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编:

摘 要:因此,笔者从分析现状出发,以对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分析;探讨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26 -01

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只是培养学生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更应当通过广泛阅读,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文学欣赏能力,陶冶情操,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完美的人格。但是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存在着许多不足。除了存在于当今青少年中的“阅读退化(阅读量减少、阅读所占时间比重下降、阅读兴趣及品位下降等)外,还有如:学生主体意识失落、教学内容贪多求全及讲解、分析烦琐不堪等问题。很多教师关注的只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训练达到的水平等客观因素,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培养、主体意识的形成则不以为然。这远远落后于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所提出的目标。因此,对语文阅读教学重新审视,加强阅读教学研究刻不容缓。

二、阅读教学内涵和本质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种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读写方法,品质情操等关系重大。阅读的本质在于“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阅读总得‘读’。出声念诵是读,不出声默读也是读,乃至口舌绝不运动,只用眼睛在纸面上巡行,如古人所谓的‘目治’,也是读。”阅读教学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阅读训练,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就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应当培养学生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所以,阅读教学应通过多重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与教科书编者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教科书编者对话,教师与学生又围绕文本展开对话)的这样一个过程。来提高学生对文本深入细致的解读能力,并使他们在理解、接受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思想见解。

三、优化阅读教学策略

1.打破教师主讲地位,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目前,我们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常存在着“主客颠倒”,常规的语文阅读教学常常先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然后由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最后师生一起总结、概括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和情感倾向。这种师生间“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教师讲析过多,而学生在阅读中的体验与感悟、探索与发现等活动却被严重地轻视了,他们只是被动参与,其结果往往是学生收获甚微。新课标首次将语文的课程目标确立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更关注学生作为发展主题的地位。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有效利用学生的主体意识,而且是要不断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我教育的效能得以充分体现,教师要尽可能要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需求,强化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让他们主动阅读、探索、发现、体验,引导他们在阅读实践中体验文本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更多关注他们的自我感受和自我需求,启迪灵感,诱发悟性,激发创造性,使他们实现独立阅读中的自我感觉和感悟。

2.重视朗读训练

语文学习的根本任务是学习语言和发展语言能力,而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最佳途径,它可以让学生具体感受作品的艺术形象,深入领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梳理作品的层次。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 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要改变现今的一些以文章学作为理论指导的阅读教学对文质兼美的课文进行细琐、分散、支离、破碎的分析现状和趋势,因为这种花太多的时间讲解作者的立意谋篇、写作技法和写作风格,肢解浑然一体的课文内容,使学生不但不能直接、完整地感受课文的内涵美,而且使最具灵性美感的语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导致其语文能力随之下降。因此,应该让琅琅的读书声回归到语文课堂上来,要重视通过朗读对文章本身具有的真正的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的把握。

3.细心揣摩,提升理解

新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审说明阅读部分指出:“理解、分析能力的培养,贯穿高中三个年级。”而理解、分析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训练。首先,要相信和尊重学生的独立阅读,避免教师先入为主的设计思考问答及提示,让他们自觉而专注地进入阅读状态。之后教师启发学生说出读后的感想体会,比如从课文中读出什么? 有什么启发?为什么受感动?对哪些段落产生共鸣等。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没有一定的客观标准,就像不同的人欣赏断臂维纳斯的美,会有不同的想像与理解,残缺也能产生唯美,没有衡量美的固定标准。所以,提示学生要尽量结合课文语句来谈,通过语句的诵读与揣摩,唤起联想、想像的心理体验。从而使他们读出理解,读出作品的内在意味。感觉到其中的精彩,以引起心灵的拨动。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精读文本,积极找寻文本中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的点,以此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如在教学《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时,在学习“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动者的凶残,笔者引导学生将屠戮二字换成“杀戮”“杀害”,体会换字之后的不同。这样,学生就理解了作者用字的精炼,也更深刻地领悟了文字背后的内容。学生只有精读了文本,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他们才会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懂得关注文字背后隐含的信息,从而逐步提高理解能力。

热点推荐

上一篇:基于MOOCs的创新教育模式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阐述工作报告 认知实习报告 2023年医疗器械重点工作总结汇报(精选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