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动关系

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动关系

小编:

"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是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这一系统工程中的两个方面,它们从不同的层面形成了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为条件的关系。把握好两者的互动关系,避免学科建设队伍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两张皮”的现象,避免学科建设研究方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相脱节的现象,是实现两者之间良性循环的关键。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科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 互动关系

2005年,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一年中有两件重要的大事: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施新的课程设置,称为“05方案”;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被增设为法学门类中的一个一级学科。前者构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新体系,后者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学科地位,并在高校新增了一批硕士点.博士点。当前,高校面临着全面实施“05方案”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双重任务,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实现两者的互动,是从更高层次上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

一、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角度看与学科建设的互动关系

回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发展的历程,从“85方案”、“98方案”到“05方案”,课程设置根据形势发展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要求作了多次调整。与课程设置调整相联系,学科建设的问题也越来越迫切地提上了议事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证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需要有学科建设强有力的支撑。

首先,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有学科建设的支撑。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断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落实和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必须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重点开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这些研究从学科上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基本理论依据。从这一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向综合性方向的发展,要有学科建设的支撑。“05方案”的课程设置与原有课程设置相比表现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课程内容的综合性特征日益突出。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还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某一个学科所能够涵盖的,而是涉及到多门学科的知识。这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能够高质量地开设这些课程,不仅要求编写出能够反映新课程特色的高水平的教材,更需要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课程要求,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知识的师资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的这些工作,都需要建立在学科建设不断加强和发展的基础上。所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必须要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再次,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要有学科建设的支撑。增强教学的说服力、感染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从根本上说,说服力、感染力来自于理论的力量,而理论的力量在于它的科学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是一般的宣传,而是要使大学生掌握科学的理论,用科学的理论去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因此,科学的理论是管长远、管根本的。要提高理论教育的科学性,基础在于加强学科建设。要从思想认识上确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理论教育,而不是一般的政治宣传的观念,并把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科学性作为着力点,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建立在坚实的科学性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的这一内在联系,决定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说服力、感染力,最终要通过加强学科建设来实现。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发展在得到学科建设强有力支撑的同时,也为学科建设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的发展以及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学科建设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第一手的资料,使学科建设和研究始终具有新鲜的内容,始终充满时代感,始终具有现实性。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发展,对学科建设和学科点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需求,使学科建设和学科点培养的人才能够有用武之地,并为学科建设和学科点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发展,也是学科建设和学科点发展所需要的师资队伍的重要来源。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学科点的师资队伍在根本上是统一的,而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学科点的建设,具有更显著的优势。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壮大和发展也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学科点建设队伍的加强。"

正是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学科建设之间的这一内在联系,党中央、中宣部、教育部把实施“05方案”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同步推进。一方面,根据新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了新的课程设置,使课程体系更具有科学性、现实性另一方面,通过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增设一批硕士、博士点,把学科建设落到实处,有效地解决了原来学科建设基础比较薄弱的问题,使“05方案”的实施能够得到强有力的学科支撑。这也是“05方案”与以往改革在总体设计和规划上体现的不同之处。

二、从学科建设角度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动关系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需要学科建设的支撑,这一支撑的具体体现就是学科建设要把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作为首要的任务,这是学科建设必须确立的观念。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到一级学科的地位上来进行建设,从根本上说,是我们党为了更好地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规律,更好地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巩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而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发展。对于这一点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因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服务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其自身的基本功能。具体说,这一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培养师资队伍。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比较薄弱,师资来源的学科专业背景比较杂,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发展受到较大的师资队伍知识结构的制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以及相应的二级学科的设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间建立了高度的联系,尽管马克思主义理论各二级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但它们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则是毫无疑问的。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这些二级学科的设立,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基本一致的。这些学科点的建设,在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学科支撑的同时,也将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的主要来源。反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必须把课程设置改革建立在具有良好师资队伍的基础上。因为教师是改革的主体,也是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在师资队伍不能适应课程设置和要求的情况下,任何改革都是难以取得实际效果的。正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这一经验的深刻认识,中央把“05方案”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把课程设置改革与学科建设、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课程改革能够建立在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之上。从这一意义上说,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师资队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功能和主要任务之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必须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的建设当作本职任务。

从学科点建设自身的发展来看,也要求把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资作为主要任务。之所以这样认为,有两个理由:一是如果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建设不把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作为主要任务,那么学科点本身发展的空间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直接影响到学科点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新方案的实施,急需大批能够适应新方案教学要求的师资力量,而能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最直接、最对口的师资力量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这是主渠道,其他社会科学点培养的师资力量则处于辅助地位。如果学科点不能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自己的主要培养对象,那么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来说,就会因为缺乏师资来源而难以高质量地实现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因而,是否把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资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主要任务,可以看作是衡量是否实现了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互动的重要标志之一。这实际上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一个基本认识问题,从认识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就会始终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方向和主要任务。把握好了这一方向和主要任务,也就意味着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沟通了一条良好的渠道。

第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研究成果。要不断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必须加强科学研究,用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来支撑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这就需要有更多的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要有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这是学科建设的优势。利用学科建设具有的这一优势,可以使学科研究中取得的科研成果直接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这也是学科建设服务于教学的具体体现。把学科建设取得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可行性,还在于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师资在整体上是一支队伍,绝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骨干力量也是学科建设的带头人,设立了学科建设这一平台,也为广大教师加强科学研究,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无论是学科建设取得的研究成果,还是广大教师通过学科建设这一平台取得的研究成果,最终都会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得到运用。因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研究成果,应该是学科建设和学科研究必须树立的观念,也只有当学科建设的研究成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运用,学科建设的效益和意义才能在更大的范围里被社会认可。"

第三,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学科依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发展显示出一个清晰的趋势,就是课程内容向综合性发展,即课程的设置突破了原来单一学科的框框,实现了多学科的融合。“05方案”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都体现出多学科的综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改革的这一变化趋势,是符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发展要求的。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是整体性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把握也应该是整体性的;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是综合性的,对这些问题的解释和分析当然也应该是综合性的;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认识问题所涉及的内容是综合性的,解决这些问题也应该用综合性的理论。要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由单一性学科向综合性学科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就必须把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方向,以克服原来只注重对单一学科研究所带来的弊端,同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即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发展服务。

同样,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本身也不可能离开思想政治理论课而孤立地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一个大平台,学科建设离开了这一大平台,其发展就受到了限制,就失去了充分发挥其功能的空间。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两者之间互为条件,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离开了学科建设,就失去了科学性、理论性的基础,学科建设离开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制约了其功能和作用的发挥,也不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充分地体现自身的作用和意义。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互动、互促的过程中实现共同发展。

三、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中需要处理好的若干问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的内在联系,要求把两者作为一个整体来建设,使两者形成互动、互促的良性循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处理好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要避免学科建设队伍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两张皮”的现象。

就学科建设本身来说,其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内涵和内容不能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划等号,学科建设的重点是学科研究,其教学内容也主要是围绕学科研究展开的。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点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其主要内容是基础理论和知识的教学。这一区别是由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各自的性质决定的,对此应该有准确的把握。但是,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不同性质并不意味着应该由两支不同的队伍来分别从事两者的建设,不能形成从事学科建设的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无关的格局,也不能使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不去参与学科建设。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无论对于学科建设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都是非常不利的,这也背离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级学科来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初衷。

尤其应该指出的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避免这样两种现象:一是要避免在一些学科点的队伍中,过多地存在着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并没有直接关系的教师,或者这些教师本身并不是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的,他们都有自己的专业研究,但却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负责人或主要成员,这样的结果,或者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本身的要求不相符合,或者是偏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方向。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也不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改革。

二是要避免申报学科点的时候整合了全校的力量,师资队伍的实力雄厚,但在建设学科点的时候队伍分散,不能集中全校的力量。这就形成了学科点建设名义队伍和实际队伍的巨大反差。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建设,也使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脱节。

这些情况虽然表现为学科点建设中的问题,但实质是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师资队伍没有统一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使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队伍同时也是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队伍,只有在队伍上统一了,才能真正解决好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系,才能把这两者作为一个整体来建设。也就是说,要解决好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相脱离的问题,前提是解决好队伍的统一问题。"

当然,强调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队伍统一,其实质是要使这两支队伍能够更好地融合和贯通,而并不是把两支队伍完全划等号。学科建设更多地是要依靠学科带头人,由学科带头人来规划和组织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要依靠广大教师,每一个教师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主体。因此,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必须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中;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术骨干,还必须投入于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同时又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促进学科建设。从指导思想上理顺了队伍的统一关系,也就为实现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之间的良性循环奠定了队伍基础。

第二,要避免学科建设研究方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相脱节的现象。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否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这是衡量是否把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整体来统筹的重要体现之一,也是检验学科建设是否直接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指标。这一基本思想应该贯穿于学科建设的各个环节,具体主要体现在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学科专业点研究方向的设置;二是研究生论文选题的确定。前者关系到学科建设的方向问题,后者关系到学科培养人才的问题。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这两方面都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从学科专业点的研究方向来看,比较普遍地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方向与自身的学科性质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相脱节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学科点设置的研究方向不合理,不少研究方向的设置比较窄,偏向于其他社会科学的专业,有的专业方向的设置甚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根本无关。与此相联系的是学科专业点的课程设置也存在着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距离过大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核心课程的设置缺乏规范性,不能很好地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基本要求。这样的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既不符合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和建设的要求,也不利于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实际的支持。

从学科点的研究生论文选题来看,同样存在着学科点培养的硕士生、博士生的论文选题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相脱节的现象,学生没有把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相关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导师也没有指导学生去研究这些问题,这样的结果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研究生的论文选题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没有直接的关系,有些研究生确定的论文选题,根本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性质和要求。这样的状况一方面会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培养的学生不能很好地体现本学科的特点,甚至偏离学科培养的目标;另一方面,这种现象会对学科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人们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内涵和目标产生种种疑问。

总之,在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相互关系中,重要的是把握好学科建设的定位,把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作为重要的任务,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三个关系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大国工匠强国有我作文 精选决议的格式及范文(精)(6篇)