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巧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情境图

巧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情境图

小编:

情境图是情境教学的载体,也是数学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生动有趣、五颜六色的情境图是吸引师生眼球的利器。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摒弃例题加分析的单一教学模式,引入寓知识、思想、情感于一体的情境图教学,为小学数学教学赋予新的生命。

一、充分挖掘内涵,增加情境图的“量”

在教学第一册准备课的“开学图”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画面,说出整个插图的含义。这样,就能使原本信息量较大的情境图转化为信息相对单一,且更易理解的“分解内容”。如首先,教师让学生按照人物的年龄、性别、活动场景和不同的景物分类观察,并要求学生回答“图中有几位老师?有几个男生?有几个女生……”在学生看一看、数一数、想一想的过程中,就渗透了自然数的概念,使学生感知到事物的数量特征,有效提高了学生抽象概括和观察事物的能力。

一幅图经过了教师的引导挖掘,竟然能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掌握数学思维方式,这就是情境图的魅力和作用。在情境图教学中,理解情境图的意义是教师把握教学目标、有效实施教学过程的前提,而让学生发现主题情境中隐含的数学问题,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如第一册的《分类》只呈现出排列整齐的学具商店,学生难认通过观察进行分类。所以,教师不如先让学生看一看“小明杂乱的学习柜”,促使他们形成分类整理的意识,然后再引导学生动手分类,使静态的图动态化,在动手分类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因此,在使用情境图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弄懂情境图的意义,更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说出心中所想,必要时动手实践一下,在操作中获得新知。

二、处理现有资源,提高情境图的“质”

部分教师认为情境图的形式新颖,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处理。如《除法的初步认识》呈现了熊猫分竹笋图,下面清楚地写着: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3个。学生可以直接从文字中获得信息,没有经历观察和理解的过程。即使教师在设计的问题中有所体现,如“通过观察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似乎体现了过程性教学、问题意识等。但是,从学生的反馈中可以看出,学生只知道盯着图中的文字,把观察和发现的过程变成了寻找“已知条件”的过程,把提出数学问题变成了寻找“所求问题”,人为地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大多数教材中的情境图只是结论式的呈现,而缺少了过程,静态的主题图受篇幅、教学内容、目标等的限制,不可能在一幅情境图中集合多元化的生活要素。如《乘法的初步认识》呈现的游乐场情境图,虽然信息量大,但是图中事物的总数量却很少,致使问题的指向性不明确,学生很难找到相同的加数,突显不出列乘法算式的必要性。这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制作动态的游乐场,重点呈现过山车的场景:一排2人,排数增至10排。这样就能使学生产生知识冲突,引出列乘法算式。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多用质疑的眼光看待情境图,本着“缘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重新合理设计情境图,让它更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探究。

三、选择呈现时机,突显情境图的“效”

在教学《1~5的认识》时,教师经常会引用动物园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后回答:“图上有什么?你看到的物体数量各有多少?”然后组织全班交流。可是,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这样的提问过于简单。

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重复教学生已知知识。于是,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意义的情境图,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间。当然,在哪个环节、哪段时间使用情境图,并没有定论,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心理因素及材料的特点定,因时、因人、因地、因材地开展情境图教学。

热点推荐

上一篇:有效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课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中班伞陀螺活动反思 陀螺教学反思(汇总5篇)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德体会大学(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