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庄子思想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庄子思想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小编:

摘 要 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庄子在哲学、文学、美学、艺术、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其思想理论包含了丰富的内涵。从庄子的哲学思想中研究和探析适用于现代家长关于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能对现代家庭教育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 庄子思想 现代家长 教育理念

Inspiration of Zhuangzi's Ideology for Modern Family Education

KONG Xia

(Guiyang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Guiyang, Guizhou 550001)

Abstract As a master of Taoism, Chuang Tzu in philosophy, literature, aesthetics, art, natural sciences and life sciences and other fields have unique insights, which contains a wealth of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parental guidance applicable to modern ideas about family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can play a modern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 from Chuang Tzu's philosophy.

Key words Chuang Tzu; modern parents; education philosophy

《庄子》哲学,这部从古至今被无数人誉为人生宝典的哲学,对现世来说,也堪称是一部内容齐全并且行之有效的教育秘笈。庄子在其中所传达的处世观、幸福观、变通观等对现代教育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这与现代家长的家庭教育观有很大关系。如何才能转变现代家长的教育观,建立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理念,我们可以从庄子的思想中得到一些启示。

1 “游心于淡,合气于漠”,保护好孩子的天性

“游心于淡,合气于漠”出自《庄子・应帝王》,意思是说:让心思安静下来,让精神无动于衷,然后顺着万物本来的样子,不去妄自作为。这是庄子借“无名人”之口对“如何治理天下”这个问题的回答,他说百姓有他们一贯的本性,织布而衣,耕田而食,与万物共处,浑然一体而没有偏私。善治者只需效法自然,让各种生命自然蓬勃,就可以构成天地和谐。可是“聪明”的人类总是自以为是地打破这天地之和谐,比如《庄子・马蹄》中,伯乐违逆马的本性“治马”,结果使本来“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的马死掉一大半。《庄子・骈拇》中说:“天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钩,直着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附离不以胶漆,约束不以g索。”意思是,天下万物都有它们的常态。这常态就是:曲的不用弯钩,直的不用靠绳墨,圆的不用靠圆规,方的不用靠方矩,附着不用靠胶漆,约束不用靠绳索。

万物自然皆具备它独有的天性,人类亦是如此。如果在家庭教育中,我们是采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去教化子女,为了同一个社会化的教育目的去培养子女,那岂不就是复制了古往今来屡见不鲜的学校教育的悲剧――学校成了工厂,教师称了统一标准生产线上的工人,而学生就被塑造成了统一规格的产品?人,生来平等,但生而不同。家长只有迎合孩子生来与众不同的天性去教育,将来才能使之“尽其材”,以其长处立足于社会。

2 “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家长也要坚持学习

《庄子・人间世》中写到:“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就是说,古时候那些道德修养高的真人,总是让自己有足够丰厚的学识,足够强的能力,然后再去想方设法帮助他人。其中,“存诸己”与“存诸人”并非简单的前后因果关系,应当还有一层条件关系。“存诸己”是“存诸人”的条件,欲先“存诸人”,必先“存诸己”。这与我国古代的第一本教育专著《学记》中的“教学相长”原则同出一辙,正是因为想去帮助别人,所以才要增加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是为教而学,“教学相长也”。

许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不学而能的,完全把“教育”同“养育”混为一谈,或是把教育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认为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如果这样理解家庭教育,那么从家庭教育的目标定位到价值导向,再到教育过程和方法都会发生一连串的偏差和错误,必定也“教育”不出理想的结果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发展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人从在母体中开始孕育的那一刻起,就来到了这个“环境”当中,无时无刻不受着“环境”的影响。而家庭这一环境因素从这一刻起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将扮演着重要角色。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是自发的而不是有意识的,环境对人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好的环境可以引导其向好的方向发展,坏的环境也可以引导其向坏的方向发展。在人所处的整个周围环境当中,社会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主要方面,在社会环境当中,家庭和学校又是影响青少年发展的主要方面。我们还必须认识到,人并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外部的环境影响的,人对外部环境的反应是一种能动的反应。这种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人对环境作出反应时会受他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在这种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产生的需要和兴趣的制约。而对于受教主体的学生或儿童来说,他们的知识、经验大多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影响之下获得的。一个师德高尚、专业知识精深、教育方法得当的教师带出的学生一定是尊师、向学、乐学的人。相反地,一个自私自利、不求上进、整天对学生不满而愤愤无能的教师教出的学生就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会导致自卑、仇师等扭曲的心理。因此我们要求学高才能为师,身正才能为范。在家庭教育活动中,家长也应当承担起长者的示范作用,家长就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修养,这也是“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意义所在。 3 把准角度,帮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己矣。”大意是:天空中出现的那种青苍苍的样子,难道就是它的原本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遥远得看不到尽头的结果?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是像这样的情况吧!常人在这样的场景之中,难免会自视卑微,甚至会因不及大鹏之所能及而盲目羡慕与追随,以至于妄自菲薄,迷失自我。而庄子由于心境之高远,体悟也异于平地所知。庄子认为:即使面对那些个真正的“大知”、“大年”者,我们也不必感到悲哀,因为世间万物的存在期限(年),有短有长;能觉察的范围(知),也有小有大。这些都是自然界的客观事实,本身无所谓及与不及的比较问题,只是从人的角度来看,就会进行比较了。在家庭教育活动当中,就会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家长全然不顾孩子的自身条件,便盲目成为学校教育或是各种培训班的追随者,学校怎么教,他们就怎么配合;别家孩子上什么班,他们也不会让自己孩子错过,总之完全丧失了自身在教育孩子上的优势和自主性。殊不知,家长所站的角度,最便于对孩子的观察和了解;家长所拥有的信息,是孩子成长档案中最珍贵的记录。由于观察角度的特定性,所获得的信息也可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人所在的视角在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庄子在《养生主》中诠释了这样的道理,他说:“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毛嫱,乃越王宠姬;丽姬,乃晋献公夫人,皆为古代美女。我们世人常用沉鱼落雁之容来形容美女。而在庄子看来,鱼沉燕落未必是因为她们的美丽而羞愧,也可能是因为她们的奇特丑陋而受到了惊吓所致。因为世界的一切,以它自己的角度去观察,永远都会有不同的发现。庄子在《齐物论》中讲过这样一则寓言故事,说:“昔日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这则寓言故事里的主人公单凭自己的角度,以己之心去判定所有的事物,结果就产生了巨大的偏差。“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既然是养鸟就应当以鸟的方式去养,而不应该自以为是、一意孤行。

所以家长应当学会把握准确的角度去认识子女,对孩子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知,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对于家长而言,充分地了解教育对象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子女而言,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才有可能成就成功幸福的人生。

4 “以道观之”,从人的本质看到教育的本质

庄子在《庄子・大宗师》一篇中对“道”作了系统的描述,其文曰:“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其字意显而易见,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有来源,都有母体,那就是道。那么道来来源于何处,道的母体是什么?老子没有作出明确的回答,庄子经过一系列的推理后回答了这个问题。在庄子看来,天地万物都有来源,都有母体,而道却没有。它自己就是自己的根,自己就是自己的母。理解了“道”的含义,也就明白了什么叫做“以道观之”。“以道观之”是站在宇宙之巅观人世,也就是像庄子那样超越有形有象的天地万物,与无形无象的大道融为一体,用这样的心境体悟人世。具体地讲,站在宇宙之巅观人世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重点在其抽象的含义,也就是透过事物的外在形象,深入到事物的本质。

从本质上来说,任何一种形式的教育,其作用的对象都是人。所以只有首先弄清了人的本质属性,教育才有路可循。庄子虽然不是搞教育的,但他提出这些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同样是为了教化人类。只是不同于儒家的“化民成俗”,而是要“化民成己”。庄子,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认为世间所有的道理法规都应该是人们心中最自然的本真,根本不必用外在的形式去强加之,只管顺其天性,社会自然和谐安定。庄子从道的角度看人世,在他眼里,人与世间万物无异,都应法天法地,遵循大道,顺应自然。正如庄子讲如何统治天下时,说:“天德而出宁,日月照而四时行,若昼夜之有经,云行而雨施矣!”“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故古之王天下者,奚为哉?天地而已矣。”意思是说天生成而地平静,日月照耀而四季运行,就像昼夜自有常轨,云飘过儿雨降下。说到天地,古人认为是宏大的,所以古代统治天下的人,要像什么呢?只要像天地就可以了。人与天地是什么关系呢?人在其心,统治者像天地而治人,这与上面所讲的反观内心而知人,说的是同一个道理。天地自然,人心自然,统治者法天地,人法其内心,其实讲的都是效法自然。也就是《庄子・马蹄》篇中所讲的“天放”。这也是《庄子》通篇所反复讲述的道理。

依照上述庄子思想中对人之本性的推理剖析,结合现在最科学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最有效的教育应当是具有权威性但不可强制执行的,以启迪、激发为主要手段,使培养对象主动获得自我发展的活动。为人父母者,首先要懂得孩子在家庭教育活动中是处于主体地位,并且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权利;其次要学会放手和予以信任,没有哪个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挫折与磨砺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家长们只要顺应地陪伴着孩子身边,适当的时候,在信任的基础上授予正确的态度,逐渐端正其“三观”,行动阶段就可以完全放手了。只有这样,孩子才有机会施展自己,家长们也才能得以机会看到他们的“自然之心”,收获他们带给你们的惊喜。自己的孩子到底是块什么“料”,又该朝着哪个方向去培养,这都是非常大的课题,大到用人类的智慧都无法破解,唯一的答案在孩子心里,只有像天地那样顺从“心”意,才能循着正确的方向,发现其与生俱来的天分,成为他最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2] 傅佩荣.傅佩荣解读庄子[M].线装书局,2006(8).

[3] 王德有.以道观之:庄子哲学的视角[M].人民出版社,1998.

[4] 王海东.庄子思想与现代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9.

热点推荐

上一篇:以学生培养为出发点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印章工作总结(汇总6篇) 精选深入开展“重复信访专项治理”的实施方案通用(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