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五代时期泰州地区货币考略

五代时期泰州地区货币考略

小编:

翻开中国的历史,在唐宋两个朝代之间,有一个动荡混乱的时代,史称“五代十国”。从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到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经历了五十三年,这是一个充满复杂趣味的年代。这个时期中央政权的号召力变得十分脆弱,各地诸种割据势力我行我素,战争和武力成了此时人们遵守的信条。政权更替是家常便饭的事情,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台。这种大动乱造成社会经济的大萧条,而尤以北方更为甚。当时中原地区是名义上的中央政权,前后有五个朝代更迭,它们是唐代藩镇割据的发展延续,诸镇混战,百姓岁无宁日,哀鸿遍野。与之不同的是,南方地区虽然割据政权亦不少,但是它们之间战争规模较小,时间也较短,政权基本稳定后,诸国能够采取“保境息民”之策,从而使得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整个中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综观整个五代的货币情况,可以用一个“乱”字来形容,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各地都能够自己铸造钱币,所以造成币制相当混乱复杂,在质地上除了铜钱以外,还有金、银、铁、铅等,甚至出现了泥土做的钱,《资治通鉴》上面讲:“庐龙节度使刘仁恭,骄侈贪暴……悉敛境内钱,瘗于山巅,令民间用廑泥为钱。”在五代初期,全国通行唐代货币,主要就是“开元通宝”。其后据记载,五代的后晋、后汉、后周分别铸造过“天福元宝”、“汉元通宝”、“周元通宝”,这三种货币在江北地区曾经广泛流通。

关于铸钱的记载如: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诏曰:“国家所资,泉货为重,销蠹则甚,添铸无闻。宜令三京、邺都诸道州府,无问公私,应有铜者,并许铸钱,仍以‘天福元宝’

(3)为文,左环读之。每一钱重二铢四参,十钱重一两,仍禁将铅铁杂铸。诸道应有久废铜冶,许百姓取便开炼,永远为主,官中不取课利。除铸钱外,不得接便别铸铜器。

(3)允许公私有铜者铸钱,次年即“以天下公私铸钱,杂以铅系锡,缺小违条,今后只官铸,私下禁旧法。”

(4)而禁止私人铸钱。当时铜钱十分稀缺,有多方面的原因,自唐代末年开始,由于信仰佛教,民间多毁钱铸佛。周世宗在显德二年曾废天下佛寺3336座,毁佛像以铸钱;“周显德二年,帝以县官久不铸钱,而民多销钱为器皿及佛像,钱益少,乃立监采铜铸钱。自非县官法物、军器及寺观钟、磬、钹、铎之类听留外,自馀民铜器、佛像,五十日内悉令输官,给其直。……。”

(5)当时由于铜器的价格比较高,毁钱为器有很大的利润;同时天下大乱,官府很久没有铸钱,货币发行量少了;还有因为劣币驱逐良币的原因,民间大量收藏铜钱。以上都造成铜钱的匮乏,进而盗铸钱币之风日盛,铁、铅、锡钱等劣质钱充斥市面,屡禁无效。

泰州在五代时期初属于杨行密的吴国,吴国是否铸钱,史料没有记载,但《五代史补》上讲了一个关于钱币的有趣故事,当时杨行密与浙江吴越国的钱势不两立,他曾经命令用大索为钱贯,称为“穿钱眼”,钱听到此事,便每年叫人用大斧砍树,叫做“斫杨头”。公元937年,徐知诰废吴,建立南唐,直至957年后周攻占泰州,这个期间一直归属南唐统治。泰州身处的江淮地区,自唐光启末年高骈失守扬州以来,便成为杨行密和毕师绎、秦、孙儒争夺的对象,

六、七年中,兵戈竞起,生灵涂炭,百里之内,人烟断绝,等到杨行密胜利后,与民生息,政事宽简,劝励耕织,数年后,江淮的经济才得到了恢复,史称“自是吴国休兵息民,三十余州民乐业者二十余年

(6)。”到李当权期间,南唐成为南方十国中实力比较强大的国家,他改革税法,以丝织品输税,大力发展商业。面对商业的暴利,许多贵族显臣也竞相加入经营,如徐温(李的养父)的儿子徐知谔在润州时,身为一方的团练使长官,居然“作列肆于牙城西,躬自贸易。”

(7)据史载:公元943年李去世时,德昌宫――南唐外府的积聚达到“兵器、缗、帛七百余万”(注:见《钓矶立谈》;陆游《南唐书》卷一略异,为“戎器、金、帛七百万”。),为南唐国家社会的稳定奠定了厚实的物质和经济基础,使南唐成为南方诸国中最强大的。 其间没有铸造新钱,主要铸“开元通宝”钱,也有人说铸“大齐通宝”,钱币界曾一度认为此钱是唐末黄巢起义时所铸,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李所铸更为准确。元宗李即位后,违背烈祖李“善修邻好”的遗训,东灭闽,西亡楚,大兴兵戈。在保大三年(公元945年),南唐乘闽国内乱之机出兵占据建(今福建建瓯)、汀(今福建长汀)、漳(今属福建)三州,灭亡闽国,俘闽王延政。将烈祖的积蓄耗费过半,在灭楚又失楚等战役之后,国家的库存已经荡然无存,再加上岁贡给北周的钱财,使得国库空虚,不得已铸钱以解决困境,前后计有“唐国通宝”、“大唐通宝”、“开元通宝”、“永通泉货”、“保大元宝”几种铜铁钱,后主李煜在显德六年(公元963年)也铸有“唐国通宝”和“大唐通宝”铁钱。有一种大型厚重的“唐国通宝”,铸造于建隆年间,存世极少,是与“永通泉货”同时铸行的,当十钱。“唐国通宝”有一种小平大样的篆隶对钱,背穿上有的是巨星,国字较宽,隶书的比较少,属于初铸品。另一种小字篆楷对钱,是减重后的品种,篆书者较多。“唐国通宝”开始时当二枚开元钱使用,后来盗铸严重,重量急剧减少,有的已不到2克重。“大唐通宝”在“唐国通宝”之后,解放后江宁牛首山辟支佛塔的塔基内曾经出土了舍利石函,里面有历代的钱币数十枚,其中有一枚银质“大唐通宝”,可能是施舍佛寺的,堪称孤品。“永通泉货”和“保大元宝”流通时间较短,存世数量很少。

南唐货币在历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它开始从唐代钱币的单一书风和名称向多样化发展,唐代的通宝钱一直是隶书,名称也很单调,自南唐开始,由于国君好文,加上有韩熙载、徐铉这样的书法大家书写钱文,便使钱文书体多样化,后来宋钱中盛行的对品也在此时出现了,如“唐国通宝”其钱文有篆、隶、楷三种,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对钱。其次它为宋代江淮地区的货币铸造打下了良好基础,特别是它境内有丰富的铜铅矿藏为铸造钱币提供了物质基础。南唐钱币的造型特点虽外廓宽,穿孔小,内文紧缩,篆书绵软,密不透风,一改汉唐疏朗的风格。

热点推荐

上一篇:清代直隶旗地考述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药品养护心得(专业18篇) 五官科出科自我鉴定 出科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