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程教学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程教学

小编:

摘 要: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往往是图片展示,学生欣赏,老师介绍,最多提几个问题让学生重视一下,主要以“填鸭式”为主,这种教学已经不适合新课程的要求了。老师不在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随着时代的发展,欣赏的手段及内容日趋多样化,鞭策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课堂预见;引错;质疑

中图分类号:G 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234-01

美术欣赏课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以及课后持续探究的能力。在课后能把课堂上学到的了解到的有关知识在生活中发现和再运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更重要的要注重培养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创造力。

一、 正确的课堂预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预见是指提前预测、预知。教师的预见表现为教师在备课中对整个教学活动的种种预测。预见内容包括两方面:1、学生忙面:学生的身心特点如何?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地程度如何?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感到疲惫、厌倦或快乐、兴奋、有满足感?学生可能会在什么地方出错?什么地方产生疑问、产生什么疑问?他们还想知道些什么?等等。2、教师方面: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手段运用会导致什么结果?是否适合学生?对学生有哪些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收集的教学材料哪些在教学中能起积极作用和主要作用?怎样运用才能到到理想中的效果?等等。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运筹和选择阶段要反复考虑,预见这些问题,然后进行调整、取舍,拿出最优化方案。打仗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学也是如此。备课在吃透教材,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才筛选材料、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过程中,把预见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备学生、备自己,教学设计中很多棘手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设置“引错”环节,激发学生探究欲

现代教学推崇开放式教学,这种教学日渐把学习过程变成学生的主动探索过程,而如果学生没有探究欲就不会有自主的探究活动,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对知识的讲解、理论的阐述和学生的思维活动占很大的比重,为了避免平铺直述式的枯草的讲解,避免学生消极、被动的接受,教师就必须在调动学生的内心需要和学习动机上下功夫。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从欣赏内容出发,注重结论的认识,而忽视对知识产生发展过程和思维方法的探究;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基本上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缺乏对学生自主精神,创新意识的尊重与关怀等等。这正如全国著名教师侯令说的:“我们对学生是教学主体的认识与实践,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在观念上、习惯势力、旧的传统仍有很大的影响;在实践上,怕打破定势,引起混乱,不敢入手。”这种方法,学生也能进行一次而积极的思考,更加强烈,因为自发性是研究问题的主要原动力,有了自发的疑问才会有自发的探究。

在上欣赏课前,教师一般要收集很多相关资料。我在分析材料的运用中预测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并一次设置了“引错”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内心需要。比如:四年级欣赏课:《捣练图》唐 张萱,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要了解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工笔重彩画的技法和价值是比较困难的。其中工细劲挺得线描就需要画家具有深厚的书法和绘画功底,这种画产生于用毛笔写字的年代不是偶然的。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一点,我设计了“引错”环节,依据的前提条件是学生不用毛笔写字,练书法的也极少。我画了作品中一个仕女的线描稿,复印给学生,蒙上宣纸,让学生用毛笔摹。我在简单地介绍怎样用中锋运笔后,设问:“拓容易吗?”,学生异口同声:“容易!”(预料之中)。不一会儿,学生开始嘀咕:“怎样拓不好呢?......”(预料之中)。绝大部分学生画的线出现粗细不匀甚至扭曲变形的现象,只有一位练过书法的同学拓得好些,再问:“容易吗?”,学生异口同声:“不容易!”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疑惑。我顺势讲解了书法与绘画的关系,之后又通过我的示范、学生再练习和介绍中国画线描十八法,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中国画的博大精深之处。当然“引错”环节运用时应当有明确的目标,与教学目标相结合,用得适当,解决实际问题,采用何种形式,用在什么地方则根据教学需要而定。

三、设置“质疑”环节,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欣赏课中,学生想知道的东西会比较是想象的多,关于作品本身、艺术家或其他相关的事物等等。让学生了解或理解知识并不难,激发学生探究的勇气、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却不容易,这是对学生的更高要求,也是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必备条件。教师在允许学生对作品有多种多样解释的同时,也应给学生提供问各种相关问题的机会,因为问题是探究的开端。所以欣赏课有必要设置“质疑”环节。

总之,欣赏课的任务不再是对学生就某件艺术品进行单一的审美活动,而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励学生研究美、探究美,善于总结艺术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从艺术史、艺术批判的角度,采用联系、比较的方法和各种手段使学生对艺术家、艺术品和艺术现象有个综合的、立体的认识,使他们能够全方位地看待艺术品和艺术想象,视野变得更开阔,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学生创造美才成为可能。教师还应通过教学促使学生把审美活动当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从优秀的艺术作品和生活中体会到:美是多种多样的,美无处不在。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谈情感教育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省委巡视座谈提纲内容 省委巡视谈话提纲及回答优质 2023年造纸心得体会大全(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