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伊格尔顿的政治哲学批判及其启示

伊格尔顿的政治哲学批判及其启示

小编:

〔摘要〕 伊格尔顿的文化批判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哲学批判内容,他的政治哲学批判思想立足于无产阶级政治立场,与时俱进地继承马克思主义,立足于社会主义发展现实,以文化视野进行政治批判。伊格尔顿的政治哲学批判理论几乎涉及到政治哲学的各个概念,其中重要的有民主、意识形态、权力等方面的倾向。伊格尔顿的政治哲学批判启示我们:要重视继承和维护马克思主义方法,重视批判性话语方法的运用及现实矛盾分析方法的运用。

〔关键词〕 伊格尔顿,政治哲学批判,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

〔作者简介〕 李寅月(1986-),女,黑龙江鹤岗人,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

一、伊格尔顿政治哲学批判的总体特征

与纯粹的政治哲学理论家不同,伊格尔顿的理论成就是在政治文化批判领域而非独立的政治批判领域,他总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文本研究来阐释其文化批判思想,这些思想因其生活背景、理论继承、社会环境的独特影响而带有政治哲学的色彩。这也是为何一名文化理论家能在学界和社会现实中广受关注的原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英国的查尔斯王子称他为“可怕的伊格尔顿”。

(一)立足于无产阶级政治立场。出生于英国北郊爱尔兰移民工人家庭的伊格尔顿是典型的无产阶级背景的知识分子,他从小就能够真切感受到生活在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无产阶级所处的真实生活状况,尤其在其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后,“卑微出身”的他将进入剑桥读书的环境转变看作是“创伤性的”。从底层社会进入上流精英氛围的不适应和格格不入使伊格尔顿倍感寂寞,他从学校外的政治运动中找到了可以摆脱这种消极状态的途径,并在这些政治运动中思考各种现实问题。这样的生活背景决定了伊格尔顿的思想理论定然关注无产阶级的生活实际,关注各阶级之间的利益分层。

伊格尔顿的阶级立场显然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立场的继承和发展,他坚信马克思曾告知世界的:只要剥削存在、只要贫富差异存在,阶级就一定存在,对阶级问题的研究就始终有意义。伊格尔顿通过后现代主义阶级观的批判,阐明人们对阶级问题的轻视会使作为社会“底层”的广大人民将固定于特定的生产模式位置,那些对阶级消亡论的认同是对资本主义阶级混淆论的助纣为虐,这将使人们忽视掉世界上仍有相当可怕数目的贫民窟人口存在的事实。伊格尔顿的这些观点是基于社会现状和历史现实的,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的实践性证明。尽管如此,也应明确在现今社会环境下,伊格尔顿在根本上仍保有“有产阶级者”与“无产阶级者”的对立思想显得有些守旧。的确,“几个世纪以来,怀抱社会主义理想的人们努力抗争,有时甚至付出了生命,并不仅仅是为了终结一种势力的态度” 〔2 〕 (P164 ),但至少现在这种“势力态度”的淡化会让无产者的日子好过得多。

无产阶级的出身背景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活环境决定了伊格尔顿的研究视角是无产阶级的,他在这一阶级立场上所进行的政治哲学批判必然会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并透析社会现象本质。

马克思主义作为批判和革命的学说,是无产阶级对抗资本主义蛮横统治的政治理论工具,伊格尔顿在全面阅读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后,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犀利风格的政治哲学批判话语,马克思主义可以说为他的政治哲学批判思想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伊格尔顿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会局限于某个具体时代,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可以焕发新的活力,只要其理论继承者们能够根据本时代的具体情况重塑其理论精华,“马克思对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中一些重要问题的真知灼见足以使‘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一个令无数人心之向往的标签” 〔2 〕 (P 1 )。伊格尔顿在谈及《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时说,他并不热衷于去甄别人们是否执着地为自己贴上“马克思主义者”的标签,他所希望的只是“人们对现状能保持批判性的立场”。在对现实问题的批判中,伊格尔顿敏锐察觉到全球金融危机发生的本质正是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揭露了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现今,正是资本主义自身危机的深化将马克思主义重新带回人们的视野,而资本主义社会中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非难,是它们为掩盖这一真相的卑鄙挣扎。伊格尔顿强调“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互动不是单向的”,只要阶级社会存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批判话语就永远不会过时。 伊格尔顿不但充分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学说,而且对它作出了新的阐释和捍卫,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仍然可以成为进行政治哲学批判的有力理论工具。

(三)立足于社会主义发展现实。迄今为止,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产生最大冲击的政治事件毫无疑问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联解体。苏联解体造成了严重的信仰动摇,“一九七六年,马克思在西方有很多拥护者。而到了一九八六年,马克思就已经失势。在这十年的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2 〕 (P8 )伊格尔顿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批判家,决定了其政治哲学批判理论必定会时时关注社会主义的发展状况。

伊格尔顿对社会主义发展现实的关注表现了他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信仰,展现了其政治哲学批判理论现实针对性的特征,从这一点入手进行理论批判能够获取更广泛的理论认同。

以文化作为政治哲学批判的视角是伊格尔顿与其他政治哲学批判家的最大不同之处,这种思维取向可以做到对艺术、生活结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更为彻底和细致的观察,这样的政治哲学批判理论更加切合实际、更加全面深远。

二、伊格尔顿的政治哲学批判倾向

政治哲学中包含着非常广泛的子内容,伊格尔顿的政治哲学批判理论也几乎涉及到政治哲学的各个概念,其中重要的有民主、意识形态、权力等方面的倾向。伊格尔顿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批判性的政治话语,以犀利的语言风格对这些政治概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一)对民主的向往。民主概念在伊格尔顿的政治哲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伊格尔顿将民主视作通往理想“乌托邦”境地的桥梁,他赞同马克思的观点:只有无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占有统治地位时,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理想才能实现。

无产阶级是社会生活的大众,但却通常处于被统治、被支配的地位,要实现理想社会的“乌托邦”,必须保证规范化有组织的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拥有足够的政治话语权。“在马克思的思想中,连通现实与未来的是工人阶级――这不仅是现实的一部分,也是彻底改变现实的动力。工人阶级在现实与未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成为未来与现实的交汇力量。” 〔2 〕 (P74)伊格尔顿认为工人阶级要发挥政治作用需要借助共同参与的方式,为此提出了“价值由集体塑造”的设想,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政治目标不是停留在差异上,而是在人类相互依存或互惠互爱层面上差异的解放,只有“整个共同体都参与分享和再创造”时,才能实现真正的政治平等。在这一理想社会环境中,人们需要花大量时间用于作出集体决策,“通过你并且以你为根据是我的独一无二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唯一方式” 〔2 〕 (P80)。伊格尔顿将这种由广大无产阶级成员共同参与,集体地作出决策的社会视为真正的民主社会。伊格尔顿谴责现有的社会结构甚至不知道人们的基本需要是什么,指出只有作为社会生活大众的无产阶级才能知晓并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这就需要民主决策发挥作用,只有在民主的社会中才能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理想社会“乌托邦”。

伊格尔顿胸怀大义,关注广大无产阶级的现实生活状况,所作的研究和努力都致力于实现马克思一生追求的为了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他明确表示这一理想目标的实现只能依靠无产阶级本身,指出现今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为展现人权和民主制定和修改了一系列看似合理的法规制度,但这一切举措的背后都只是为了缓和现存的矛盾和冲突,实质上还是为保障资产阶级自身的权益。但是不可否认,伊格尔顿的民主倾向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他将民主寄希望于集体共同决策,在现实运行中显然缺乏实现这一举措的条件。而且,人是趋利性的社会存在,每个人都会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决定,这样的决定也许会与他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在这种背景下作出的集体决策必然是混乱的、矛盾的,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有序发展。过犹不及,虽然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无产阶级人民的全部需求,但如此的民主,离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美好目标的实现显然距离甚远。

(二)对意识形态的坚持。意识形态是伊格尔顿政治哲学中的标志性内容。意识形态是基于社会现实,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重要概念,它有助于照亮从那些致命的信念中获得解放的实际过程。伊格尔顿认为,意识形态与社会生产现实以及政治实践密切相关。他的意识形态观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在《德意志识形态》中,阐述了对意识形态的看法:“思想、观念意识的产生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而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 〔4 〕 (P16-17)伊格尔顿对此表示赞同,从功能的角度将意识形态与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上层建筑概念联系起来,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体现统治阶级意识,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精神工具。这不仅体现为具体的政治体制、法律条款等带有统治阶级意识,而且也表现为教育管理、风俗习惯等意识形态的潜移默化,这是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软性手段。针对那些认为社会不公是由意识形态决定的观点,伊格尔顿批判地指出:“把世界看得一团漆黑是错误的。不过,倘若认为是某种全能的意识形态造成了我们的困苦处境,那也是错误的。人们之所以驯服地默认某种无道的社会制度,绝不一定是他们服服帖帖地内化了这个制度的价值。” 〔3 〕 (P100)要知道社会不公的原因并不在于意识形态本身,而在于控制着意识形态的统治阶级。

意识形态是伊格尔顿政治哲学批判思想中的重点内容,伊格尔顿将一切批判都看作是与意识形态紧密相连的政治性的批判。他继承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观点,认为无论是意识形态自身的旨意还是其延伸的功能意义都可以对社会实际产生或益或弊的影响。而且,意识形态自身就是一种直接的政治力量,这种政治力量与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权力机构形成了紧密关系,这就对意识形态何以影响社会政治现实和社会政治体制作出了解释。伊格尔顿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同时将意识形态理论运用到美学研究中,可以说他是审美意识形态思潮的领头人物。在对伊格尔顿意识形态有了进一步了解后得知,伊格尔顿将对意识形态的热情大量地投放在了美学和文学领域,在政治哲学批判思想中所作的意识形态阐释就稍显薄弱,这样在现实的政治哲学批判中,他的意识形态理论力度就稍显不足。也许在对他的思想进一步研究后才能够挖掘出他在审美意识形态中所暗含的深刻政治性内涵。

(三)对政治领导权的关注。伊格尔顿从穷人的处境出发论述了政治领导权的重要性。他指出:“现代史一直在开明地讲述着物质福利、自由价值、民权、民主政治、社会正义以及骇人听闻的噩梦。……穷人的处境让人无法接受,部分原因就是能减轻其痛苦的资源大量存在着,饥馑之所以骇人听闻,部分是因为饥馑并不是一定要发生的。” 〔5 〕 (P180)要制止这一情况的继续恶化,必须赢取社会主义的政治领导权。

不可否认,伊格尔顿敏锐察觉到现今社会矛盾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变本加厉的愈发无情和极端” 〔2 〕 (P12),对此提出获取社会主义领导权的政治观点,认为以社会主义逐步取代资本主义的统治是合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伊格尔顿倡议的夺取政治领导权的方式也是马克思及其后续继承者所赞赏的方式。然而,其观点也有欠妥之处。伊格尔顿作为生活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学者,他迫切渴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此,他提倡采用激进的革命批判手段,以无产阶级的统治代替资产阶级的统治。在面对后现代主义温和调和式的政治变革方式时,他毫不犹豫地指责后现代主义只是妄图运用言语去刺痛资本主义的政治边角,批判这是一种犬儒主义的退却。但是很显然,在当前相对稳定和平的世界格局状况下,激进的、冲突性的政治斗争必定会造成更多的伤害和牺牲。资本主义国家仍具有不可小窥的综合实力,贸然进行激进的革命斗争是愚蠢的行为。相反,可以适时结合穿插温和渗透的瓦解手段,达到政治变革的目的。

总的来说,伊格尔顿的政治哲学批判倾向有可取之处也有失当之处,借鉴吸收可取之处的同时也要辨别它是否与我们自身的社会发展实际相符合。对于其思想中的失当之处,我们更需明确认识并避免在作出理论决定时犯同样错误,更重要的是能够在类似问题出现时采用适当的方法及时解决。无论如何,伊格尔顿的政治哲学批判思想在理论和社会实践方面都对我国的政治哲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三、伊格尔顿的政治哲学批判的启示

伊格尔顿作为能够用《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就引发学界和现实社会轩然大波的学者,他的政治哲学批判思想的理论价值不言而喻。研究伊格尔顿的政治哲学批判思想不但有助于更好掌握他的其他理论思想,而且对我国现时的理论和实践的改革发展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重视继承和维护马克思主义方法的运用。伊格尔顿的政治哲学批判思想中时刻体现着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方法。马克思主义坚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伊格尔顿的政治批判思想以马克思的群众史观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切社会关系都可以归结为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影响着阶级的更迭、意识的转变,“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可能出现某种特定的生产关系” 〔2 〕 (P48)。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有可以与之相匹配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即便是社会主义的实现道路也是一项艰苦漫长的任务,但是道路再曲折也不能失去希望,要知道社会历史的发展总是呈现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形态。伊格尔顿的政治哲学批判思想显然谨记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观,同时身体力行地贯彻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观,并未软弱地认为社会主义可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自然实现,也不认为那些言语上对资本主义的刺激可以使它们自动觉悟而为社会主义让位,社会主义的实现要靠坚定的信念并主动争取,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软弱也不是社会主义,这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之路上需要牢记并贯彻内化的信念。伊格尔顿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时刻体现在他的政治哲学批判理论中,他对那些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偏颇言论既作批判又尽量解释,力求帮助无产阶级回归马克思主义。

(二)重视批判性话语方法的运用。伊格尔顿强调“批判”的政治功能性,认为现代批判是在反对专制政权的斗争中产生的,除非明确地把它的未来确定为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否则它可能毫无前途。伊格尔顿的批判话语工具在资本主义话语占主导地位的现实社会中是冲击性的存在。

从现实问题看,伊格尔顿批判那些不顾现实社会状况一味地拔苗助长式发展社会主义的情形。他明确提出过这样的观点:“马克思本人从来没有设想过会在穷国实现社会主义。” 〔2 〕 (P18)他认为在物质资源贫乏的条件下建成的社会主义必然是扭曲变形的。我国作为在伊格尔顿看来“先天不足”的社会主义类型,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发展以弥补这一不足之处,达到适合社会主义发展的状态。从思维方式看,伊格尔顿的政治哲学批判话语基于文化、政治、历史、现实等多方视角、采用较为科学全面的思维方式,具有前瞻性的视野力和时代性的革命观。这样的政治批判不但有利于对现今社会矛盾的深层剖析,也有助于辨别哪些思潮和措施会阻碍社会主义发展步伐,更有助于帮助我们寻找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应选择何种现实路径。可以说,批判话语本身就对理论发展和现实社会问题的解决有启示意义。

(三)重视现实矛盾分析方法的运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资本主义国家也积极颁布各项规章、采取各种措施缓和国内外矛盾,但伊格尔顿则明确指出,实际上“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的不平等程度甚至可以与古老的维多利亚时代相提并论” 〔2〕 (P7)。资本主义暴力性欺凌的本质始终未变,当代国际间的矛盾仍然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欠发达的落后国家之间的冲突,而这种冲突的本质依旧是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如今,资本主义国家将重工业生产逐步转移到“欠发达国家”中,一方面是为了在本地区内掩盖其暴力掠夺本质,减少冲突;另一方面更是为了能够加大对劳动力价格低廉地区的压榨,获取更多的收益。伊格尔顿明确指出,“资本主义制度这种强硬的姿态源于一种深层次的焦虑,深度的担忧往往会使一种体制变得疯狂” 〔2 〕 (P9 ),这种焦虑即是二战后经济衰退所带来的一系列危及到资本主义统治地位的连锁反应。为减轻自身压力,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民主”“保护人权”等口号的掩盖下加强了全球范围内的强取豪夺,将更多的社会财富转为私人占有。伊格尔顿提醒人们,不能因“纺织工厂越来越少”就抛弃原来的主张受到资本主义谎言的影响,更不能因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仍然难以摧毁而妥协认命。要时刻牢记资本主义存在的目的只是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永远不会真正关心广大群众的生存温饱,更不会为人们的自身全面发展费心思,那样的理想只存在于社会主义国家乃至共产主义社会中。

同时,伊格尔顿将社会主义看作是通往理想的共产主义境地的必经之路,将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视为每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梦想。社会主义社会是“通过他人的自我实现,来达到个人获得自由和自主的社会” 〔5 〕 (P171),是真正适宜人类生存的理想社会类型。伊格尔顿认为社会主义最终追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他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关系,认为阶级关系的实质就是强权一方掌握政治经济命脉控制压榨另一方。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是平等的,这种平等表面上体现在政治参与、经济占有、言语对话等方面。实质上,社会主义的平等并非意味着简单地给予所有人等量的资源财富,它意味着赋予人们同等的享有权利、实现个性发展的机会。在这种外界环境下,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将不再是一句空话,人们可以平等地享有社会资源、平等地参与政治决策、平等地进行沟通交流,实现伊格尔顿所期待的那种民主社会形式,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阶级一词将会如马克思所期待的那样不再具有任何实质的含义。伊格尔顿的政治哲学批判观所追求的正是这样的一种平等的理想社会主义氛围,也只有通过这样的社会主义过渡阶段才能够实现理想的共产主义“乌托邦”。

虽然伊格尔顿的政治哲学批判思想对我国的改革发展的借鉴意义不言而喻,但也不能无条件地全部拿来即用,作为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他的一些政治批判思想难免过激或不符合我国国情。他赞赏我国在改变本国经济落后局面所作出的努力和成果,但却认为这是以沦为世界工厂的代价换取的。他期待在经济政治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出现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形式,想必是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不能走得彻底、走得更远。对此,相较于采纳他的发展意见还不如脚踏实地地走出一条符合我国自身特征的社会主义道路更为实际。而在理论上,相信对伊格尔顿政治哲学批判思想的研究定会对丰富我国政治哲学的内容作出极大的贡献。

热点推荐

上一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合法性回应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校长负责制工作落实情况报告篇精选 雅诗兰黛专柜柜姐底薪多少 销售人员的培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