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讨论

关于《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讨论

小编:

摘要对《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探讨能积极促进释义的改进。几篇对具有某种语法特征的词释义提出质疑和改进意见的文章,表现出对一般语文词典释义的性质、释义的应用认识片面,文章就此做出具体分析。

关键词语文词典释义语义特征

二、关于作格动词的释义

有文章[1]解释作格动词如下:

感动①动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起同情或向慕。(用例略,下同)

②动使感动。

作者认为“感动”①义表自动变化,叫作格释义,②义表使动变化,称役格释义。文章又举“激奋”“为难”二词条,认为

“激奋”的①义为形容词义。②义为:“

动使激动振奋。”属役格释义。“为难”的①义为形容词义,②义为:“动作对或刁难。”属役格释义。该文对《现汉》中这类动词做了全面考察,对它们的释义、义项划分、用例配置做了调查。在释义方面提出的问题是:为何“感动”同性质相同的“激奋”“为难”不一样?可以看到“感动”义项②用的是“使+原动词”释义,“激奋”则是“使”后对释两个语素“激动振奋”,“为难”是用两个同义近义词释义,用“或”连接,表示是选择关系。该文列举归纳了《现汉》对这类词的释义类型多达11种,而认为“却没有――至少没有明确地――给出一个标准,以致影响了词典释义的系统性、准确性”。我们选择列举该文认为不同释义的其他例词如下:

迁移动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

弱化动变弱;使变弱。

激荡②动冲击使动荡。

方便②动使便利;给予便利。

该文建议:“需要解释好作格用法的语义结构,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使(变)×’或‘使+作格释义’”这样的模式,如“激化”释为“使激化”,“灭”释为“使熄灭”。

问题集中在《现汉》为什么对从语法角度看同是“作格”的义项有这么多种的释义方式呢?现在来看这类词不同释义的内容特点。

“感动”的释义是“使”加原动词,解释了这个义项的使动语义特征。

“激奋”的释义是“使”加两个语素义对释,这个对释包含有两个并列关系的心理活动:激动、振奋。

“为难”的释义是并列两个同原词同义近义的动词,包含有两种选择性行为的内容。

“迁移”的释义未区分自动使动义,而是说明其行为特征:离开原地,换到别地。

“弱化”的释义是一个义项组,分别解释其自动义,使动义,用分号隔开。

“激荡”的释义说明由于冲击而使动,使动义变成行为的目的结果。

“方便”的释义也是一个义项组,分别解释其使动、自动义,用分号隔开。

该文提出的义项划分,用例配置方面的意见,就一般语文词典来说,还要根据词典的性质、目的、篇幅等情况处理。

有文章[2]对《现汉》中语法上称之为二价名词的释义也提出质疑和修改建议。所谓二价名词,该文解释为:“这些名词往往与另外两种名词构成语义上的依存关系,或者说与另外两种性质的名词之间存在隐含的谓词性配价关系。”例如“意见”的语义表达式为“某人对某事或某人的看法”,其中“某人”和“某事或某人”就是“意见”的配价成分。该文认为“要求配价成分共现是二价名词的典型语义特征”,而《现汉》中对这类词的释义模式不统一,标准不一致,建议应尽量统一。如“兴趣”原释为“喜爱的情绪”,可改为“对人或事物喜爱的情绪”。

先谈第一个问题。我们来分析一般语义词典对这类词的释义。

兴趣《现汉》见上文

爱好或关切的情绪。《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以下简称《规范》)

由爱好而产生的愉快情绪。《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汉大》

益处对人或事物有利的因素。《现汉》

好处;有利的因素(跟“害处”相区别)。《规范》

犹好处。《汉大》

印象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里留下的迹象。《现汉》

客观事物刺激感官而在人脑里留下的迹象。《规范》

2.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迹象。《汉大》

感想由接触外界事物而引起的思想反应。《现汉》

在同外界事物的接触中引起的想法。《规范》

2.接触事物引起的思想反应。《汉大》 词典对这类词的释义,除使用同义近义词外,用扩展性词语释义必然是定中结构。中心语是被释词的类词语或意义相近、相关的词语,指明被释词所属概念范畴,定语说明词义特征。定语说明的词义特征限制中心语所指概念范围,二者结合揭示词义内容。“兴趣”释义词语的中心语,三部词典都选用“情绪”,其词义特征,《现汉》用“喜爱的”,《规范》用“爱好或关切的”,二者是选择关系。《汉大》则说明这种情绪“由爱好而产生”,性质是“愉快的”。“益处”释义词语的中心语,两部词典都选用“因素”,定语说明的词义特征,《规范》用“有利的”,《现汉》先说明“对人对事物的”,再说明“有利的”。“印象”释义词语的中心语,三部词典都用“迹象”,定语部分说明的词义特征,《现汉》和《汉大》一致,《规范》则加上“刺激感官”。“感想”释义词语的中心语,《现汉》《汉大》用“思想反应”,《规范》用“想法”,定语说明的词义特征,三部词典一致,都强调“由接触外界事物引起”。

分析上述词的释义可以看到,释义都注重于词义所含的语义特征,如“喜好的”“有利的”等等,所关涉到的持有者、针对者等,出现的情况不一样。在“兴趣”中完全没有出现,在“益处”中,《现汉》采用针对者出现在“对”介词结构之后的表述,“印象”中持有者、针对者并未采用分别出现在“对”介词结构前后的表述,这同选择的说明角度有关,这种选择是恰当的。“感想”中持有者未出现,针对者也未出现在“对”介词结构之后,这也是由选择的说明角度决定的。由此可见,这类词词义中关涉到的两种名词性成分在释义中是否出现,如何表述,服从于确切、简明释义的需要,不可能要求一定要用某种格式来表述。

下面谈第二个问题,二价名词进入语句,是否必定“要求配价成分共现”?我们以“意见”为例。“意见”有二义,《现汉》

的解释如下:①名对事物的一定看法或想法。②(对人、对事)认为不对因而不满意的想法。

①义作宾语

谈谈你对工作的意见。

咱们来交换交换对工作的意见。

②义作宾语

对这种粗暴的做法,我有意见。

以上“意见”的持有者、针对者都出现。

①义作主语

我的这个意见还不太成熟。

他们俩的意见有些分歧。

②义作主语

他的意见很尖锐。

大家的意见很大。

以上“意见”的持有者出现,针对者未出现。还可以有这样的用例:

有意见就快提!

意见?没有。

以上“意见”的持有者、针对者都没出现。

由此可见,这类词的两项配价成分在语言中出现的情况是随语境而变的,即使在一个句子中其出现、不出现也视语境而变。因此从这类词在语句中应用来看,笼统地说“要求配价成分共现”也不符合语言事实。

有文章[3]提出,在对表动作行为的词的释义中,要注重“核心动词”的使用。什么是这类词释义中的核心动词?我们先来看该文据这个观点对《现汉》中几个词提出的修改意见。

该文的观点,涉及对一般语文词典释义性质的认识,涉及对使用扩展性词语释义中包含的词义成分性质的认识,下面以上文举出的这三个词的释义为例子来讨论这些问题。

先看其他重要语文词典对这三个词的解释。

涂①使颜色、油漆等附着在物体上。《新华字典》(第10版)(以下简称《新字》)

把泥、灰、油漆或者药物等抹在物体表面。《规范》

把颜色或油漆等抹在其他东西上面。《现代汉语学习词典》(以下简称《学习》)

捣砸,舂,捶打。《新字》

用棍棒等工具的一端撞击或捶打。《规范》

舂;捶击。《学习》

舂捣去皮壳或捣碎。《新字》

用杵在石臼或乳钵里捣谷物等,使去皮或破碎。《规范》

把谷类的皮、壳捣掉。《学习》

上述语文词典对这几个词的释义可以指出这几点:

1.有用同义近义词释义的,如《新字》释“捣”,且用三个词,是一个义项组;《学习》释“捣”,用两个词,也是一个义项组。

2.用扩展性词语释义的,皆用以表动作行为的词为中心的谓词性词语释义,但各词典选用的表动作行为的词并不相同,如“涂”,《现汉》《新字》用“使……附着”,《规范》《学习》用“抹”;释“捣”,《现汉》用“撞击”,《规范》用“撞击或捶打”;释“舂”,《现汉》《新字》用“捣去”或“捣碎”,《规范》用“捣”。

3.各词典释义除选用的表动作行为的词有不同外,附加的限制成分说明也有差异,如《规范》说“舂”是“用杵”为工具,《现汉》不说明这一点,《学习》则完全不说明所用的工具。

对语文词典释义的探讨批评对词典改进释义有重要作用,但不可轻易否定合理的、有根据的释义,不可轻易限制多种释义方法的运用。有创新的探讨改进植根于深入细致的研究。

附注

[2]参看许晓华.二价名词的词典释义和配例.辞书研究,2012

(4).

[3]参看张少英.核心动词的使用与释义模糊性的关系研究.辞书研究,2011

(6).

参考文献

1.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

2.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10.

3.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新华词典(修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孙全洲主编.现代汉语学习词典.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热点推荐

上一篇:安徽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劳动精神论文 部队团小组年度工作总结报告(通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