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认知视角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认知视角

小编:

摘 要:词典释义常常围绕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隐喻和转喻展开。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头”为例来谈《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认知视角。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 隐喻 转喻 认知 “头”

一、“头”的意义

二、“头”各义项的隐喻转喻分析

1.“头”基本意义的获得 据Lakoff,G.&Johnson所言,人类本身的特征以及身体与周围世界的相互作用产生“前―后”“上―下”“远―近”“里―外”等空间范畴。在建立概念系统过程中,人类以自己为中心,体验感知客观世界时,把源于人类身体的空间范畴投射到其他范畴,把自己的体验引申到其他事物,如动物和植物身上,对他们加以分类进行认识,形成一定范畴。在同一范畴内,有的成员与其他成员享有更多共性,为该范畴的典型的和中心的成员,即原型;其他成员为非典型成员或边缘成员。概念就是在范畴基础上形成的词语意义范围,是进行推理的基础。罗施认为概念主要以原型即它的最佳实例表征出来,人们是从能最好地说明一个概念的实例来理解概念的。

“头”,首先是各种各样“头”表象,表象在人脑中深化,人获得对它的认知能力、对所有感知到的“头”形成一个范畴,抓住他们的主要特征、忽略个别特征,形成一个可理解的认知模式,对其概括定义,形成“头”的概念。“头”原初意义指人类身上最重要的器官――脑袋。这一概念是在范畴基础上形成的词语意义范围,是进行词义推理扩展的基础。人类和动物身体的相似性,使“头”很自然地被用于描述动物,于是《现代汉语词典》基本意义为“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

2.“头”通过隐喻认知模式引申意义

(1)从“头”内部意义引申。义项

(1)作为概念原型,向外扩展意义。王吉辉指出:“意义的归纳、分立需要以原型为基础,以原型理论为指导。”在人隐喻认知模式下,主体通过自己的认知能力即想象力、推理能力发展产生隐喻性思维,将源域中的概念向目标域中关联事物投射,从

(1)人体或动物的前部→

(3)空间:物体的顶端→

(4)事情的起点终点,

(8)、

(9)、

(10)、

(11)时间的起点终点→

(6)单位部门的领导头目。人的头部直立状态位于身体最高处,垂直方向是身体一端;处于平躺状态,水平方向位于身体一端;动物头部一般水平方向位于身体一端。“头”被用于动物后又引出跟“头”相对的“尾”。有些无生命物体外形与动物相似,“头”和“尾”被扩展到它们身上,如:日常语言“船头,船尾”“床头,床尾”。“头”比“尾”在认知上更突显,因为站在船头比船尾能更看得清看得远;睡觉的床,习惯把头搁的一边叫床头,脚放的一边叫床尾,也是为了突显“头”的位置。当然有些事物“头”“尾”认知地位没有区别,“头”可用来指称事物两端。

(1)、

(3)便如此,既表示顶端,又表示末梢。

(3)意义由位置引申获得,一种位置关系“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在人脑中形成一种意象图式,扩展运用于其他经验,如具体物体或空间,使具体物体或空间也具有这种意象图式“物体(空间)顶端”“物体(空间)两端”,通过隐射发展了隐喻意义。

(4)、

(8)、

(9)、

(10)、

(11)总体从时间引申,由

(1)表示位置空间概念范畴隐喻化表示时间域的概念范畴。空间范畴被认为来自人类身体本身的物理特点及身体对世界的体验,是更基本的范畴。通过隐喻和转喻使这一基本范畴投射到时间范畴,意义的隐射从具体越来越向抽象发展。动物典型的运动方式是头在前,尾在后,头部移动在空间时间上都先于尾,人类进化前原始人时代也是这种运动方式,人的认知经验由空间意象图式向时间范畴投射,表示第

一、领先、次序在先、时间在先,这是认知体验相似性作用的结果。

(8)、

(9)、

(10)、

(11)意义范畴等同,只是具体用法存在差别,侧重点有所不同。“头等大事”表示“第一”,是按时间顺序排列,同时又隐含“重要”义,这跟人“头”位于身体顶部,是人体的重要部分有关。“头一天”时间上表示前、先,

(4)和

(8)、

(9)、

(10)、

(11)存在差异,

(4)着眼于事情起点或终点,事情的“头”必然最早处理,与

(8)、

(9)、

(10)、

(11)表示时间“前”特征建立联系,由源域“人或动物”经过时间域再向目标域“事情”投射引申出新意义。“待从头”就有“事情开始前”的意思。“这哪里是个头”,有“尽头,终点”义,

(4)表示“终点”与“起点”认知地位相等。

“头”是人或动物身体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认知处于凸显地位。

(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部分”隐含“人体重要的部分”义,在人认知经验中“头”即大脑,是人体重要器官;在社会中地位高的人或动物群体中地位高的一般处于最前面。因此“头”被普遍用来指人类群体的领导者、单位部门重要的人物。意义由“人或动物”概念域向另一概念域“单位部门”隐喻投射产生“头目,领导”义。上列各义项是“头”

(1)的图式结构向具体事物、空间、时间等领域投射,形成了一个个意义的连锁链条。

(2)从“头”外部特征引申。人头占整个身体比例不大,认知模式中建构了“身体部分”意象图式,扩展到其他经验,建立“物体部分”意象,“头”被用来指物品的残余部分或是很小的数目。

(5)、

(13)与

(1)之间概念域的投射从有生命物体到无生命物体。线头、毛头等表示“物品的残余部分”。

(13)表约数,说明数目不大:十头八块、三头五百。 头形状圆,现实世界许多植物跟人头一样。在“圆”特征上人和植物建立联系,通过隐喻产生

(14)b。①“头”作为植物量词的用法在生活中并不多见,只限于形状是圆形的植物,如一头蒜、一头洋葱等。

4.“头”引申义引申的意义

(7)是从

(3)物体的概念域向抽象的立场概念域投射的,“物体的顶端或末梢”与“立场的方面”有相似性,“方面”认知地位相等,平常言语“他们是一头儿的”或“他心挂两头”。

(12)从

(11)隐喻过来,与“时间在先”有关。口语“头五点就得动身”“头鸡叫我就起来了”表示在某个时间前,有“接近、临近”义。人通过完形感知及推理获得认识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力,在两个相似性事物中运用隐喻认知思维投射意义。综上,“头”词义引申图示如下(M=隐喻;Me=转喻):

“头”意义相互联系,各个义项与基本词义间有交叉的地方又有个别特征,基本意义是原型,概括了所有义项的意义,其他词义都是由他引申扩展而来。

综上,人的认知在“头”词义产生及引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各个意义之间的联系可参照认知模式理解,《现代汉语词典》在“头”多义解释的过程中体现了认知视角。

① 为介绍方便,将用于植物的量词放在此节内介绍。

参考文献:

[1] Lakoff,G. &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 Rasch,E. Cognitive Representations of Semantic Categorie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General,1975.

[3]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1.

[4] 王寅.中西隐喻对比及隐喻工作机制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报,2003

(2).

[5] 高航,严辰松.“头”的语法化考察[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6] 王吉辉.从原型理论看词语意义的归纳与分列[J].辞书研究,2009

(3).

基金项目:扬州大学广陵学院课题基金项目[JGZD3001]资助

热点推荐

上一篇:略谈《歧路灯》语言的地方色彩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工作情况综述 保育员工作总结工作总结(优质5篇) 2023年员工安全环保培训心得体会(实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