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我国加快发展循环农业的思考

我国加快发展循环农业的思考

小编:

摘要: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一直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多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突出强调“三农”问题,积极部署农业发展规划。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循环农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整个“十一五”期间,全国各地区都在积极探索发展循环农业的道路。文章主要分析了循环农业的内涵特征和我国现有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和发展循环农业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我国循环农业的发展现状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农业企业化

一、循环农业的内涵和特征

(一)循环农业的内涵

循环农业,是指在农作系统中推进各种农业资源往复多层与高效流动的活动,以此实现节能减排与增收的目的,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通俗地讲,循环农业就是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实现较少废弃物的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从本质上说,就是把循环经济理论和技术方法应用于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过程和产品周期中,可持续利用农业资源,并能减少资源的投入及废物的产生和排放,最终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农业生态和农村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循环型农业的特征

首先,循环型农业作为循环经济有其一般特征: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三R”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其次,循环型农业有其特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注重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和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二是提倡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实施农业清洁生产,改善农业生产技术,适度使用对环境友好的“绿色”农用化学品,实现环境污染最小化;三是利用高新技术优化农业系统结构,按照“资源-农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反馈式流程组织农业生产,实现资源利用最优化;四是延长农业生态产业链,通过要素耦合方式与相关产业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网络。

二、我国循环农业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现有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探索,我国的循环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很多地区都建立了自己的循环农业模式雏形,有的模式已经发展成熟。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型:

1、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型发展模式

该模式是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通过加工处理变为有用的资源加以利用,实现农业副产物资源化,消解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集能源、环保、资源为一体的最典型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包括秸秆利用、“三沼”利用等。例如,江西、河南等地的“粮饲-猪-沼-肥”生态模式,用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粮食饲料,用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料,充分利用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系统,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同时减轻了环境污染。

2、立体复合型发展模式

该模式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物种的特点,它是一个在空间上多层次和时间上多序列的产业结构,能使处于不同生态位的各生物类群(如林木、农作物、鱼、药材、食用菌等)在系统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互惠互利,既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土地资源、水分和矿物质营养元素,又为农作物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建立一个空间上多层次、时间上多序列的产业结构,提高资源的利用和生物产品的产出,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例如,安徽省临泉县建立的“林-草-牧-沼-菌”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多年实践证明,该模式把单一的林、牧、副及微生物按“植物生产、动物消化、微生物分解”的自然原理,整合到大农业内部发展,既可解决临泉县所面临的诸多环境和经济问题,又解决了“循环农业虽好、但效益不高”这一制约循环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

3、农业产业链延伸模式

该模式是依托本地区的主导及特色农产品,采取项目和基地相结合的方式,项目为龙头、基地为基础,形成农产品生产、收获、运输、销售等过程中的一条龙产业链模式。主要形式为:公司-基地-农户,农户根据公司要求,在基地种植或养殖符合要求的农产品,并将生产中的废弃物经过再次加工形成可利用的能源和物质,而农产品由企业销售。这样,使农产品生产实现规范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合理高效地利用了各种资源。

(二)我国发展循环农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农业循环经济应用以及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推广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的来说形势并不乐观,我国的循环农业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在以下方面:

1、农业资源匮乏,不利于循环农业推广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但农业资源并不雄厚。水资源和耕地资源不足,加上长期以来的粗放式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有些地区生态环境也破坏严重;另外,我国的农业自然资源的地域性差异大。资源条件状况加大了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困难。

2、发展循环农业的资金短缺、技术落后

资金是循环农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血液”,尤其是在循环农业发展前期,必须有较大的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满足发展循环农业最基本的要求。我国循环农业的施行者和受益者都是资金缺乏、信息闭塞、技术落后的农户个体,不仅投资基础薄弱,而且也难以满足中长期循环农业发展对大量资金源源不断的需求。循环农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包括农学、林学、畜牧学、水产养殖、生态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加工技术以及社会科学等在内的多种学科的支持。可以说,科学技术是循环农业发展的硬支撑。而且,循环链越长,所需要的技术就越多、越广、越复杂、越精细。但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循环农业发展中不仅急需的技术无法能够全部得到满足,而且已有的技术推广应用也很不够。

3、循环农业的观念尚未确立,农民循环意识薄弱

循环农业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农业生产方式,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但是,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上述这种观念还相当缺乏,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相对较低,循环意识薄弱,对发展循环农业的积极性不高,这严重影响了循环农业的发展。

三、对我国发展循环农业的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形成“循环”意识

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前提就是要加大宣传教育,普及循环经济知识,让农民更多地学习、了解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不断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引入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中,切实提高公众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要大力、广泛而深入地宣传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意义及其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大作用,促使全社会在发展观上体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在价值观上将自然视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生产观上尽可能地利用可循环再生资源,在消费观上倡导绿色消费,尽快形成和树立“循环意识”和循环农业发展理念。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创造性的选择发展模式

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力,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的持久发展。发展循环农业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循环农业的发展。另外,不同地区应充分了解自身的资源条件,创造性地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循环农业模式,不可盲目。

(三)大力发展农业规模化、企业化经营

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的现状导致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严重影响了循环农业发展。因此,要加快我国循环农业发展必须坚持农业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方向。

首先,要加快循环农业发展必须要大力发展农业企业化。在保持现有龙头企业数量的前提下,重点在提高壮大龙头企业经营规模上下功夫,完善“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一体化组织形式,加强产业链中各主体的协作与联合,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和带动能力。加快形成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社会力量为补充的生态循环农业组织体系,为生态循环农业向纵深推进提供保障。

其次,要积极推进农村规模经营。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是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有助于资源要素集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形成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完整产业链条。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政策激励、完善服务体系,鼓励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流出土地。有序引导农民通过土地作价入股、合作经营等方式,使更多的土地资源向新型生产经营主体集中,为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奠定基础。

(四)做好技术、资金、政策等三大保障工作

1、技术保障

我国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须做好技术保障,在推广农业循环经济的同时,一方面要加强农民的理论培训和技术支持,构建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农林院所是进行农业科研的主要机构,国家应重视对这些院所的投入,加大对生态循环型农业的立项支持,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相对完善的推动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与技术示范推广体系,促进循环农业朝着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发展。

2、资金保障

循环农业建设的启动和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须构建完备的资金支持体系。一是要加强政府财政支持。政府要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投入,在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农作物秸秆与畜禽的粪便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以及农村社区“清洁化”建设等方面开展若干个示范工程建设,促进循环经济的理念深入基层和农村社会的日常生活。二是银行提供信贷支持,群众自筹,积极引进外资及民间资本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广开财路,支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3、政策支持

要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完善有利于循环型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体系。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颁布了19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30多项行政性条例等。这些法律和法规主要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制定的,其中的一些内容与发展循环经济有关。为了加速发展循环经济,应该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法律体系,诸如土地承包政策、农业税收政策、农产品价格政策、农业信贷政策等,以此来调节和影响农业投资主体的经营行为,从而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激励机制,激发农民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晖.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取向及对策[J].农村经济,2006(10).

2、何树红,闫希辉,张好治.新农村建设中循环经济模式初探[J].经济问题探索,2007(7).

3、张锡金,刘炳福,李爱海.我国发展循环农业的主要模式及对策建议[J].山东农业科学,2007(4).

4、尹昌斌,唐华俊,周颖.循环农业内涵、发展途径与政策建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1).

5、曼谷.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制因与对策[J].河南农业,2007(4).

6、卢江,闫振红,郭春丽,郭淑缓.农业循环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6).

(作者单位:何清,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熊村,澳门科技大学行政与管理学院)

热点推荐

上一篇:解决当前村级财务突出问题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形势与政策国家安全论文(优质5篇) 教师职称述职工作报告(汇总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