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庄子“三言”说理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启示

浅析庄子“三言”说理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启示

小编:

"

[论文关键词]庄子;三言;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庄子主要以“三言”即寓言、重言和卮言为言说方式来说理,用卮言统率寓言、重言,传达深邃的哲学道理,以虚传虚,含蓄有味。“三言”说理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无论是在教学思想还是教学内容、方法乃至教学语言方面都可供借鉴。

中国传统教育一贯是重人文社科而轻自然学科,重学术研究而轻实际运用。进入二十一世纪,这种教育却几乎是被颠覆了。在这个科技创新的时代,一方面是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则是科技进步给社会科学带来负效应,社会大环境中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渗透到人才的培养链中,日浸月染,“文科无用论”的毒瘤日益漫延,使大学文科教育处境极为尴尬。学生逃课现象严重,即使不逃,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如庄子所说的?坐驰”,只管应付拿到学分,而没有真正用心去感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对此,教师苦不堪言,痛苦之余,高等教育的实施者们又深刻反思原因,想了种种改进之策,诸如“课程重新定位”,实施“创新性教学”、“研究性教学”、“个性化教学”,以及“打通学科壁垒”等等。.反思当今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许多教育教学思想其实早就蕴藏在两千多年前庄子“三言”的说理体系中,并且,庄子“三言”趣味说理的深邃和影响的深远,足可供今天的教育者借鉴。挖掘庄子“三言”说理的艺术魅力,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

一、“三言”说理的艺术魅力

“三言”说理在《庄子》一书有两次直接表述,即: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

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

“三言”说理即以寓言、重言和卮言为言说方式来说理。历代学者都在探究这“三言”的具体内涵。深刻地领悟庄子思想,我得出了这样的解释:“寓言”即寓托之言,凡是出自虚构、别有寄托的语言,无论是怪诞离奇的故事,还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历史人物海阔天空的对话,或现实诸子百家高人的言论,只要是用来说理的,都属此类。“重言”即借重之言,庄子常常借助于一些虚构的人物故事,请古代或者当时的尊者来说话,包括老子、孔子和他们的弟子。“卮言”最耐人寻味,成玄英疏:…卮’,酒器也。夫卮满则倾,卮空则仰,空满任物,倾仰随人。无心之言,即卮言也,是以不言,言而无系倾仰,乃合自然之分也。”林希逸亦注:“卮,酒卮也,人皆可饮,饮之而有味,故日卮言。”庄子以卮代酒,以酒喻言,创造性地运用卮言来说理,摆脱言意困境,可谓智者。所以,“卮言”就是“中虚之言”,是指人在“中虚”状态下的言语,是“吾忘我”、“心斋”、“坐忘”情况下的得道之言,也即如酒一般淡而有味,让人品味、神往的载道之言。如逍遥游中的“小大之辩”、“圣人无名,神人无功,至人无己”;养生主中的“缘督以为经”、“薪尽火灭”;《山木》中的“山木,自寇”语皆属无心而有味的卮言。

深入地研究《庄子》内篇,便可发现“三言”说理艺术魅力之所在:

一是“寓言”、“重言”均可统领于“卮言”。“三言”浑然一体,“寓言”、“重言”服务于“卮言”。“卮言”看似无心,实则是庄子精心设置的,我们在品味一个个“寓言”、“重言”故事之时,便会不知不觉地认同其中的道理。

二是以虚传虚,用极为荒诞的形式来传达玄而又玄的深邃思想。比如蜗角之争、骷髅见梦、庄周梦蝶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情节离奇,虽表面上荒诞不经,却蕴涵庄子深刻的哲学思想,能使人们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受到吸引,并轻松地领略到“言”外之“意”。

三是语言含蓄而有味。“三言”无论是“寓言”、“重言”还是“卮言”都在言意解读方面耐人寻味,这也是千百年来人们不断地研究《庄子》的魅力所在,同时也使此书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含蓄美的典型。

二、“三言”说理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启示

在教学中思索,便可发现:庄子“三言”说理对大学语文教学无论是在教学思想还是内容、方法乃至教学语言和考核方式方面都有一定的启示。

(一)在教学思想上,大学语文要以虚务虚

庄子内七篇,依次为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大宗师、德充符、应帝王,传达庄子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万物平等的社会观、养生全性的人生哲学、无奈的处世之道、宇宙本体论和内圣外王等虚无的哲学观念。可见,庄子用“三言”说理,是以虚传虚。大学语文之务虚与务实亦可辨:如从文理工科的比较来看,理工科务实,功利性强,文科务虚,实用性似乎不大,所以才有“文科无用论”的误解,教育部把大学语文定位为公共基础课,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这就把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在培养学生的精神文化这一务虚的层面上,其用心正如老子所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大学语文要解决的人文素质修养问题,正是当代人类精神层面最珍贵的瑰宝。物质丰富不代表富有,精神富有才是真正的富裕。正如《屠格涅夫的礼物》这则故事所说:“‘你管我叫兄弟,’老人脸上是满足的笑容,‘这是最高贵的礼物。”’。庄子以虚幻的形式来言玄而又玄之道,以虚务虚,大学语文教学则可采庄子“三言”形式之虚,弃庄子之“道”,而代之以人文层面的人本、和谐、人格修养等思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

(二)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来看大学语文要务实

庄子用来说理的“三言”,无论是寓言,还是卮言,主要是以虚传虚,即使是重言,也常常借重一些传说中的所谓高人,如尧、舜,或将当世人物变形,如把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摇身一变而为道家的代言人,来讲庄子自己的道理。但不可否认,许多寓言和重言也有传说或现实的影子,由于古人对传说的迷信,或者主要人物的实有其名,“三言”说理在以虚传虚的同时也有“实”的一面,这也是庄子哲理让世人认同的重要原因。在“文科无用论”泛滥的当今,伴随着科技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出现人才培养的“五精五荒”(精于科学、荒于人学;精于电脑、荒于人脑;精于网情、荒于人情;精于商品、荒于人品;精于权力、荒于道力)现象,让人不由得不担心,80后、90后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教育部建议本科院校把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来开设,固然有从上至下纠正不良思潮的良苦用心,但重担还由大学语文课程来完成。大学语文教学在内容上若过虚,课堂教学就收不到效果。所以,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采庄子“三言”虚中之实,以蕴涵丰富人文精神的优秀文学作品加以充实。基于这一点,徐中玉等人主编的教材,分主题列单元,把以民为本、心怀天下、和而不同、品格修养等中国传统文化极为重视的人文内涵作为主题鲜明地列出来,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语文修养和人文素质,可视为大学语文教材中的精品。但这套教材也有让人遗憾的一面,如配套教参就与教材脱节,单从篇目列资料,不利于教师备课。作品的选择以传统文学为主,而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太少。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时既要对已有的作品中精选精讲,又要考虑时代特征和学生的主体性,围绕主题,重新选择一些教材所没有中外精品文学来实施教学。如此,既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又紧扣时代脉搏,就能“有效地改变文科教学‘假、大、空’的现状,真正实现文科教学的目的和作用”。

(三)从教学方法来看大学语文宜实施专题式教学

《庄子》处于从语录体向专题论文过渡的阶段,尤其是内篇七篇,在卮言的统率下,用寓言、重言来讲透一个个深奥的哲学道理,可视为庄子在以“三言”为说理方式向人们实施专题式的讲学。庄子之所以选择这种言说方式,必定是其最适合于说理,即为最佳说理方式,能在他那个时代与其他诸子百家抗衡甚至征服他们。从后世庄学的影响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庄子以“三言”为主专题式说理的魅力。如果教师把这种以“三言”为主的专题说理迁移到当今大学语文教学中来,便成为专题式教学。这里必须说明的是:我们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基于大学语文教学本身的受众与施教目的才选择的最佳教学方法。“大学”一词中国古代教育有“小学”、“大学”之分:八岁入“小学”,主要解决文字训诂之类问题;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修身立言、治国安邦之道。当代“小学”与“大学”虽在内涵上与古代不尽相同,但很显然,无论是受众的年龄,还是教学内容与施教方法,二者都应有很大的区别。就语文课而言,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开设到大学,当然也包括一些职业学校,有些篇目甚至会同时出现在不同阶段的语文教材上。中小学语文的工具性极强,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写作水平。大学语文更注重人文修养,人文素质修养培养与提高之艰难,可与庄子哲学之深邃相较,故而,专题式教学对大学语文来说可谓最佳教学方法。以徐中玉等人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为例,教师可从十二个单元中精选八至十个单元来讲授,每次授课以单元主题为讲课中心,按照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教育的要求,纵贯古今、横穿中西,精选教学内容,并以教材中的一两篇为重点,整合内容,组织教学。这样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又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还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对传统文学的人文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和体会,有效地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和修养。《大学语文》也就不再是“高四语文”。自然,这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如庄子一般,“其学无所不窥”,如果教师拥有深厚的知识底蕴与人文修养,以及高水平的教学组织能力,就能有效地实施专题化教学。

(四)从教学语言来看大学语文的授课语言宜含蓄有味

学生最不爱听的就是教说性的枯燥言语,而含蓄有味的语言却会令他们会心的微笑。大学语文教师完全可借鉴庄子“三言”的说理方式。从“卮言”中受到启发,用格言、他人名言或自己潜心悟出的小道理统率教学,做到教学语言凝练有味,听之让人沉思,引人会心的笑。从“寓言”中受到启发,用各种各样的小故事形象说理,包括动植物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现实故事甚至自己杜撰却可信度极高的故事等,做到围绕卮言,只讲故事,而不作过多的阐述,让人从故事之中自然地感受内在之理。从“重言”中受到启发,用古今名人名言或书籍中的名句说理,做到既语重心长,又通俗易懂,让人信服。“卮言”、“寓言”、“重言”的课堂运用,让学生对教师与课程都充满兴趣,倍添学习的动力,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这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正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师的熏陶和课堂气氛的感召下,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就能自然地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庄子“三言”说理对我们正在实施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启迪意义实为重要。

庄子“三言”说理以虚幻的形式来言玄而又玄之道,以虚务虚,大学语文可以文学之虚,务人文素质修养之虚;“三言”说理虚中有实,大学语文可以有着丰富蕴涵的文学作品实体作教学主要内容;庄子以“三言”为主进行专题式说理,大学语文在教法上可实施专题式教学;“三言”说理含蓄有味,大学语文的授课语言也宜含蓄有味,用寓言、重言、卮言来增添语言的艺术魅力。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试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式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护士节演讲比赛模板 环保与健康工作总结(实用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