和趣味性。

3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花卉文化旅游开发策略

3.1采用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模式,塑造品牌形象企业是旅游开发者和运作者,是花卉文化旅游的主体,但作为资本代表的企业主要追求经济效益,而非长远的文化效益。因此,需要政府进行政策扶持引导、宏观把控和基础设施的保障,尽量减少盲目、无序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开发和保护并重,实现经济和社会文化效益的双赢。

对政府来说,首先要制定科学的指导意见和政策,创造良好的投资开发环境,制定法规保护和规范企业经营活动[11]。其次,采用感官策略,设计鲜明的主题和响亮的宣传口号,塑造特色品牌。第三,发挥组织和协调方面的优势深入宣传,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走出去和迎进来并举,扩大品牌影响力,以吸引投资者和消费者。第四,转变思想,打造良好的服务平台,完善服务体系,使知名度和美誉度统一,推动花卉文化旅游协调发展[12]。

对企业来说,首先,改善软、硬件条件,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塑造高质量高品位的旅游形象。其次,坚持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强化职业道德和文明素质,提升服务质量。第三,注重游客体验,满足游客多样化要求。

3.2深入挖掘花卉文化内涵,形成特色旅游项目文化是旅游的内涵和深层表述,是旅游的灵魂,特色是旅游的生命线,花卉是花卉旅游的物质基础,花卉文化是无形的精神财富,是花卉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和特色所在。因此,在加大資源调查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与保护花卉文化,才能赋予花卉旅游内涵,将游客最低层次走马观花式的需求上升为花卉生态审美休闲与花卉文化体验认知的精神追求,提升旅游产品的品位和竞争力,实现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花卉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花卉文化旅游的开发必须以中国花文化为背景, 借鉴其他地区优秀经验,充分利用本地花卉文化,结合巴蜀文化、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设计创新性的花卉文化旅游项目。如除了传统的赏花、花卉民俗活动以及花卉摄影外,还可举办花卉艺术活动、花卉园艺技术培训、花卉文化知识竞赛、花卉美食节、花卉相关会展等旅游项目活动,增强旅游项目的参与性、趣味性和文化性。

3.3做好规划与资源整合,设计特色旅游线路规划是发展的蓝图,既能有效防止无序开发,又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11]。花卉文化旅游是季节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规划必须在充分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以花卉旅游目的地为中心,合理科学地整合周边民族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丰富花卉文化旅游内容,保证投资建设的理性合理,以最大限度、可持续地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13]。

可利用本地区的少数民族集中优势,统一规划不同民族聚居区的特色民族花卉风情之旅;或按花卉文化种类划分重点建设项目;或以自然生态区域划分观赏花卉种类;或根据客源需求,设计专项线路,如赏花之旅、野生花卉探险之旅、花卉美食之旅、花卉养生保健之旅、农家寻访之旅、花卉民俗之旅、花卉历史文化之旅、花卉特色之旅,追寻花卉文学艺术之旅及花卉生态观光之旅等。如武陵仙山即可结合佛教花卉文化,开发特色花卉之旅。

3.4进行多元化交互信息平台的建设多元化交互信息平台既是数据平台,又将是营销平台和服务平台,实现景点与游客的交互作用。利用手机、电脑等媒介,通过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电台广播等构建多元化、立体化的旅游信息实时发布平台,及时发布花卉文化旅游相关信息。同时,游客通过平台同步分享旅游体验、发表个人意见、上传旅游攻略等,以增加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性。

3.5立足传统,注重创新,完善花卉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体系旅游产品是整个旅游产业链的核心,旅游产品设计主要是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对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活动内容等进行规划、设计、开发和组合[14], 涵盖了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的每一方面。因此,花卉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避免同质化。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可采用分层次、分需求的梯度产品开发体系,使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游客都能得到最理想的旅游体验。

3.5.1花卉产业开发。首先,根据各区域生态环境,打造专类性的花卉种植基地。其次,通过花期调控技术,摆脱花卉生产短期性、季节性的局限。第三,加大科研创新力度,进行野生花卉的驯化和繁育工作,丰富经济花卉品种。第四,建立先进的储藏、运输系统,保证花卉新鲜。

3.5.2餐饮设计。以花卉菜品为媒介,以花卉文化鉴赏为主要内容,打造花卉主题餐厅,在菜品种类和菜名设计等方面,紧扣花卉主题,并与花卉民俗、文学、养生有机结合,提升产品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使游客在吃的同时,更深刻地体会到本地深厚的文化内涵。

3.5.3养生文化开发。首先,依托当地适宜的气候和丰富的温泉资源,结合本地花卉医药文化,设计出独特的美容、疗养功能的花浴疗养法和香薰疗养法,并建立兼具疗养院功能的主题酒店,吸引不同需求的人群。其次,开展以种植和制作为主的园艺疗法,用以缓解和治疗精神类疾病。

3.5.4住宿设计。住宿是旅游地最大荷载的保证,是体现旅游档次的重要标志。设计时要结合不同旅客的需求,采用分层次设计。首先,鼓励价格低廉的家庭旅馆建设。其次,重点打造硬件设施完善、经营管理水平高、服务优良的经济快捷型乡村度假酒店,结合本地凉爽的气候,发展避暑山庄。第三,打造特色花卉文化主题酒店,并随季节、时令、花期变化变换不同主题,满足高端人群的需求。

3.5.5交通设计。交通是旅游发展的动脉,具体设计有:加大道路建设;重视对区域间巴士的扶持;开通花卉旅游专列、专机、包车等;打造个性化的自驾游路线;依托地质地貌和民族文化,打造险、奇、难的徒步赏花路线。

3.5.6旅游商品设计开发。花卉文化旅游商品既能满足游客购物需求,又能弘扬地区花卉文化。将花卉文学、艺术融入商品设计和开发中,可以提升商品的文化与美学价值,如利用家庭作坊生产经营小手工艺品;依托现花木生产,设计制作盆景、根雕等大型产品;进行集团化、标准化研发和生产,开发精油、花卉饰品、服装等深加工产品,树立自主品牌。

3.5.7娱乐活动设计。娱乐活动设计重在易行性、趣味性、体验性、游客的参与性和鲜明的个性。如花果采摘、鲜花加工、花卉食品烹饪、花卉工艺品制作等活动。

3.6注重人才培养,建立长效培养模式人才是旅游发展的基础,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花卉文化旅游开发必须依托专业人才,尤其是本地人才、少数民族导游的培养。因此,需要建立起长效的花卉文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采用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开展职业教育,培养专业人才。其次,对当地民众进行系统专业的花卉文化知识和旅游服务技能培训,并使之常态化。第三,加强对导游人员关于花卉常识、花卉文化、历史文化、区域文化方面的专题培训,使游客通过导游的讲解,不仅了解了必要的审美知识,还对花卉历史、饮食、保健等文化有了深入了解,增强旅游体验的愉悦感,提高对花卉的审美层次,并最终增强游客的赏花趣味。

4结语

将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花卉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遵循旅游业开发的基本规律和原则,合理利用花卉文化资源,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有较大影响力的民族特色花卉文化旅游产业,以更生态、更低碳的旅游方式给游客带来更多的惊喜与美好体验,将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推上新的高度。

热点推荐

上一篇:基于文化多样性的陕西省体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资金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资金绩效评估报告(12篇) 最新九的成语祝福语(精选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