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试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关系

试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关系

小编:

"

论文摘要:学科建设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品住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依托和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必须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资队伍建设。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由于诸多复杂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我们在这一问题上重视和研究还不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许多重要问题未能从学科建设的视界加以思考和解决。《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到学科的高度来进行建设。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建设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认真领会《意见》精神,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深入研究和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对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品位要以学科建设为依托和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任务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为人们所接受,其根本原因是马克思主义本身是科学。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被千百万人接受,是“因为马克思依靠了人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获得的全部知识的坚固基础;马克思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导致共产主义,而主要的是他完全依据对资本主义社会所作的最确切、最缜密和最深刻的研究,借助于充分掌握以往的科学所提供的全部知识而证实了这个结论”。邓小平在谈到马克思主义何以能够被全世界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问题时,也明确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阁正是因为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在创立以后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就“在世界的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自己的拥护者”。众所周知,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要是依靠或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来进行;大学生中许多深层次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要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去解决;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固然离不开长期的工作与生活实践的磨炼,然而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习又是不可或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长期的教学实践也清楚地表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否真正有效,是否真正为青年学生所接受,做到人心人脑,关键在于这一教育的内容是否科学,是否能够做到将这一科学内容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紧密结合。我们看到,在高校中有一批深受青年学生欢迎和爱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他们的授课之所以受到青年学生欢迎,根本原因是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门科学去讲授,他们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渊博的历史文化知识,他们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对待和讲授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研究和回答青年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他们的人格之所以受到青年学生尊重和爱戴,是因为他们不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去教育青年学生,而且他们本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深信不疑,并努力去实践马克思主义真理。这一切都深刻表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性全在于它的科学性。

教育教学是通过学科进行的,学科是教育教学的基础和依托。所谓学科,按词意解释,就是按照学问的性质划分的门类(或作出的学术分类),也指教学科目。学科意识就是有意识地把学科作为教育教学的基础和依托,并按照学术分类研究学问。这自然要求重视一门学科的科学性,注意研究它的科学内涵、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联系与区别、本身的发展历程和业务范围、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从而达到从研究对象上、构成内容上、基本范畴或原理的排序上考察、把握它的科学体系。学科建设,就是把一门学科作为科学来建设,使之立于社会实践和科学最新发展水平之上;使其研究对象具有客观性和明确性,研究内容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顺序安排具有规范性和严谨性。为保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科学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并最终落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上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问题,本质上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科学性问题,也就是说,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门科学去进行教育,要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和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离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就会失去科学性,也会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失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功能。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建设面临着许多重要课题,比如,关于在新形势下有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新观念、新思路、新途径、新形式和新方法的深入探索,关于课程设置的改革和新课程设置方案的试点与普遍推行,关于中国特色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的编写,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的管理、建设和运作,关于重大现实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以及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建设,等等。这些课题都亟待深入研究和解决。而这些课题不仅会直接涉及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而且从根本意义上讲,正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的自身内容和内在要求。正因如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不但要学会善于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去思考和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建设问题,而且要花大功夫和用大气力把学科建设问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个具有全局性的问题切实抓好。"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必须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

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前提。课程内容是由课程设置决定的。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关于“05课程设置方案”的要求,把原有的七门课程整合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称“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简称“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四门必修课程,另外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简称“国关”)选修课。与新课程设置方案相适应,按照自治区教育厅的统一部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新疆地方史》、《科学无神论》三门地方课程整合为《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教程》(简称“教程”)。根据《实施方案》的规定,《原理》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概论》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纲要》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基础》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教程》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及新疆发展史、民族宗教演变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民族宗教问题,准确把握新疆的发展历史,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增强“四个认同”,自觉维护祖国统

一、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可见,“05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力求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充分反映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充分反映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最新进展。与“98方案”相比,新课程方案规定的教学内容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整体性,这种综合性和整体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各门课程内部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新课程内容打破了传统学科的界限,努力形成新的课程内容的整性和系统性。严格说来,这5门课都是新课。尽管与“98方案”之间有着历史的联系,除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新设置的课程,其他4门似乎都是原先的几门课程的合并,但新课并非是原先课程的简单相加,而是重新整合。比如,《原理》课并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这三个方面加起来,分成三大块以凑成一门课,而是力求打破三大块的思维定式,力求突出马克思主义的综合性和整体性,从总体上阐述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概论》课并不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分开来讲述,而是强调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重点,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最新的理论成果打通来讲述,力求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基础》课也不是将原先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课和《法律基础》课各分一半来讲,而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加以展开,将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教程》课也不是将原先开设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新疆地方史》、《科学无神论》三门课程简单凑成一门课,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五观”和“四个认同”为主题,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及新疆发展史、民族宗教演变史。其二,各门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整体性。“05方案”从内容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上,突出了通过理论、现实和历史这三者的结合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针对中国的特殊国情而言,《概论》具有特殊的地位,因为它直接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心内容,科学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理论成果,突出了当代中国的大局和发展大趋势;《原理》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来源中所包含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纲要》主要突出了中国选择马列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根据的内容;《基础》直接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观念问题;《教程》则主要突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应用和实践。

新课程方案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整体性,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又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又要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既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教育,又要进行集体主义、道德、法制的教育,等等。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基础,寻求学科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的五个二级学科,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内在逻辑联系进行整体性、综合性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规律进行研究,以历史的研究再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结合所形成的、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新的理论成果进行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对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理论、思潮、流派的发生、演进及其基本思想进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的五个二级学科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为丰富和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提供了理论的和思想的材料,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现思想性、政治性、意识形态性与知识性、学术性的统一提供了学科的思维方式方法,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打下了研究性基础。"

三、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或主导,师资队伍建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表明,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师资队伍素质的状况不仅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还决定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特点,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结构和多学科业务基础。当前,从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看,绝大部分教师都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都曾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等专业教育,并长期从事相关的公共课教学且逐步强化形成现有的知识结构。当面对新的综合性、整体性很强的课程时,如何突破或超越现有专业的门槛,熟练并运用自如地系统地讲授一门整体性的课程,这是实施新课程方案面对的新问题。为此,必须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资队伍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业务素质。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牢固确立学科意识、学科建设意识,破除长期以来以单纯的“课程意识”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所谓学科意识,就是人们任何时候都从学科实际出发,主动遵循学科内在发展规律的自觉态度和意识。所谓学科建设意识,就是人们在推进学科发展中主动遵循学科发展规律、注重学科建设的自觉态度和意识。长期以来,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过分强调政治意识形态功能,而轻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功能,也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身发展的不够成熟,人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确立起应有的学科意识和学科建设意识,表现在或者怀疑甚至否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性;或者脱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以单纯的“课程意识”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不注重学科的理论构建,其结果必然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的发挥。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地位已经确立,我们不能再以长期以来形成的课程意识”来估量、定位今天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而要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识和学科建设意识,以自觉的学科意识审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以自觉的学科建设意识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更高水平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更大进步。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钻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特点,要求教师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教育教学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和国外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实际的结合等理论进行学习和钻研。

但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中,由于长期以来普遍地存在着教学任务繁重与教师人数偏少的矛盾,因而多数任课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认真学习和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不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这是影响教师素质提高和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应该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授课并不是一个将教材内容加以简单传递的过程,而是一个教学内容再创造的过程。没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对教学内容缺乏深入理解和把握,没有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难以取得教学的实效性的。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系统学习和扎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理论功底。

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研究。这里主要是强调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问题。应该说,科研能力问题是师资队伍素质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对于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对于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有效性,对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增强教师科研能力问题愈显重要而紧迫。应该承认,由诸多复杂因素所决定,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能力并不是很高,主要表现在还不能很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研究和回答青年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研究和回答青年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帮助他们解疑释惑,提高思想认识,这是我们的工作职责和历史责任。而青年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就其思想理论的内容来说,也大体上是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灵不灵”和“社会主义行不行”这样的基本的思想理论问题展开的,这也正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或核心内容。因此,我们对青年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应回避,而且应该下大功夫加以研究和回答,在研究和回答青年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过程中,去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去展示思想理论教育的强大魅力,去取得教学的实效性,去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价值,去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试析历史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消防疏散演练心得(精选17篇) 校园超市方案范文(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