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借京津冀发展机遇提升津南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借京津冀发展机遇提升津南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小编:沈小艳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京津冀;一体化;建议

摘要:文章阐述了津南区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探讨了与京冀两地相比存在的差距,并提出把握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机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2-0094-03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深刻阐述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意义,明确了总体要求和七个方面的工作着力点。以此为标志,开启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新篇章。2014年8月28日,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河北省文化厅三方在天津签署了《京津冀三地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津南区要充分把握这一机遇,挖掘、利用、整合津南区深厚的文化资源,完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1积极开展与京冀地区的文化交流

1.1京津冀三地部分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书

2014年11月5日,天津市津南区文化广播电视局,天津市和平区、河西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区文化委员会,河北省唐山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在天津市和平区完成《京津冀三地部分地区文化战略合作协议书》签字仪式。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必将为推进京津冀三地联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持。

1.2密切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发展

三地文化工作者携手,组织演出、系列活动等丰富基层文化生活,促进文化交流和发展。① 2015年2月10日,由北京市朝阳区,天津市津南区、和平区、河西区以及河北省唐山市本地艺术家组成的下基层慰问队来到唐山市乐亭县胡坨镇大黑坨村。在李大钊故居纪念馆广场上,三地艺术家不仅搭台唱戏,为老百姓们送上精彩的文艺节目,三地书法家还互相切磋,现场挥毫泼墨书写春联,赠送乐亭百姓。② 2015年5月16日,应津南区文广局邀请,唐山市评剧团携带经典剧目《御河桥》亮相津南大剧院,演员们俊俏靓丽的扮相、婉转的唱腔、扎实的艺术功底使得整场演出格外精彩,受到津南广大戏迷的热烈欢迎。③ 2015年6月27日,在津南区文广局的沟通和协调下,天津评剧院应邀赴唐山市慰问演出,将评剧经典剧目《赵锦棠》搬上唐山市燕山影剧院的舞台。此次演出为唐山百姓送上了一场纯粹的视听盛宴,使唐山评剧爱好者过足了戏瘾。④2015年7月29―30日,由津南区文广局、廊坊市文广新局共同主办的“同筑津冀情共圆中国梦”津南区―廊坊市区域文化交流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各种展览、演出丰富了津南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座谈会为两地文化系统工作者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与会人员就两地开展工作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深入探讨,取得良好效果。

2 津南区公共文化服务现状

2.1 公共文化投入持续稳步增长

津南区政府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全区年度财政预算,不断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加强管理,每年拨出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购置图书,做到文化事业经费、“两馆一站”免费开放专项资金、重大文化工程建设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并与本地区财政收入同步增长。

2.2 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

津南区图书馆8个部室全部免费对外开放,图书文献、报刊全部实行开架借阅,馆内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全部实行免费提供。凭借着丰富的活动和优质的服务,津南区图书馆在全国第五次公共图书馆科学评估定级活动中,被文化部评为国家地市级一级图书馆。2014年,市、区财政拨款260万元对津南区文化馆内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进行维修改造,硬件水平得到较大提升,为参与全国第四次公共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津南区将镇文体中心建设纳入全区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新城镇建设规划,9个镇级文化站全部达到市级标准,目前有7个镇建成面积超1,000平方米的文体中心。津南区原有165个行政村,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经过整合,现存41个行政村、46个社区,全部配备文化室和农家书屋(社区书吧),并设专、兼职管理员。

2.3 群众特色文化活动广泛开展

2.3.1连续举办11届的津南区文化艺术节已经成为津南区的特色文化品牌。2014年第十届文化艺术节期间组织安排大型群众文化活动60余项,子项目达200余场次,实现了活动形式、内容等方面的不断创新。

2.3.2 深入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2014年,津南区图书馆为社区图书分馆、流动服务点各配送图书2,800册,期刊2,664册;为农家书屋配送图书13,200册,光盘880张,保证了基层群众的阅读需求。津南区文化馆组织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深入基层送文艺演出20余场次,组织书画骨干和津南区业余书画家深入农村、社区为群众书写春联500余幅,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2.3.3 组织举办公益性文化培训辅导。组织专业干部到基层进行文化公益大讲堂、各艺术门类培训辅导活动,年均500余次、培训人员2万余人次。

2.3.4 津南区图书馆大力推进“知识工程”的开展。组织举办“枫叶杯”青少年书法绘画大赛,“好书伴我成长”“书香满津城,悦读惠万家”等系列读书活动,丰富中小学生课余生活,满足津南区群众阅读需求。

3 与京冀两地相比存在的差距

3.1 缺乏文化事业发展长期规划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科学长久的文化事业发展规划能够明确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方向 ,有利于一个地区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 与北京市中心城区和河北省发达地区相比, 津南区并没有出台文化事业发展纲领性文件,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公共文化水平的提高。

3.2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 与北京市中心城区和河北省石家庄市、唐山市等发达地区相比,津南区没有修建综合性文化艺术中心,文化休闲广场面积较小并且数量严重不足,人民群众缺乏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的阵地;津南区文化馆、图书馆馆舍建筑面积距离《天津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2015―2020年)》尚有差距,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上受到很大限制;镇文化体育活动中心设施设备建设尚需提升和改进;农家书屋(社区书吧)和村文化室设施设备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老社区文化设施面积不足,提升空间小,文化设备相对落后。

3.3 缺乏特色项目、品牌项目

凭借着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津南区公共文化服务得到了津南百姓的一致认可,但由于缺乏特色项目、品牌项目,津南区文化艺术节在全市及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明显不足,与“南开杯”广场舞大赛、“和平杯”京剧票友大赛、唐山市评剧艺术节以及北京国粹文化艺术节等成熟品牌项目相比有不小差距,需要进一步挖掘特色,提升品牌价值,拓展群众文化活动覆盖面。

3.4缺乏专业人才、院团,文化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专业艺术院团在推进基层文化艺术发展过程中有明显的导向性、代表性、示范性作用,有助于提高基层群众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文化艺术表演水平;高素质、高水平文化干部队伍管理人才和文化专业人才作为“急先锋”,在开展群众文化服务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编制局限,津南区没有成立专业文艺院团,群众文化专业人才发展需求受到制约,文化专职干部队伍的进修或学习专业知识培训活动相对较少,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培训辅导工作有待创新和提高,特别是村、社区文化骨干力量需进一步下大力培养。

3.5尚需加大文化经费投入、资金匹配力度

2014年北京市财政在文化体育与传播方面支出达到人均761.8元,是全国206元的3.7倍,远高于津南区财政人均文化支出水平。市、区、镇财政用于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的专项资金,特别是镇文化中心、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投入资金匹配与《天津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2015―2020年)》需求差距较大,文化经费投入直接影响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1]。

3.6社会力量参与程度较小

公共文化服务需要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但仅仅依靠政府行为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仅能够降低地方财政压力,还能进一步促进公共服务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购买皮卡少儿中英文图书,成立皮卡体育馆路少儿中英文图书馆,引进社会力量进行运营管理,为辖区少年儿童提供阅读服务;河北省图书馆、省群艺馆等六家单位联合发起成立河北省文化志愿者协会,选举产生了协会领导机构、9名常务理事及29名理事,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铺平道路。与京冀相比,津南区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建树较小,需要着重提高。

3.7监督考核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完善的监督考核体系有利于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有效提升,必要时可以委托第三方对基层设施服务情况进行评估,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按照设施、服务、活动、管理、经费五达标要求,对镇、村、社区进行蹲点式调查,摸清基层设施一周的服务情况、运营情况和管理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完善的监督考核标准对基层服务机构是一个很大促进,有利于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3.8文化底蕴、文化资源挖掘程度有差距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津南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葛沽宝辇会”名扬四海,要勇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积极挖掘和发挥津南文化的深厚底蕴,让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津南文化的良好局面。

3.9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明显不足

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由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矛盾决定的。正是文化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矛盾运动,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乃至不同地区的文化不断碰撞和交流,促进文化的不断发展。只有从其他文化中吸收营养,才能永葆青春,具有活力。津南区的文化交流仅限于天津市范围内,在汲取其他地区文化的营养上有所欠缺,影响了津南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4对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建议

4.1制定津南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期发展规划

积极争取公共文化服务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借鉴公共文化服务开展较好地区的经验,结合津南区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津南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期发展规划,将文化事业发展纳入到乡镇的考核指标当中,并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对发展规划进行提高和完善,达到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高的目的。

4.2完善文化设施建设,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一是大力推进区、镇级标准化文化设施建设。在充分发挥好原有文化设施资源效用的基础上,努力改进、完善和提升区、镇级文化设施设备,大力提高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实现区、镇、村级文化设施全覆盖[2]。二是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做好农家书屋(社区书吧)、村文化活动室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巩固和发展工作,逐步实现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场地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对全社会免费开放。

4.3开展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实现文化成果全民共享

一是积极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和作用,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创作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不断丰富和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和内容,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广泛地参与基层文化活动,不断扩大活动的覆盖面,让群众的文化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二是围绕中心工作,发挥文化活动的宣传舆论功能,实施精品战略,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广泛组织开展高品位,具有标志性、示范性、娱乐性的,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实现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的不断创新,发挥为社会提供正能量的积极作用。三是深度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送文化下基层和文化培训辅导活动,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使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4.4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一是强化文化管理干部和专业干部理论、专业培训,建立文化队伍竞争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创新创业。二是建立新的、科学的、适合文化事业发展的人才引进机制,吸纳有文化管理和群文专业才能的人补充到文化干部队伍之中。三是坚持镇、村(社区)文化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定岗定编,为基层文化工作的创新开展提供人员保证;四是加大业余文化队伍建设力度,建立健全业余文艺骨干培训制度,提高业余文化队伍整体素质,使其成为活跃基层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带头人。

4.5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吸引社会力量参与

一是各级财政设立专项建设资金和公共文化服务活动项目专项资金,逐步增加资金投入力度,保证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根据每年各级财政经常性收入比例,逐步提高文化事业经费和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等经费投入的增长幅度,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创新提供资金支持。三是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全区政府购买服务目录中,提高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热情,为社会力量进入公共文化领域打开通道。

4.6学习先进典型,加强文化艺术交流

为文化干部队伍管理人才和文化专业人才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让他们到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较好的地区进行实地观摩学习,开展积极有效的沟通交流,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和学习文化工作的先进理念,补充能量,将先进经验和优秀做法结合津南区实际发扬光大,切实提高津南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荆晓燕.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路径研究[J].行政论坛,2013(4):17-20.

[2]成都市社科院课题组.进一步提升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对策研究[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3(4):86-99.

热点推荐

上一篇:县级图书馆自动化建设调查分析与建议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学榜样做榜样心得体会优质(九篇) 化学的教学反思简短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