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地方文献发展概述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地方文献发展概述

小编: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地方文献发展概述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地方文献发展概述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地方文献发展概述


广东地方文献专藏是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独具地方特色的重点藏书,由杜定友先生于1941年创设至今已有五十年,对我省的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国防建设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纪念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建馆八十周年之际,本文着重回顾一下广东文献的发展历程。

一、广东文献专藏建立的源流

1957年,文化部举办的省市图书馆工作人员进修班上,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前馆长杜定友先生就“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和使用”作了专题的讲述,引起我国图书馆界对地方文献工作的关注。

早在1941年,广东省立图书馆于战时曲江复馆,杜先生(兼任馆长)第一次提出收藏广东地方文献为建馆藏书的核心部分。他说:“广东省立图书馆此次复馆之初,即以保存广东文献为第一”。①从此,省馆在杜先生的主持下致力于广东文献的搜集,并建立了广东文献专藏。

那么,杜定友先生的“地方文献”的思想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1936年夏,杜先生接受邹鲁校长之聘,又回到中山大学任教授兼图书馆主任。此时中大拟建新馆,杜先生计划在新馆建成后建立“图书馆学研究室”、“校史资料室”等特藏,后因抗日战争爆发,接着广州沦陷、迁校以致此计划不能实现。

1941年广东省馆迁曲江,在复馆时他再任馆长,并提出“一个省立图书馆,更有重要责任,就是保存广东文献”,这是杜定友先生正式提出与实践在广东省图书馆建立“地方文献特藏”的开始。

二、广东文献专藏的建立与发展

1.初建馆时期(1941.11~1945.8)

1941年11月,广东省立图书馆于曲江复建时,完全是白手起家,首先设立“广东文献特藏”,在所制定的“征集广东文献办法”中,明确提出“本馆为保存本省文献利便学者研究起见特设广东文献特藏”,并规定了文献征集的范围和编制了“广东史料、乡贤著述、名人传目、本省刊物”等四大部分的“广东文献索引”。从此,奠定了我馆“广东文献”的收藏范围的划分标准。

关于搜集工作方面,最初以经费购买,后因书价飞涨,经费无增,征集就成了搜集文献的主要途径,按当时的出版情况,除图书外,报纸、杂志只要图书馆征求,出版发行单位大多数都愿意赠送。尽管战时环境恶劣,但省馆仍竭力收集。到1944年,藏书量已达三万余册(其中广东文献千余册)。

为便于战时管理和方便读者使用,全馆图书报刊(包括广东文献)均开架陈列阅览,使用颜色书标和明见式目录。“地方文献”采用当时杜定友先生的“广东文献分类表”。坚持开放,直至抗战胜利。

2.抗战胜利后时期(1945.9~1949.9)

1946年初,由于广东文献藏书已增至万余册,设立“广东文献室”(后改称“广东史料室”)。以半开架方式阅览。 1947年省馆成立特藏部,由到馆工作的徐信符先生担任主任。该部以收藏广东地方文献为主,兼藏其他非书资料。为方便读者检索,编印了《广东方志目录》(1946),《广东族谱目录》(1946),《东西南沙群岛目录》等馆藏书目。1948年,广东省立图书馆与广东文献馆共同举办了大型“东西南沙群岛资料展览”,以丰富的文献资料说明东西南沙群岛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这一展览,影响深远,为配合我国维护领土主权的斗争,提供了铁的史实。

1949年解放前夕,杜定友馆长为保护国家文献,毅然兼任广东文献馆主任及广州市中山图书馆馆长。他动员全馆人员同心协力,连夜印制、张贴数千张传单式的招贴,劝说机关及个人将书移赠给图书馆,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期

1955年5月省馆与“广州市中山图书馆”合并后,更名“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这段时间在文献的收集方面,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③1956年香港藏书家黄荫普先生赠书给省馆5000余册,其中广东文献939种,3709册。有约百种是省馆所未藏,还有数十种是善本、精抄本,如:明正统本《白玉蟾集》、明嘉靖本《宋丞相崔清献公全录》、《曲江诗选》、《白沙子》等都是弥足珍贵的版本。1957年黄子静先生的赠书中,有一部较精的明嘉靖37年《广东通志》。另外,还有容庚教授捐赠的明万历44年本《曲江文集》等都是广东文献的珍善本。

④以复制方法补充广东方志,1959年和1966年北京图书馆为省馆提供广东方志缩微胶卷和缩微照相本共66种。

为宣传地方文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广东文献资料举办了各种展览。如1950年的“近百年广东人民革命史料展览”和“鸦片战争以来史料展览”。1956年的“黄荫普先生捐赠广东文献图书展览”等。

为配合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开发广东文献,编制了大量的馆藏书目索引:《广东方志目录》(1953、1956版)、《广东族谱目录》(1959)、《广东杂志目录》及续编、《广东文献参考书目录》及续编、《广东舆图目录》、《广东水利参考资料书目索引》、《广东水利历史资料目录》、《广东地质矿产参考资料目录》、《广东经济作物参考资料目录》、《广东土特产参考资料目录》、广东水产资料目录》、《广东土壤资料目录》、《南海诸岛资料目录》、《东西南沙群岛资料目录》、《广东抵制美货运动资料目录》、《广东红巾军起义资料专辑》、《黄萌普先生捐赠广东文献目录》等十数种。

(2)七十年代末至现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文化科学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广东文献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1978年广东省革委会和198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两次发出“关于做好地方文献资料征集工作的通知”,重申省馆为我省征集地方文献资料的机构,再次强调呈缴本制度。使广东文献的发展有了可靠的保证。

进入八十年代初期,省馆恢复特藏部。广东文献的来源,除了采购、呈缴本、定期征求、交换外还接受馈赠:

随着我国开放改革的逐步深入,广东文献的使用进入了高潮:

①外籍学者经年不断,日本、美国、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以及港、澳、台的读者以学术研究常来馆查阅明清时期的珠江三角洲各县、市历史资料。

②为编纂志书和学术研究的读者提供广东文献资料。例如:编写《黄埔港史》的黄伟先生十年来从未间断直至编写完成。秦庆钧先生(教授、金融学家)八十二岁高龄每周从黄埔来馆,为指导《广东财政发展史》的编辑工作而查阅资料。广州市文史馆编写《广州百年大事记》、《广州市志》的馆员,每天如期到馆查阅资料。广州第一制药厂原厂是三百年老厂,该厂编写厂史人员来馆查找实证,咨询人员千方百计查找出该厂早期的原始照片及己存百年之久的药剂说明书等资料,令他们对馆藏资料之丰富惊叹不已。

③为南海诸岛的主权问题提供了大量史料。建国四十多年来外交部等有关部门不断派员来馆查找有关国界史料。最近,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和档案馆又分别派人来查阅了两百多种有关南沙群岛地理和边界的历史沿革资料,为外交部的边界谈判准备材料。由此可见,广东文献中的南海诸岛资料,配合我国在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的斗争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十多年来,广东文献已为近万个编志单位和研究机构提供了数以万种资料。

1987年建立“孙中山文献馆”。现拥有孙中山先生的专著、传记、演讲录音唱片、照片、手迹、纪念物品、研究孙中山的资料及辛亥革命资料等共2000余种,3000余册。

1989年在广东文献基础上建立了“广东作家作品签名本专藏”。现有两千多册签名本。

省馆广东文献已开始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初步建立了“地方文献数据库”。而在专题文献书目方面有:《广东地方志目录》(1986),《广东族谱目录》(1986),《孙中山文献及研究资料目录》,《康有为、梁启超资料目录》,《广东辛亥革命资料索引》,《广东报刊指南》,《广东文献通报》等馆藏书目索引。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的广东文献专藏经过半个世纪的搜集和积累,现已拥有广东图书资料(史料为主,不含广东报刊和孙中山文献)56000多种,133000多册。广东报刊(解放前后)11000千多种,广东舆图(解放前后)近两千幅,其他资料如图片、胶卷、传单等数百件,成为该馆独具地方特色的藏书体系的重要部分。

省馆的广东地方文献工作五十年来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缺点,有待今后探索、研究与改进。

注:①《广东文化与广东文献》杜定友编

参考文献

杜定友.广东文化论丛.广东省立图书馆.1949

顾适龙,李希泌.从图书馆工作角度谈文献.《文献》总(29)

杜定友.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与使用.省市图书馆工作人员进修班 1957

张世泰.我与杜定友四十年(未定稿)

高炳礼.杜定友先生与中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实践.《广东图书馆学刊》专辑.1988

钱亚新.杜定友先生遗稿文选.初集.《江苏图书馆学报》专辑 1987

罗屏.广东中山图书馆的前身——广东人民图书馆和广州市中山图书馆沿革考.《广东文史资料》.第51辑

李希泌,张淑华.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春秋至五四前后).中华书局.1982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议课堂文化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习惯为话题我养成了好习惯(汇总16篇) 最新飘零读后感 管理的规律周一清晨的领导课读后感(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