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中学视唱练耳教学之我见

中学视唱练耳教学之我见

小编:

视唱练耳是视唱与练耳的总称,在学习时二者不能分开。如果把视唱练耳用更形象的语言文字来概括,那就是“唱”和“听”,二者是互补、互进和互利的关系。在学习时要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单方面长期进行训练是不科学的,既不利于对视唱练耳的整体把握与提高,也不符合学习的科学规律,所以在学习时要完整、系统地进行训练。声乐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素质,发掘他们的音乐潜能,使他们熟练掌握音乐各类音响元素特征、音乐表现要素和表现规律的任务,同时声乐教学也肩负增强学生乐感与表现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力、审美能力和驾驭音乐、表现音乐等综合能力的任务。笔者从事音乐教学多年,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听觉、记忆、音准和读谱是歌唱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重视视唱练耳训练可以使声乐教学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视唱练耳教学应具备的条件

第一,在初学视唱练耳时,最好有一名专业的音乐教师在身边进行指导。教师根据初学者所唱的音高和节奏,在有出入的地方,及时对学生进行斧正。第二,在学习视唱练耳时,教师身边最好能放置一件能辨认音高的乐器,作为辅助教具(特别是学生在初学阶段更应该注意这方面)。第三,在学习一首视唱曲目之前,应先分析其中所涉及的有关问题,做到充分掌握后再进行视唱。第四,在学习视唱练耳时,要多听、多唱、多练相结合,循序渐进。虽不必用“题海战术”的练习方法,但也不可“走走停停”,不能长时间荒废,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最后,作为视唱练耳的教学工作者在练习题的选择方面要因人而异、因学而异,有必要时自编练习题,一步一个脚印,不可操之过急。在上述条件下,还要求视唱时:用眼识谱、用耳校音、用手划拍来控制节奏和速度,并在瞬间取得音乐律动与身心运动的协调统一,通过对听觉、视觉、动觉的有效刺激,促进感受、想象和思维等能力的提高。

二、听觉的基础训练

视唱练耳课一直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历年的教学大纲中被列为第一、二学年的必修课程,而且课时量较另一门基础课“基本乐理”一般要多出一倍左右。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懂得重视基础,学习音乐的基础就是对各种音乐符号的识别和培养良好的音乐思维能力。我们所指的识别符号的能力,也就是指识谱或读谱的能力。所以在开始的训练过程中,一定要非常严格地训练学生能够正确识别乐谱、使用乐谱,准确地表达音乐。没有系统学习过音乐的人,或根本就不识乐谱的人,可以想象他演唱或演奏乐曲时只能靠直觉的模仿,不可能了解和体会乐曲中的音乐组织和结构,也不会用正确的音乐记忆对音乐加以理解,并容易很快就忘掉了音乐旋律。培养学生这种理解和记忆,正是视唱练耳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在视唱练耳课中,专业教师们一般把它划分为两部分:视唱、练耳(包括听觉分析)。但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应该把听觉分析单独列为一个独立部分,即把视唱练耳课分为三个组成部分:视唱、练耳和听觉分析。视唱是看谱即唱,做到音高、节奏的准确性,并可获得丰富的音乐语言和重要的感性认识。练耳即是听觉上的训练,主要来自感知上的听记,辨明各种单音、音程、和弦、短曲调及多声部短曲调等。听觉分析是学生在已知音乐概念的前提下,由教师运用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传达给学生的一种理性认识,培养学生把感性认识变为理性概念,实施为生动实际的音乐形象,来发展音乐的听觉及快速反应。实践证明,听觉分析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训练可使学生在乐谱的识别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得到大幅度提高。

三、音乐想象力的培养

视唱和练耳是相辅相成的,在内容安排上要尽可能包含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民族的音乐语言。随着程度的提高、视角的拓宽,学生会在内心和思维当中对音乐表现的理解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教师要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让学生能够做到准确地表现音乐内涵,首先要在内心起作用。“唱”是音乐体验的原型,所以在视唱、背唱练习曲时,唱准音高和节奏是最起码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通过体验和理解,将作者提供的表情符号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通过视唱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

“听记”是一种想象力的体验。乐谱不是一个静态的对象,它的再现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动态系统,如速度的选定,乐曲的流畅起伏、休止及高潮的处理,都需要有深刻的体验。有了这种教学指导思想,就可能使学生在音乐的体验、理解及表现意识方面获得提升,进而达到内心阅读乐谱的能力。这不仅是提高音乐记忆的好方法,而且还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体验、品味不同风格的音乐语言上,为今后表现不同风格的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一门具有较强技术训练特点的基础课程,视唱练耳最好与艺术风格一并理解分析,这是对乐谱更深层次的理解。掌握音乐知识是基础,深层次的理解是目的,没有表层的掌握也就谈不上深层次的理解。随着程度的提高,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更多方面来体验,包括乐感的引发、风格的把握、调式调性的感知以及对乐曲的情感与形象的刻画等表现因素。

四、练耳部分的教学特点及要求

1.旋律音程的听唱、听辨

旋律音程训练的目的,首先要强化学生对音高的听辨及模唱能力,为今后的和声音程、和弦训练等提供依据和条件。训练时应先从中音区开始进行单音模唱和听记,逐渐发展到高音区和低音区,然后是加入变音记号和各种音阶的单音模唱和听记,教师在此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调式的色彩上来听辨大小调式中具有代表性的音程,以利于学生对音准的掌握。

2.和声音程的听唱、听辨

和声音程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听唱、听辨和听记多声部音乐的能力。刚开始练习和声音程听辨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问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听出和声音程的性质呢?”一般来说,当你听到琴上弹出的音程时,应该迅速地在脑海里产生两种感觉:第一种是音高距离的感觉(也就是唱名的感觉)。此时若内心没有这种感觉,只是模模糊糊地听到一片混在一起的音,就不能正确地听辨出所弹奏的音程了。因为,这种感觉是在平时大量进行构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只有通过大量的构唱训练,才能使学生在对每个音的音高和音程距离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完全树立正确的音高概念;第二种是音色感,每个音程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色彩”。比如,大三度听上去很丰满、明亮,而小二度听上去却显得尖锐、紧张,教师在此时应及时引导学生去感受各种不同音程的“声音色彩”,通过长期的练习,学生会对各种音程的“色彩”逐渐有所体会。这样,在听辨音程的一瞬间,上面说的两种感觉就会在脑子里同时出现,经过大脑的快速分析后,得出正确的答案。要强调的是:要想听得出,首先要唱得出,开始听辨时尤其要注意这一点,要以听唱为先导,逐渐过渡到听记。即使学到高级阶段,每次听辨、听记时,也都要在心中默默地唱。“多唱则善听”,这是前辈们的宝贵经验。

五、旋律(基本特征)的听辨

旋律(基本特征)听辨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其中包括:听辨音高的能力、听辨音程连接的能力、辨明调性的能力和记谱的能力等。正因为这项训练带有一定程度的综合性,因此在听写旋律之前,往往需要先进行一些准备练习,如填空、抄谱、听写节奏、根据音组织节奏等。听记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如可以采用“点音”的方法,也就是先将听到的音记下,还可以用先记尾部的逆记方法,一般来说,最后所听记的旋律印象都比较深刻,所以可以先记后面,之后再一点一点往前记。总之,在学习时需根据习题的难度,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听记方法,在听记带有升降号的旋律时,也应该与唱视唱的感觉一样,用固定唱名的感觉来听记,运用学习视唱时所积累的经验,在听记旋律的练习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巩固。

我国著名音乐理论家赵雅先教授在讲课时曾说过,“唱”与“听”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能搞“一刀切”。“唱”是用“心”听,而“听”是用“心”唱的,唱与听是相辅相成的,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掌握好这个“度”,任何偏颇都是不妥的。通过思想性、艺术性和技术性三方面融合一体的方式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在对学生进行技术训练的同时应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优良的品德、高尚的品格、优雅的性情,以乐育人,就是在愉悦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视唱练耳的作用贯穿于歌唱教学即发声练习与作品试唱的全过程。良好的视唱练耳训练有助于改善学生的节奏感、音准和音乐表现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音乐记忆力和创造力。总之,视唱练耳要以培养学生独立读谱能力为主,同时注重乐感培养。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学的侧重点也应该有所区别。学习管弦专业的学生,在课上应以培养固定音高感即绝对听觉为主;学习表演专业的学生,应以相对听觉即首调唱名法的视唱作为重点;爱好创作则应当二者兼顾,混合使用。学生视唱能力的提高是与听觉训练有着密切联系的。它们二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互惠互利的双赢关系,所以对于视唱练耳训练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使二者紧密配合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说与不说,不只是个问题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罗永浩演讲(大全7篇) 表扬通知发(模板19篇) 2023年志愿者卫生打扫心得体会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