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加快提高农村牧区居民收入的思考

加快提高农村牧区居民收入的思考

小编: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农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内在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农牧民增收越来越受到国内、国外资源和市场一体化发展的深刻影响。

一、现状比较

(一)全国比较

(二)省会城市比较

(三)区内比较

二、基本评价

(一)整体水平

2014年,我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国的0.95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低8.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水平较全国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呼和浩特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低于31个省会城市平均值6.9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水平高于31个省会城市平均值8.5个百分点。

(二)盟市差距

(三)市辖区差距

(四)旗县差距

四、路径选择

(一)新常态有新机遇

一是政策机遇。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一脉相承,为做好三农三牧工作提供了强大保障。特别是新常态下以GDP为主要考核指标的政绩考核方式逐步转变,为各地政府重农牧、抓粮畜、促增收营造了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开放机遇。尽管当前我区农牧业竞争力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但从长期趋势来看,随着需求结构升级、农牧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和经营规模的逐步扩大,我区农牧业竞争力正处于发展提升的长期过程中,这也为农牧民收入增长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三是产业机遇。现代农牧业的内涵已经大大拓展,农牧业既包括农林牧渔等产业,也涵盖生态环境保护、观光旅游休闲、文化传承等多重功能,农牧业边界的拓展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农牧业产业链条“接二连三”的趋势日益显现。现代农牧业的发展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工商资本等新型主体投入农牧业,这既是对产业链整合创新实现产业发展的过程,也是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为农牧民增收开拓了新的空间。

(二)把握农牧民增收的动力源

(三)实现农牧民增收新突破

新常态下推动农牧民收入增长,必须在尊重农牧民主体地位、发挥市场机制基础作用的前提下,着力强化制度创新和政策创设,建立起有利于农牧民增收的制度环境和内生机制。一是农村牧区土地草场制度改革。这是农村牧区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中的核心问题。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要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牧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相适应,与农牧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让农牧民放心大胆流转土地草场,提高土地草场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增加来自土地草场的财产性收入,只有这样才能让农牧业也成为一份有尊严、有竞争力的职业。二是农牧业经营制度创新。在坚持农牧户家庭承包的基础上,发展家庭农牧场、合作社和各种各样的产业化经营组织,提高农牧业生产专业化水平,增加务农务牧的主业收入。政府要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帮助小规模农牧户解决实际困难,引导他们通过共同使用农牧业机械、发展多元化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以联合营销等方式发展联户经营,让农牧民自主选择适合的经营方式。完善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共同组成立体式复合型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通过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的发育和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的不断完善,发展现代农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农牧业经营效益。三是人力资本创新。职业化农牧民的培养,核心是要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科技、会管理的高素质农牧民,让职业化的农牧民获得人力资本溢出的收入效应。以生产经营类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为重点,对农牧业基础经营者、农畜产品市场营销业者、 农牧业社会及科技服务者实行分类培养。积极探索新型农牧业行业准入制度和职业农牧民准入制度,建立高素质人才回流机制,从政府补贴、项目扶持、金融服务、土地草场流转、职称评定等方面创新制度和政策,以稳定的收入保障吸引农村牧区有志青年学习农牧业、投身农牧业。四是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增加农牧民的财产性收入意义重大。改革的目标是边界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运转流畅;改革的范围是资产、资源、资金,包括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通过股份合作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农牧民经营权入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国家对集体的投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重构集体经济积累新机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牧民从集体经济发展中获得的红利收入。

(四)加大政策设计创新

主要涉及农牧业投入、农畜产品价格、农牧业补贴、农村牧区金融、农牧业保险以及城镇化六个方面的政策内容。一是投入政策。重点是加强农田草场水利、农牧业科技和设施装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为技术、信息等先进生产要素进入农牧业提供基础平台,不断提高农牧业的产出效率。二是价格政策。在各种政策工具中,价格政策对激励生产、保障农牧民收入的效果最直接也最有效。当前,价格政策的核心是理顺农畜产品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为保障供给促进增收提供有效支撑。应坚持农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改革方向不动摇,继续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重要农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积极开展农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三是补贴政策。研究出台针对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专项政策,完善农畜产品价格支持、直接补贴等保障农牧民收入的政策工具。特别要加大对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补偿力度,加大对贫困地区农牧民增收的专项扶持措施,解决特殊群体的增收困难问题。四是金融政策。要推进农村牧区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创新、服务方式创新。推进机构创新,关键是要坚持严格规范、强化监督的原则,创设更多面向农民的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组织、社会性金融组织,形成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一体的农村金融体系。推进产品创新,核心是搭建交易平台,创新抵押产品。推进服务创新,鼓励金融机构运用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技术,为农牧户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为增加收入提供保障。五是保险政策。要加大中央、省级财政对主要粮食作物和重要畜产品保险的保费补贴力度,逐步扩大农牧业保险补贴覆盖范围,稳步提高农牧业保险风险保障水平。针对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探索开展产量保险、价格保险、收入保险等新型保险产品试点,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增加收入的“保险包”。六是城镇化政策。要适应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牧区劳动力非农非牧就业和分工分业的发展趋势,对各类群体的主业收入进行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对已经转移到非农非牧就业领域的农牧民,重点是解决好农牧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完善农牧民工工资增长与保障机制,把农牧民工的住房、教育、卫生、养老等需求纳入城镇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对于农牧业领域的各类从业人员,要在推动生产环节专业化的同时,促进农牧业“接二连三”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引导支持农牧业生产向加工、仓储、物流、营销等环节延伸,不断创造相关就业岗位,在产业提质增效的过程中促进农牧民增收。

热点推荐

上一篇: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翻译合同收费标准(25篇) 我战胜了自己作文800字(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