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试析信息环境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策略

试析信息环境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策略

小编:

"

论文摘要: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普及,大学校园已经成为信息化程度最高、发展最快的地方,网络在给莘莘学子带来丰富信息、交互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道德问题。就网络道德问题,论述了网络道德的内涵,并分析网络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影响,从而提出了一些加强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措施。

论文关键词:道德;网络道德;影响;对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国际互联网的普及,集聚信息资源与人才培养于一体的高校理所当然地处在了“网络社会”发展的前沿。由于大学生上网人数与日俱增,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生的思维模式、行为举止、价值观念、思想品德、心理因素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建议要大力加强“网德”教育,提倡“慎独”,倡导网民自律。因此培养具有良好网络道德的大学生开始成为高校教育思考的问题之一。

1信息环境下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内涵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为此网 络道德就是一种依靠网际公民的舆论和其内心信念来规范、调整的道德规范。有人认为,网络道德是对信息时代人们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而发生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和调节的伦理准则,属于“亚道德”范畴。它源于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体系,又有别于现实道德。原因在于在网络社会,人们的交往在虚拟的状态中进行,行为主体有了摆脱现实社会道德约束的条件。从而使传统道德在网络社会的作用有不断弱化的趋势。网络生活中,有悖传统道德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成为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网络调查发现,有18.8%的大学生在网上聊天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有61.8%的大学生表示在聊天室或论坛中曾遇到过其他网友使用脏话或带有人身攻击的语言;6。3%的大学生偷看过别人的电子邮件;6.9%的大学生私自用过别人的账号上网。笔者认为,在高校网络信息环境中,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体,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网络道德缺失的现象也是同样存在的。因此加强对校园网络主体的网络道德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信息环境下网络对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影响

2.1网络容易削弱大学生的现实社会道德观

现有的用以消除道德失范现象、维护伦理道德秩序的管理、监督、约束机制在“网络社会”中的作用被大大削弱。在现实社会中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熟人社会”,依靠熟人(家人、老师、同学等)的监督,慑于道德自律手段(社会舆论、校纪校规等)的强大力量,学生的道德意识较为强烈,道德行为也相对严谨。然而,一旦“进入”虚拟网络社会领域,那条由熟人的目光、舆论筑成的防线就很容易崩溃。正因如此,有些学生才能随意地浏览黄色网站、剽窃他人成果、甚至散布消极信息。

2.2网络容易导致大学生的道德情感模糊。产生网络综合症

网络的发展在给人们的社会交往和交流提供巨大方便的同时,又在物理空间上进一步孤立了个人,限制和改变着人们的传统交往方式和情感交流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使自我形象变得虚无和抽象。青年学生情感脆弱,受害尤甚,极易产生网络综合症。有的学生因上网成瘾造成神经衰弱、失眠、头痛等症状。由于过分迷恋网上生活而失学,失去朋友,乃至犯罪的事例已屡见报端。

2.3网络容易削弱大学生的社会道德判断能力

在信息社会,信息生产具有多元性,其生产也无法由法律加以有效的控制,因而在网络上不仅具有庞大的有用信息,也具有无数的虚假和消极信息这就造成大学生用以判断世象真假和对对象的整体认识被淹没在杂乱无章的庞大信息量中,从而削弱了其对社会道德的判断能力,导致难以辨别真假而做出道德失范的行为。因而,有些迷恋于网络的大学生缺乏正义感,甚至运用网络中的消极信息规范自己的行为,视校纪校规而不顾。"

2.4网络容易造成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价值取向的紊乱和道德选择的迷惘,以至于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双重或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局面

因而,大学生对于选择何种价值取向往往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紊乱状态。不仅如此,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社会现实,使政府学校甚至社会传统所倡导的道德观念仅仅成为人们众多道德选择中的一种,社会主流道德规范的支配性作用被削弱,由此造成道德评价的失范,最终必然导致大学生道德选择的迷惘。正因如此,有些学生认为黑客行为并不违背道德,只要不是蓄意破坏,则恰是展示自己高超技术,实现自我价值的行为。

2。5人际淡化

长期沉溺于网络这就使得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他人、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容易加剧人们的自我封闭,造成人际关系的淡化。对师生关系而言,由于高校教学方式正处于变革期,学生对新型学习方式的迷恋和对传统授课方式的反感将使师生关系日渐疏远;对学生之间关系而言,由于他们将大量时问用再网络上而疏远了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造成人际情感的逐渐萎缩和淡漠。

以上网络影响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了大量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这些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已成为构建网络文明的最大阻力。

3信息环境下的网络德育教育的思路与对策

信息环境下对大学生的网络德育教育,应该从建立一定的网络道德规范着手:

3.1建立健全网络立法

“依法治网”是网络道德建设的基础。建立用立法手段保证网络环境的纯净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尽快制定和完善网络法规,使网络发展从无序到有序。在全社会倡导网络文明,形成健康的网络文化;加强网吧管理,遏制网络污染的形成和传播。运用法律手段既可以避免网络犯罪行为,又可以为学校德育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净化网络空间。

3.2积极营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律性

(1)学校要以引导为主。不但主动占领校园网络阵地,而且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设施,建造一个校内的“绿色网吧”,在课余时间对全体学生免费开放和使用,为学生创造在校上网的机会,这样可以把学生从社会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

(2)重视和加强网络建设与管理,建设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网站。学校要抓住网络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的这一特点,通过建立有教育意义的网站,把国内外优秀的影视作品、世界名著搬上网站;在网上建立学生的作品展以及把教师制作的优秀的课件搬上网站等,组织学生有目的地浏览,对学生的品德形成施加正面引导,促进学生的品德向预期目标发展。引导、规定学生的网上行为,加强对网站的建设与管理,更好地发挥网吧为教育服务的功能。

(3)在网络上开展丰富多采的特色活动。构建校园德育网络体系在当今网络时代,仅仅对学生的上网活动进行引导和规范是不够的,学校的德育工作者还应该主动出击,鼓励、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设计制作个人网站,开展丰富多采的网络特色活动,主动占领网上阵地。通过网络活动推动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建设,构建大学生网络德育教育的新模式。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育学生。开展学生心理教育网络道德教育要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交流的自由,开放和民主,把握问题的关键,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使网络道德教育贴近大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最终达到人脑、人心、人情、人理的德育绩效,从而引导未成年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学会自主发展,自我教育,努力做网上文明人,体验做一个道德人的快乐。

4结束语

网络已经深深地渗人到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并对之产生很大的影响。大学生作为未来世界的主宰,要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必须要学习网络和使用网络,学会在网络世界生存。因此在信息时代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克服网络自身的不足,才能更好的发挥网络的优势,为人类社会服务。

总之,研究信息环境中的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在信息环境中,网络已经成为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的阵地,只有从思想上和工作上重视网络伦理道德,才能正确掌握这一新兴交往工具,引导大学生健康向上地发展。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论打开镣铐自由跳舞——也谈语文教师教学个性的培养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热门情报信息培训心得(案例12篇) 支委会党员会议记录大全(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