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新常态"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探究

新常态"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探究

小编:黄正东

一、导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同时李克强总理也强调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明确了着力重点,同时也折射出在新常态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中着力锻造高素质与技能型人才,不仅要有硬技能,更要有软实力,才能成就出彩人生。然而,部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出现了重专业教育、轻基础教育,重专业技能、轻人文素养,致使人文教育在高职专业教学中普遍被淡化、虚化,导致部分学生虽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却缺乏应有的社会公德和责任,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与弘扬,缺乏对外来文化的鉴赏能力。这不仅直接影响到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认可度, 制约着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削弱了高职院校育人的终极功能。鉴此,笔者以高职英语课程为例,分析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缺失,通过更新教育理念、丰富课程设置、挖掘教学内容、多维施教等策略浸入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

二、人文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缺失

近年来尽管英语教学改革在各高职院校如火如荼进行中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摒弃单向灌输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强化学生听、 说、 读、 写综合能力的培养,但在英语教学中过于强调实用性与专业性,忽视了人文精神的渗透,过于注重英语国家文化习俗的输入,而忽略了中国文化传播与弘扬,违背了高职英语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

( 一) 过于追求实用性、职业性, 致使高职英语教学中人文教育缺位

尽管在高等职业化教育的热潮中,英语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实用性与职业性教学理念在短期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从教育目标和学生长远发展来审视,英语教育已然从根本上偏离了教学本质,体现在重应试教育、轻人文教育;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通过A、B级或四级考试,但却不知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题目英语如何翻译,学生大都能用英语写求职信、投诉信或询价函等应用文体,却不知如何介绍 端午节、元宵节和清明节,就这样承载着中国丰厚的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终将日渐遗忘,致使培养的学生往往有知识缺文化、有学问缺修养,由此以往高职生功利化、物欲化、粗俗化倾向日渐严重。

(二)过于注重目的语文化输入,忽视母语文化的渗透,导致学生的文化失语和跨文化交际失衡。

英语学习及应用的过程其实是两种文化相互碰撞的过程,而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和介绍,反而长期忽视自身母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在英语教学中缺少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母语文化元素严重缺失。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豆浆油条和肉夹馍,但对披萨布丁 肯德基却能张口携来;可以和外国友人谈论耶稣、基督教、蒙娜丽莎的微笑,但对于道教、大禹治水、清明上河图却不知如何说起。母语文化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石,忽视跨文化的二元性或多元性,由此产生的文化失语也就不可避免,故而直接导致跨文化交际受阻或失衡。只有具有较广泛本民族文化知识,才能较好地理解鉴别和掌握另一种文化的能力。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英语作为高职学生的必修课,既是一种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如何在新常态下的培养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成为高职英语教学当下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塑造人文理念,注重文化体验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曾强调职业教育要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文化知识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扎实的艺术鉴赏能力。作为高职英语教学中当务之急需更新观念提升认识,塑造人文理念。这就迫切需求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从战略顶层明确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内涵及具体原则和要求,为英语教学提供教学改革依据,明确努力方向。同时英语教师不仅应具备划时代素质观、高尚的职业道德、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水平和执教反思能力,而且在教学中需充分发挥母语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力争做一名会通中西的教师,将人文知识植入到英语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真实贴近生活文化的教学情境和语言文化氛围,增添更多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渗透与体验,丰富人文内涵,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让他们适时接触和了解异域文化,加强学生文化学习的体验,增强他们跨文化交际意识,使课堂与社会文化接轨,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 多元课程设置,提升文化品位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回归人文基础类课程的设置或人文类课程群组建设,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民俗礼仪、艺术欣赏、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等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还可开设诸如名著导读、中西文化比较、中国传统文化、实用口语交际等公共任选课程, 当然类似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隐性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 , 通过校训、校歌、教风、学风、名人园、文化长廊、音乐艺术沙龙等形式, 在多元形式中开掘人文知识教育的疆界, 让学生们在日常学习中感受到浓郁的人文气氛。使人文素质教育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提升学生文化品位。

(三)挖掘教材内容,传递人文元素

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就必须在外语教学中注重对语言材料背后的人文精神进行挖掘和探究,没有人文精神的语言教学就相当于没有灵魂的人,只是一个行尸走肉的躯体而已。因此教学中不能因循守旧,拘泥于教材内容原有的规范性,而应有一定的张力,要升华补充教材知识,寻找教材内容与人文精神的交集,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的人文教育的精神养分,既要传递珍爱祖国悠久历史和绚丽多彩的文化传统,还要宽容和尊重异国文化,在两种文化碰撞中学习、体验、对比、鉴别,捉进学生有效吸收中西方人文精神中的优秀因子,以培植学生更为健全的人文品格,培养更深厚的人文素养。从而构建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间的无障碍对话和深度融合。

(四)多维施教,提升人文素养

英语教师在施教中应运用 任务型教学法、情境创设法、启发式 、 合作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设计组织教学。课前让学生知晓单元教学目标,设计选取任务需满足能力培养,同时应提供相关学习资讯,引领学生就相关语言文化知识资料进行收集,课堂或通过相关图片、音视频资料,在图文并茂听视觉冲击中引入主题,或创设语言交际情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话演示或角色模拟,随后对学生小组合作表现进行评估,就话题或情境模拟进行总结和拓展和评估。课后通过延伸任务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补充课堂教学内容不足,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课堂演示及小组讨论的方式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实现了资源共享,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 学生在营造英语学习的融洽氛围中, 实现了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技能转化为能力, 能力转化为素质,最终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在二十一世纪社会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新常态下的教育应回归教育的本质,回归教育的原点和终点,新常态下的教育不仅需要我们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更需要我们用文化知识、人文精神引导、浸润、熏陶和锻造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壮的体魄、完美的人格、能够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硬技能和软实力兼有的高素质 精品蓝领。高职英语教育教学责无旁贷,英语教学决不能忽视对文化的教育,决不能忽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文化知识的熏陶,提升其人文修养,培养其正确的文化观,增进其跨文化交流的意识。语言文化素质的提高,学生才能掌握正确和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达到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目的。

热点推荐

上一篇: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调研项目心得体会(优质19篇) 上半年党支部党建工作总结(热门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