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合唱教学中音准训练的有效性之我见

合唱教学中音准训练的有效性之我见

小编:

合唱教学中音准训练的有效性之我见

新课标指出合唱教学是感受、体验多声部感觉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目前小学合唱教学虽然在日常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但其教学的有效性却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学生的音准成为班级合唱最大的绊脚石。音准是合唱的生命,是班级合唱的首要难题。合唱音准由纵横两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纵”是指合唱中的和声音准,即“纵的音准”,“横”是指合唱中的旋律音准,即“横的音准”。在和声式合唱中,既要考虑横的运 动倾向,同时也要从多声部结合时所暗示的和弦性质与和声进行的倾向来处理其纵横音准;在对比式及模仿式合唱中,当纵横音准有矛盾时,应该服从多声部各自旋律音准的要求,以横的音准为依据。先横再纵,纵横交替,化纵为横,这样才能体验到合唱的和谐。那么如何获得良好的音准,通过哪些途径,有效的解决班级合唱音准问题是值得我们关注与探讨的。笔者在近年来的合唱课堂教学中对上述问题的解决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横——解决个体旋律音准

在日常班级合唱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音准较好的班级通常只占少数,音准有或多或少有问题的班级却是绝大部分,还有一些班级甚至是音准十分糟糕的状况。那么,齐唱都唱不准、唱不好听,怎能唱合唱呢?可见班级个体的水平差异直接影响了合唱的音准。面对这个问题,需要老师们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音不准的原因。那么,首先我们应关注个体,解决干扰因素。

1、从听入手。听唱结合

在日常合唱教学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同学音准不稳容易被别人带着跑;喜欢声嘶力竭“抢”唱的,不带耳朵型的有个别;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的,音域问题的占少数。

对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具有“音乐的耳朵”,要引导学生不断的发展内心的听觉,多接触和尝试不同种类的器乐和音乐作品。让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聆听,使内心听觉敏感。唱歌时,采用轻声唱法。这样,让学生既能听到自己的声音,也能听到别人的声音。在比较聆听中调整自己的音高。此外,还要具备良好、扎实的试唱练耳基本功,是提高班级音准水平的根本保证。如:开展单声部即“横”(旋律)的音准训练。在每节课中新歌教学的发声训练中,进行单声部旋律的渗透,教师要善于用钢琴来带动学生的音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班级合唱需要长期地进行唱音阶、听音的练习等。

2、兴趣入手。乐器辅助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教学手段过于专业化,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想法。因此,学生对合唱产生畏惧心理,失去学下去的信心,导致教师的教学失去有效性。

新课标理念中提到,“音乐教学应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班级的合唱音准训练更应如此。感知音高概念,教师可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入手来进行对音高概念的感知。如:听听秒针滴答的声音或整点报时声哪个高,哪个低;听辨钢琴演奏出的三度或五度音的高低。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给音高“找邻居”的方式,去感知音和音之间的距离和横向的倾向感。此外,新课标提倡乐器进课堂,我们也可以利用乐器的固定音高让学生把握音准。如:在学会一首新歌时,让学生用竖笛吹奏乐曲。久而久之,学生在吹奏的过程中,内心自然就产生了对音高的概念。

二、纵——解决整体多声部和声音准

1、借助手势。建立和声音准概念

“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教学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手势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和在身体前方不同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在空间把所唱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音高、音准的调整、交流的一个身体语言形式。因此,我们要充分合理的借助柯尔文手势,建立学生良好的音准概念。师做手势、生跟手势唱单声部音阶,先“横”再“纵”。

跟手势唱简易的音程及二部合唱曲,体会纵横交错的美妙和声音乐。如:师在钢琴上弹出三度音程的低音“1”,并出示“1”的手势,另一只手出示高音“3”的手势,让学生心里找音高,再唱出来。在此基础上,可以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唱三度音程。音程可以先后出来,也可以一齐出来。注意声部的音量、音色的和谐。而和声式的二部合唱曲,师两只手可以分别出示高低声部的手势,请高、低声部学生边唱边看手势,学生很容易唱准音。

用手势做三声部的和声及简易歌曲的练习。如:师先唱三度音程的低音“1”,用右手“3”的手势提示低声部学生先想后唱出准确的音高,用右手“5”的手势提示高声部学生先想后唱出准确的音高。以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进行练习。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对比式及模仿式的合唱歌曲,当纵横音准有矛盾时,应该服从两声部各自旋律音准的要求,以横的音准为依据。

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学着用手形的变化及手位的高低调节来学唱简单的音阶;新歌教学时让学生在老师的琴声引导下边做手势边识谱,这样边唱边动学生们很感兴趣,于是对识谱的畏难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减弱了,并且音准的准确性就大大的提高了。充分合理的借助柯尔文手势,将使学生轻松的建立良好的音准概念。培养了学生对于合唱的兴趣。树立了学生学习合唱歌曲的自信心。

2、教学激趣。体验和声音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以往教师总是分声部的教学,先学唱高声部的旋律,再学唱低声部的旋律。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不顺应儿童心理的特点,这种成人化的枯燥教学,往往让学生对于合唱学习望而生畏,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那么,教学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准和谐了,学生才能体验到学习合唱的快乐,才能更好的参与合唱教学,

唱好表现好合唱歌曲。

一要选择性的聆听作品。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一切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听觉体验。班级合唱教学中,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欣赏性强的童声合唱作品,也可以选择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编配的合唱曲,在聆听中体验合唱中音准的和谐的重要性。如:童声合唱曲《铃儿响叮当》《感恩的心》《小白船》以轮唱形式出现的《两只老虎》等,在聆听作品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和声,关注高低两个声部的旋律纵横交织的音响特点。笔者经过教学实践,学生在聆听中体验到音准和谐的重要性,学生目的性明确。因此,选择性的聆听作品,可以使教师在班级合唱音准训练的有效性得以提升。

二要合理的教材创编。义务教育段的教材中合唱歌曲从二年级的《两只老虎》用轮唱的形式出现的合唱曲,三年级接触简单的二声部,随着年段的升高,二声部作品的数量和难度都逐渐的增多、增大。而在实际的音乐课堂中,我们老师和学生都有畏难情绪。按照教材里的内容进行教学,其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那么,对教材歌曲进行简单的加工和改编,形成简易的合唱也是锻炼学生和声音准能力的好途径。这样的音准训练让学生乐于接受,从而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对于合唱的兴趣。

教材中很多歌曲都能进行这样简单而巧妙的加工,只要符合和声配置原则,符合作品音乐形象。不管是低段的还是高段的教材歌曲都可以适用,高段的歌曲比较有难度,那么就用减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的合唱音准训练对学生来说是一首既熟悉又有新难度的歌曲,和教材中的其他合唱曲目相比,你会惊喜地发现学生歌唱的兴趣更加浓厚。

三是有效的游戏互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理念中指出:让我们从生活中,从孩子们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与提炼学习的场景,这样往往会使学生享受无尽的快乐,并让孩子们解决紧张学习中带来的压力。因此,班级合唱对于音准的训练不妨穿插几个有效的游戏互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感受音高,体验多声部音准的美妙和谐。

游戏一:“苹果成熟了”

课前,笔者准备了两张用卡纸做成的两只苹果,一只是“3”,一只是“5”,两组学生分别来演唱,让后一次类推“4”和“6”……形象地告诉学生想象成一只成熟的苹果落在了大树底下的石头上,一只落在了草地上,他们是一起落下来的,跟着钢琴唱一唱寻找那种一高一低,但同时唱出来又是很和谐的两个音。可以借助喜欢的柯尔文

手势,分组练习,比一比,哪一组学生合作能力最好。

游戏二:“送音泡泡”

将学生分成两组,老师手捧一个长音泡泡“3”送给第一组,由第一组在保持长音时值的情况下,把这个单音传递给第二组。第一轮的传递还未结束,老师又给第一组送去“1”,这时孩子们会发现美妙的和声在教室里回响。这样的游戏让学生长时间、很平稳地保持住一个音的音高,同时还能听到他人的音高。

有了这些轻松的游戏互动激趣,以学生喜欢的游戏方式入手,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从孩子们的童趣出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活泼地训练,努力构建一个符合儿童兴趣和游戏化的训练方式。让孩子在游戏的快乐中开始感受多声部,在游戏的快乐中体验音准和谐,从而使班级合唱的音准训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孩子们美妙的合唱,让人听到了和谐的声音。而正确处理好班级合唱的纵横交错的音准是构成和谐天籁之声的保障。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我们,应该要有耐心、有恒心,班级合唱音准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练习的过程。我们要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让班级合唱的音准训练更加有效。只有这样,学生的多声概念才会逐步建立,学生的合唱才会生动、精彩!

热点推荐

上一篇:基于第三届东亚四强赛中国队技术统计分析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应聘演讲稿发言稿(精选17篇) 高中美术面试试讲教案万能4篇(汇总) 钳工实训总结和体会(通用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